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忙别的事情,很久没有更新,周末找时间随手记录,更新一下,主要三个问题。
一、冠盛的空间
我觉得主要跟踪公司多品类战略的落地进度,检测、品控环节的投入能否带来外采品类的高增长。从中报公司毛利率提升来看,应该还可以。
业绩层面,今年扣汇兑看看能否到2.6E,估值给到15X-20X PE,当然市场很认可的话,估值可以给到稍微更高一些。
这是目前大概的看法。
二、工程机械企业中报
忙别的事情,基本只是翻了一下大概的数据,没细看。个人感觉并没有太多超预期的地方,三一海外营收这块可以,中联利润率有点惊喜,超预期。XCMG利润率也在一个上升区间。
我觉得好的地方在于: 行业销量磨底阶段,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行业数据在下滑,龙头企业的业绩表现在上升,证明整个市场的甜美部分越来越多集中到优质头部企业上。
中信建投机械组出了一张非常简洁明了的图集,很清晰。我瞄了一眼,里面有一个统计毛利的部分:

可以看到LG的毛利率水平已经压到非常低,这已经是二线龙头企业,可见整个行业中小品牌几乎已经没有盈利空间,整个行业走向越来越集中化。未来只要龙头企业降低一些对份额的要求,提高一些对利润率的要求,龙头企业的盈利水平能够很快得到提升。
这是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在于:从月度高频数据来看,出口销量在下滑。而且有一种担心,这种下滑可能是趋势性的下滑。考虑到行业龙头企业的销量、利润增长越来越多来自海外市场,这是很值得担忧的事情。国际化的逻辑跑不通,那么估值的基础就要坍塌一大块。
我问过一些行业内资深人士以及一些优秀的买方研究员,这一轮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海外营收高增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核心逻辑是什么?
只有搞清楚为什么高增长,才能搞清楚现在的下滑是暂时的headwind还是好运气已经花完。
没有一个给到我非常满意,非常清晰的答案,后来我也意识到,本质上这件事情也拆不清楚。核心问题在于,国内工程机械品牌并没有在全球市场建立起一种核心竞争优势,那么这种增长的原因很有可能来自于订单潮汐效应、主要竞品供应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个别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带来的品牌更换带来巨大增量。
那么当这些因素消失的时候,订单就会下滑,就会给股价带来压力。
当然本身的全产业链优势、供应链的低成本、工程师红利犹在,工艺和制造经验已经有很深的积累,这些可以视为国内工程机械品牌的全球化长期竞争优势,具体怎么演绎,全球份额能不能持续提升,能不能依靠这些优势占住欧美高端市场不好说。
二级市场和企业经营之间还是有不同,企业经营要一些盲目的自信,要一种天生的乐观,不可能等所有逻辑都清晰无误显现再去做抉择,路要靠自己走出来,企业的未来是一个又一个员工努力工作打拼出来。二级市场则不一样,需要一些清晰可验证的逻辑,需要看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壁垒。那么在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多观望观望,看看再说。
三、诺力股份
来自朋友推荐,大概翻了一下,逻辑线我觉得很不错,很清晰,也符合我的审美。
我喜欢那些下跌已经跌不动,但是往上有巨大的预期差和空间的标的。
诺力的逻辑主要两条线:1、之前主营产品是三类车,现在公司搞大车战略,发力一类车市场。产品结构的变化会带来ASP与利润率的提升。
2、智能物流这块管理改善带来利润率回升。
估值底部建立在公司的营收、盈利会很稳定,这家公司的出口比例非常高,海外收入6成,高过另外两家大叉车公司:

高出口比例来自于很大比例的代工业务,公司帮日系、欧系叉车厂商做代工,听起来不Sexy,胜在稳定,也不容易受到一些其它非生意因素的冲击。
主要出口地之一的美国市场,受益于这两年密集开工大工程后面进入施工后期阶段后对维保类设备会产生巨大的新需求,物流车辆消费量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量。
智能物流这个业务板块,公司旗下中鼎集成本来就是一线厂商,具体利润率水平和估值可以参看今天国际、兰剑智能给个估值。
公司上一轮下跌,来自于让人dissatisfied的半年报,实际拆开来看,主要还是受汇兑收益影响比较大。
只能说公司财务管理方面水平还要提升,经营线的逻辑还在,报表数据也能印证。
目前来看,我觉得这个估值很便宜,可以期待一下。具体业务结构和增量部分需要花时间拆开算一算,要看看利润率水平有多大上升空间。
随手记录一下目前浅薄的想法,祝读者们周末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