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
让一个品牌在全网月曝光量一亿次是什么体验?
没错,我和我新媒体部的小伙伴们在6-8月做到了。
在6-8月,星聚星品牌的月全网曝光量在亿次以上,私域导流月平均6000-8000人(按照每城市月均400-500人私域导流人数来算,目前星聚星全国城市18座),部分流量曝光数据如下图:
(部分账号播放量)
(三亚团队账号30+媒体曝光,曝光总量千万以上)
这全网亿级的曝光量给星聚星带来什么好处呢?
势能聚焦,品牌知名度极速上升
BING GE JIAO ZHENG LI
流量曝光意味着更多的人知道星聚星这个品牌,知道有这么一群兵哥哥在做极致家政服务,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资源慕名而来。
从6-8月我们承接了几个大型B端合作项目就能看出,资源会向知名性品牌倾斜,星聚星的未来不止是为C端用户提供服务,更为广大的B端用户提供服务。
这也是我们想做的;
专为B端企业高级别贵宾会晤室定制的将军“迎检级”套餐服务,将是我们服务B端用户的核心优势,也让我们做兵哥哥极致家政这件事情有了更大的意义。
节流增效,省下上百万的广告投放费用
BING GE JIAO ZHENG LI
大家都知道,如果你的行业在互联网上属于垂类行业,想要获取曝光是异常困难的。以抖音为例,抖音投流100豆荚的曝光人群是4000-5000播放量,获取5千万播放量需要投豆荚100万,亿级播放就是需要付费200万才能达到,从广告曝光量来说,是这个理。
抖音豆荚投放(PS一点小知识:广告推广一般是分为CPC和CPM两种扣费的方式。CPC-点击扣费模式用户单次点击。CPM-展示次数扣费模式(千次曝光))
很多人会质疑,你播放量高,很多都是无效流量,高流量又有什么用呢?那我们就从获客率来说。
星聚星亿级曝光月获客人数是6000-8000人,真的不高,甚至有点低。但是你要记住,我们是免费流量打法,你知道行业的平均获客成本是多少吗?
以小红书为例,下面是我们8月在小红书投10000广告费用,进行测试用得出来的获客成本:
小红书获客成本(目前还在推流)
小红书的平均获客成本在50-100/人(家政行业),而且只是可以导私域人数的价格,成交不成交还不一定。
从广告付费投放角度来说,获客成本对于小企业实在太高了,因为家政的客单价均不高,平均50/人的获客成本,除去极高的人工成本,老板最后下来真的没有什么利润。
如果在加上团队的后端销售转化能力不行,那付费投流到最后,完全会亏钱。
那我们导私域人数保持在在6000人/月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
按照获客成本50/人计算,投付费广告至少要月投30W以上,才能拿到6000人的私域,在根据你团队极高私域转化率的情况(星聚星销售团队20%转化率为合格),也就是1200人将会被转化,4800人将会沉淀到私域。
需要付费投流30W,才能买来1200+人成交 ,而且这还是团队后端销售转化极高的情况下,才能拿到的结果。
收入倍增,品牌实际经济效益攀升
BING GE JIAO ZHENG LI
不管是服务成交变现,还是招商加盟变现,月亿级的曝光量已经为星聚星这个品牌获取了近百万营业额,而流量带来的真正的价值则体现在星聚星的私域池里,它将源源不断为星聚星带来利润。
说实话,会拿到这样的结果,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其实在21年的时候,当时我已经拿到了流量增长的密码(7天快速起一个垂类账号,抖音/快手/小红书任意平台),但那时刚退伍,受制于自身格局思维的影响,用了接近两年时间才将流量模型沉淀,打法放大。
我想说的是,在6-8月,星聚星新媒体部为整个星聚星品牌创造的价值,将会随着我们星聚星品牌的成长势能变得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我们抖音团购的开通,我们整个星聚星品牌的流量优势会变得更明显.比如最简单的就是来自于我们流量转化路径的变化:
从流量曝光-用户获取(私域)-销售转化-成单交付
直接变为:
流量曝光-成单交付。
流量转化路径的变化将大大增加流量的转化效率,降低流量获客成本,星聚星的势能将会进一步放大。
(首场团购直播热度冲到成都团播榜第7名)
关于未来:
下一个时期,星聚星的个人流量矩阵模式将结束,品牌流量矩阵将崛起,我们的流量模式全域搭建才刚刚开始。
我相信,在星聚星家政板块跑通的流量模式下,这种模式适用于市场上的绝大多数行业,而我们的流量势能将成为星聚星真正的有底气的依托。
而且我更相信,我们只有持续的对所在领域进行深耕,才会比别人更快找到风口,把握住风口。
不管未来平台如何变化,如何快速的免费的拿到流量,将一直是我深耕的方向,希望我们都能做站在风口的那一只猪。
最后插个广告
星聚星持续招募全国城市合伙人,我们星聚星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而我作为星聚星的流量操盘手,能带给你的,就是持续的免费流量赋能,让你赢在行业的起跑线。
关于星聚星的流量模式,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持续分享,有兴趣一定要关注。
我是亲爱的龙班,想做一辈子流量的男人~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