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开发工艺流程中最终阶段对其所需研发费用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产率、物理特性、化学纯度、杂质等因素对于生产和制剂研发人员相当重要。对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必须提供给FDA作为新药申请的必要部分。如果某生产批次不符合规定的纯度和杂质含量要求,生产公司将必须返工以获得符合规定的产品并向FDA提供“更新”后的材料。所有返工程序的成本将会很高,因为消耗了大量的原料药和资源,同时会影响其他批次原料药的生产。原料药的制剂研究对其物理特性具有严格的要求,明显的物理特性的改变可能会延缓制剂的研发,因此也将影响其进人市场的时间。药物制剂成品中因杂质带来的难以接受的味道可能会影响其市场销售。故而对于开发终产品的制备工艺必须加以重视。
目前大多数药物均为片剂。片剂制备迅速、简单、制备成本低,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另外,很多化合物,如阿司匹林,在溶液中迅速降解,制成片剂后稳定性增加[2]。原料药为油状、液体和固体时也可以制成胶囊、片剂、亲液胶体、药膏或微悬浮体。可以通过口服、注射、外部敷用、吸入或其他途径实现给药。读者可以参考其他文献了解别的制剂选择[1.3],制剂方式的选择往往基于将药物活性成分运送到病人受感染区域时该方式的稳定性和能力。
为了解药物重要的理化性质,下面对片剂制备过程进行简短说明。药物与各种辅料(非活性成分)混合,制成粉末混合物后压缩成片。通常,原料药与添加剂和片剂崩解剂混合,加入添加剂可使药片达到适当的尺寸和重量。然后加入液体粘合剂,把多种混合的、湿的块状物变为颗粒并将其干燥。湿法制粒产生的颗粒容易流动,很容易压制成片。经过筛分或筛选工序后可得到所需粒度大小的颗粒,这些颗粒与润滑油以及剩余的药片崩解剂混合,然后这些颗粒料进人染色流程。随后两个冲床将混合物压平,下冲床将其从染色器中弹出。
为了有效生产一个剂量形式,药物达到一致的规定浓度范围是很重要的。为了确保药效,必须严格控制在单片药物中的剂量分布,-批制剂药物批内剂量分布,以及批次与批次间的剂量分布。为了使药物在药片和其他剂型中分布均匀,必须将固体充分混合。为了确保最终产品中杂质概况和杂质含量一致,有必要考虑对最终产品做特殊处理。为非临床使用的材料,如为毒理学研究准备的原料,通常是在良好实验室规范(GLP)条件下进行的。GLP是由联邦法规设立的,用于根据既定协议控制产品的质量。良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现行良好生产规范(cGMP)是确保始终如一的高质量和医药产品完整性的指导方针。虽然有时会非常苛刻,但归根到底cGMP是最简单通用的指导规范。GLP和cGMP法规公布在美国联邦法规法典上,也可从FDA网页看到4。GLP和cGMP修订很迅速,这里不再进行论述;如想详细了解,读者可参考Repic关于GLP和cGMP实施方法的出色论述[5]。FDA是操作细节的最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