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链式给煤机  无级变速机 

收藏 | 关于品牌心智与用户价值的40条干货

   日期:2023-09-03 00:34:4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9    评论:0    

关于品牌方法论、品牌心智模型、用户洞察、不同阶段品牌建设、多品牌组织架构、品牌体系化搭建系统等话题。

在新消费创业中,品牌体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今天分享40条行业大咖分享的干货。


1.  做品牌,真正要定的,不是位置,而是用户价值。太多人的眼睛只注视着竞争对手、只注视着品牌定位,却很少关注可怜的用户到底还有哪些真实需求,忽略用户需求,沉浸于自己的品牌幻想与定位战略当中,会让我们陷入巨大的品牌陷阱当中而不自知。

2.  很多品牌内部工作人员往往会自称自己是消费者,拿自己作为消费者的体验来去说服老板应该做什么样的决策。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一旦入行之后就不是普通的消费者了,也不会像消费者一样的花钱购买自己家的东西。往往自以为自己是消费者的,反而更不了解真实消费者——因为内心是有偏见的。

3.  对品牌而言,就一定要想办法弄清楚,顾客到底是通过哪些记忆线索来检索品牌的,并且尽量与这些“记忆线索”挂钩。了解顾客的记忆线索,并非是从品牌角度去思考,而是从品类角度去思考。

4.  要触达所有品类顾客,而非精准细分顾客。品牌不应该局限自己的顾客类型,认为市场上存在一群细分顾客因为喜欢品牌的差异化而忠诚于品牌。

5.  太多品牌不是基于对用户的深度洞察去创造新品牌或新产品新系列,而是基于竞争分析,模仿竞争对手来出品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这就容易陷入误区:为他人而活,而非为自己而活。

6.  做用户洞察并不一定需要钱,他需要的是体力以脑力。体力就是指你得搜索用户评论,我自己也是每隔一段时间强迫自己必须上抖音看,我会仔仔细细把所有的我要关注的点全部看完,而且把用户评论全部刷完。

7.  品牌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大渗透,才能建立与保持自己在顾客心智中的显著性,以及建立与保持自己在顾客购买场景中的便利性。

8.  营销、素材仅仅只是品牌工作的中间环节,品牌工作涵盖从头到尾的全链路工作。营销只是在解决“怎么说”的问题,素材只是在解决“说什么”的问题,品牌是在解决“我是谁、面向谁、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说、怎么买”等一系列从头到尾的问题。

9.  用户洞察不是只找数据,而是要找数据背后的逻辑关系,最终探索出自己的品牌用户心智模型。

10.  品牌资产是需要搭建的,更是需要持之以恒大渗透的。最终沉淀下来的“有效资产”才是真资产。不能歇,还得继续大渗透,但是,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品牌复利。

11.  用户洞察终极是为了探索出自己的品牌用户心智模型,品牌的用户心智模型就是用户持续、长期雇用品牌和产品的逻辑。

12.  用户洞察的前提认知是先选赛道,再挖洞察,不要茫茫然乱挖 ,警惕漫无目的洞察,要牢记 1 个核心目的:产品。

13.  不要瞎代表用户,不要假装洞察用户 。不存在好坏洞察,只有对错洞察;不存在高级洞察,只有适配洞察。

14.  从品牌到顾客之间,往往经历千沟万壑、千山万水,至少三层漏斗:

  • 第1层:品牌希望建立的心智100%

  • 第2层:营销/渠道大渗透当中的诠释输出50%

  • 第3层:顾客大脑所接受的心智10%

15.  面对品牌内卷,唯有在变化中,捕捉不变的规律,回到品牌的底层逻辑,回到心智,踏踏实实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锻炼内部团队能力,虽平凡但有合力,跑模式、建体系、练团队,稳住根本。

16.  历史上无数次周期性危机,都验证过品牌最后的驱动要素——绝对不是产品或者品牌或渠道等单一要素,而是团队整体综合性系统性的作战能力。

17.  品牌=用户心智

所谓“做品牌”=品牌增长+品牌建设,从0开始就要有“做品牌”的系统性思维。

18.  心智,是品牌的终点也是品牌的起点。心智,才是串联起品牌所有行动的底层逻辑。

19.  从0到1开始就要有做品牌的意识,伴随着生意增长,一定要沉淀品牌心智,不要浪费每一次销售,都是宝贵的心智建立机会。

19.  品牌独特性资产,是指除了品牌名字之外,能够辅助顾客分辨和记忆的其他品牌标识性资产。

20.  独特性资产一定要记住,不要变来变去。如果在品牌营销大渗透的过程中,缺乏品牌资产的持续性和统一性,就会让好不容易才建立的品牌认知又被顾客遗忘或者忽视了。

21.  如果说「功能价值」「文化价值」对应的是消费者时间线上的一件件事物 (n.),那么「品牌人格」就会影响这些事物给消费者所带去的感受 (adj.)

大家往往以为讲清楚 "价值" 就足够了,但实际上,用户在消费决策的一瞬间往往是非理性的,"体验" 在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推手。尤其是在同质化竞争激烈,"价值" 不够突出的时候,"体验" 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22.  要牢记挖掘洞察的核心目的——一切为了产品。不能脱离核心目的去宽泛的挖掘洞察。除了开品外,用户洞察有时也会服务如下目的。

23.  凡是由底层逻辑的创始人都会痛心地意识到洞察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的生意第一桶金,往往都源于自己洞察了别人不太了解的机会;而他们生意的踩坑也往往源于自己没有洞察到别人已洞察到的机会。

24.  在创立品牌之初,就要建立品牌价值金字塔,在品牌增长过程中,需要随时迭代品牌价值金字塔,金字塔并非一成必变,需契合不同时代、不同国家。

25.  塑造品牌独特性资产体系=品牌部门的基本工作,是各个部门、各项工作的基础,尤其是品牌市场部门最核心工作之一。

26.  发展品牌的文化价值,开发文化产品、文化体验,既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回应,也是占据消费者时间线上更大份额的一种策略。当然,品牌也要注意避免一味跟风热点,例如某些自称生活方式品牌的品牌,咖啡火就出咖啡杯,滑板火就出滑板贴……变成没有灵魂的快时尚

27.  脱离了生意的本质、脱离了品牌的本质、脱离了产品的本质,虚化的谈品牌价值品牌精神——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谬误。

28.  一定要非常清晰一个执行层面的底层逻辑——在所有品牌和产品营销当中,不存在完美的内容和好内容,只存在对的内容。什么叫对的内容?就是人货场匹配的内容才是真真正正对的内容。

29.  组织力的核心目的=成功率≠效率。

30. “基业长青”的多品牌都不是个人的成功,而更多是体系的成功。

31.  商业模式决定组织体系的整个路径。

32.  初创品牌不建议单独设置用户洞察部门或人才岗位,可以让产品部门或市场部门的员工兼洞察研究工作,所有的洞察研究必须要进行统一的知识管理,洞察研究的总负责人应该是创始人以及CMO/CBO级别。

33.  内部团队能力体系建设重于一切。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到最后,从外在的业务结果层面来看,是品牌增长与品牌心智,但从内在支撑要素来看,是团队内部能力体系足够优秀才能支撑企业往前。

34.  有了体系流程之后就可以不断的复制新的人才,也不再依赖个体人才,对于团队成员而言也相应减轻了再次进行知识传输的工作量,让内部团队也减负。

35.  业务复盘有两大维度,一看成果,二看流程。不能只看流程不看结果,这样就容易让团队内部的人只对中间指标负责任,但不对业务成果负责任往往会出现——大家很辛苦努力的干活加班,但实际上没有产出。

36.  从HR角度,组织力是在管“推动人”;从业务角度,组织力是在管“推动事”。区别在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组织力底层逻辑。

37.  为什么还有大量媒体在鼓吹品牌进入用户心智需要靠讲故事?因为这是简单归因,错误归因,只动嘴不动手,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正因为用户心智=非理性的、不连贯的、线索型的,所以你忽悠个好故事,也得持续忽悠大渗透得下去。

38.  品牌要抓用户,就要回到用户的底层逻辑去做工作。真正能把生意做好、把企业做好的都是非常洞察人性。所谓洞察人性就是洞察用户,所以我们要去了解用户的底层逻辑。

39.  品牌用户模型跑偏之后,到底要不要纠偏回来?这里给到大家三个衡量维度,一个就是大渗透的原则,一个是市场的竞争优势。第三个就是用户洞察。要按照这三原则去拆,去判断你到底要继续沿着这个偏着这条路往前走,还是说你要把它纠偏回来。

40.  品牌和用户的关系可以分为三层:

  • 第1层关系:品牌是用户痛点需求的解决方案

  • 第2层关系:品牌是用户作品为选择的依据

  • 第3种关系:品牌是用户信靠和情感链接的对象。

有关品牌与营销还有更多金句心得,欢迎添加下方二维码获取!

想要建立品牌心智,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个简单的公式叫做
领导性触达=

品牌内容×媒介相关性×到达率×有效频次

越强大的品牌越能够给公司创造更高的利润,也越容易受到创业者的青睐,成为创业者的骄傲。
但是如果有可能,创业者其实需要再做一件事情:
从骄傲中清醒,去看一看你的品牌到底给整个生态创造的价值是高还是低。
真正重要的是,你我必须具备一个生态者的觉悟。

......

-END-

2022年中国餐饮行业报告
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报告
......
联系小编获取预制菜相关产业报告
预制菜的消费升级商业模式拆解 
预制菜供应链、规模市场前景分析 
如何发展预制菜?如何做大产业规模?
与《预制菜食材之家》共同探索未来!


---往日精彩文章---

预制菜行业白皮书2022:聚焦产业全景,全链开创新饮食解决方案
食品餐饮连锁企业资本化指引参考手册:点燃资本引擎,穿越疫情寒冬
预制菜最新消费报告发布:川湘菜系最受青睐,这部分人占比超七成……
一文读懂《食材供应链4.0白皮书》|文末限量领取纸质版



专注预制菜产业的《预制菜食材之家》,陆续报道预制菜品牌及上下游企业,欢迎自我推荐或提供线索!

抢先加入首家预制菜媒体平台搭建的产供销产业圈子,整合撬动行业资源,快速抢占市场先机!

扫码添加小编,加入预制菜交流群
↓↓↓
(加好友请务必备注:公司+职务)


来源︱HBG品牌增长研究院 整编预制菜食材之家
 投稿联系:樊老师13332662349(微信同号)
业务合作:贝老师13392164760(微信同号)


ANNOUNCE

关于预制菜食材之家媒体
预制菜是2022年最火的产业,也是投资人最关注的赛道,投资并购30+起,我们预制菜产业媒体以全球视野站在行业高度,为预制菜行业提供丰富的产业资讯、解决方案、培训学习,峰会交流,供应链对接等服务。
2023年,预制菜产业媒体全国巡展即将拉开序幕!大会云预制菜产业上下游企业大咖分享预制菜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独到见解,共同探索预制菜发展的新趋势。

预制菜食材之家平台
媒体·投资·培训·峰会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资料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