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Paul Chauffour:骨性结构之间的机械连接

Paul Chauffour:生物力学链
法国骨科医生Paul Chauffour与J.M.Guillot共同出版了《骨性结构之间的机械连接》一书,书中他们清楚地描述了筋膜的形态、与骨骼的附着点以及功能;在书中的“骨筋膜的生物力学”一章中,他们列举了身体的四种主要的运动涉及的筋膜链。
●屈曲=蜷缩。
●伸展=伸直。
●向前扭转。
●前后扭转。
他详细介绍了身体各部分的生物力学过程,Chauffour提出了颅骨生物力学与顶骨生物力学之间的联系。
在对患者进行了完整的体验之后,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一系列反射冲击疗法。方法主要是治疗师检查确定阻力最大的受累节段,使其保持在张力较小的状态下给予冲击。在该理论中,关于功能障碍的产生原因的解释是比较新奇的。
在下面的部分,我们不一一列举个肌筋膜链,仅仅列举Chauffour关于颈椎、胸椎及腰椎某一节段病变产生相应功能障碍的解释。
屈曲模式
●C1:椎齿状突阻止C1的屈曲。
●C2:处于特殊的压力下,因为C1和低位颈椎的屈曲度较低。
●C1:缺少肋椎关节和中心腱筋膜的协助稳定。
●T4:中心腱的最低止点,斜方肌水平部置于T4水平,斜方肌升部其余T5水平。
●T6:胸腰筋膜通过背阔肌附着于T7,因此,在屈曲状态下,T6受压。
●T12:在腰肌的作用下,被拉向尾端。
●L1、L2:膈肌脚对L1和L2产生牵拉。
伸展模式
●T1-T12节段被斜方肌向上推,被背阔肌向下牵拉,因此T7较容易受影响,T11承受的压力也较大。
●L2受膈肌牵拉。
向前扭转模式
●C6:Chauffour认为,在向前扭转的过程中,C7类似于胸椎而C6为颈椎,因此C6和C7之间压力较大。
●C7:与第1肋之间没有关节连接,因此稳定性减低。
●T4:中心腱止于T4,躯体扭转过程中,中心腱减少上段胸椎的活动。
●T6:背阔肌腱膜附着于T7,因而T6易受影响。
●T10:第十肋可以起到稳定T10的作用,而T11、T12则无此作用,因此T10与T11之间压力增大。
●T11:T12是躯体扭转的中心的,因而T11压力较大。
●L2:在身体扭转过程中,膈肌脚仍然牵拉L2.
身体向后扭转
●C1:C1和C2在扭转过程中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C1承受压力。
●C6:相同的现象也出现在C6和C7.
●T6:胸腰筋膜对包括T7以下的下位脊椎的作用较强,因而T6和T7之间的压力较大。
●T10:T11的移动距离大于T10,因而T10与T11之间的压力也较大。
●T12:斜方肌附着于T12以上,因此对该节段以上椎体的拉力大于L1.
END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