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1888-2期文章
来源:简乐之旅
01
前段时间,有一位IVD行业的朋友找圆乐聊天。
原来随着疫情的结束,他们公司的业务萎缩比较严重,公司需要进行瘦身运动。
02
俗话说得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公司就是那个铁打的营盘,而无论是老板、领导还是员工如流水一样在流动变化,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因此,公司与个人之间是没有感情的!虽然我们很想和公司有感情,但是只是我们一厢情愿而已。
公司作为盈利性组织,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盈利,至于社会责任等也只是伴随出现的产物而已。
如果一个公司不盈利,那么没有人能帮一直存续下去,只能破产或者重组。
因此,你能帮公司贡献价值,创造利益,你就是公司需要的,公司聘请你,给你高薪,否则,你就是公司需要淘汰的对象,与你在公司待多少年,与你和公司感情有多深关系不大!
当然代表公司淘汰你的是某个领导,不是领导无情,越是成熟的领导,他的决策越是理性,而不是依个人情感而做决策。
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从领导个人的角度,他在辞人的时候也是很难受的,尤其被辞退是共事多年的同事。
作为员工对领导有感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须的。
如果一个人和你共事多年却没有丝毫感情,那么反而不是我们想要的人。
因此,当你不舍得离开公司的时候,要分清到底你是不舍得公司,还是不舍得公司里面的人,还是不舍得那份待遇,亦或是不敢面对变化?
很多事情之所以模糊不清陷入两难,往往是我们对问题切分的颗粒度不够导致的,一旦从不同维度对原有问题进行再次切分,那么答案即呼之欲出。
不愿意主动做出改变,也许并非我们说的对公司有感情,而是不舍得当下的待遇,害怕面对变化带来的失败。
但现实并不会因我们的害怕而变化,我们应该考虑自己客观的处境。
03
之前圆乐讲过,很多人决策是基于喜好、环境、压力,而不是基于理性的东西,比如自己经过理性思考设置的原则,基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基于事实。
基于理性的决策,很多时候是比较残酷的,因为你不得不进行取舍。
如何取舍呢?
可以参照圆乐以前文章中提到的两个问题:
①人生最重要的五个关键词是什么?你是如何排序的?
②一家公司符合哪些关键词你会长期待下去?你是如何排序的?
如果你的第一个问题答案中,家庭/亲情/孩子教育(因为他比较顾家)是大于金钱的,是大于工作的,那么第二个问题的所有因素全部要让位。
原则和规律更多是考虑长期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因此即便最终你的决策失误了,那么也没有什么后悔的,接受损失和失败就好了。
比如你是一个研发员,你学历不高,虽然领导可能比较认同你,但是你要思考在一个按照学历论资排辈的公司,你突破大环境取得成功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你的天花板在哪里?10年以后或者换了领导以后,你是否依然还能得到优待?
虽然学历是敲门砖,但是相比于某个领导的认同,长期看前者依然是相对刚性的优势。
相比于做好某工作和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之间,后者的竞争力显然更为长久、硬核。
虽然这些原则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面对领导的夸奖,同事的认同,我们很容易迷失了重点,做出错误的判断.
04
最后我们再说说与公司同甘共苦,帮公司度过难关的情结。
圆乐给朋友列出了以下几种情况。
①如果你是公司的顶梁柱或未来可以成为顶梁柱,公司离开了你,业务会难以维系,有了你可以转危为安,那么圆乐建议你和公司共进退,帮公司度过难关,毕竟这个时候也考验人品的时候。
②如果你就不是顶梁柱,而是辅助作用,可有可无,那么我们选择留在公司,不见得是同患难与共,只是给领导一些安慰而已;
③如果你平时就是混日子的,那么当公司困难的时候你赖着不走,那不是患难与共,而是给企业带来灾难,最后公司即便赔钱也要把你开了。
因此,我们有英雄情结,有与团队患难与共的精神是很好的,但讲这话是需要有资本的,就好比之前圆乐文章里引用朋友的话,做好人是有资本要求的。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角度思考,你原来的公司并没有关停,但却把你调到外地,那么是不是变相希望你自己另谋高就呢?
如果你留下并非再从事原有的业务,比如你是研发的让你调到生产部门或者采购、行政部门,那么你是否真觉得公司缺自己的挽救就活不了?
替处于困境中的老板说一句更直接的话:为了给公司多留点现金流,多点生存的希望,我只能用委婉的方式告诉你另谋高就吧,该走就走,别让公司为难。
在大的经济形势不理想的情况下,不仅公司难,其实员工也难,因此大家相互理解吧。
当然,如果公司暂时碰到一些困难,但没有裁员的计划,那么我们也不好见利忘义,散播负面情绪,动摇军心。
成事的时候,需要相互扶持、相互成就;
止损的时候,也需要相互理解,不要斤斤计较。
---The End---


欢迎点击关注
喜欢就一键三连,点赞,在看,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