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解了半导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晶体管的制造工艺方面的原理,非常适合初入微电子行业的新人学习之用,可以说是半导体行业入门的通用教材,其实对于半导体行业,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发展,请新人自勉。
目录
第一章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1半导体的一些基本概念
1-1-1什么是半导体?……………………………………………………4
1-1-2 半导体的基本特性………………………………………………4
1-1-3 半导体的分类……………………………………………………4
1-1-4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5
1-1-5半导体的导电机构……………………………………………….6
1-2P-N结………………………………………………………………………9
1-2-1P-N结的构成…………………………………………………….9
1-2-2P-N结内的载流子运动和平衡…………………………………10
1-2-3P-N结的基本特性………………………………………………10
1-3二极管………………………………………………………………12
1-3-1 二极管的基本构成………………………………………………12
1-3-2二极管的特性曲线(伏安特性)…………………………….12
1-3-3二极管的分类……………………………………………………13
1-4晶体管(仅讲双极型)……………………………………………13
1-4-1晶体管的构成…………………………………………………….13
1-4-2晶体管的放大原理……………………………………………….15
1-4-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18
1-4-4晶体管的分类……………………………………………………21
1-4-5晶体管的主要电参数……………………………………………21
第二章晶体管制造工艺与原理
2-1 典型产品工艺流程…………………………………………………24
2-1-1 晶体管的基本工艺流程…………………………………………24
2-1-2 典型产品的工艺流程……………………………………………24
2-2 晶体管制造主要工艺的作用与原理…………………………………25
2-2-1 氧化工艺…………………………………………………………25
2-2-2 扩散工艺…………………………………………………………26
2-2-3 离子注入工艺……………………………………………………..30
2-2-4 光刻工艺…………………………………………………………..31
2-2-5 蒸发(真空镀膜)工艺…………………………………………..32
2-2-6 CVD工艺…………………………………………………………..33
2-2-7 台面工艺…………………………………………………………..34
2-2-8 三扩、磨抛工艺…………………………………………………..35
2-2-9 清洗工艺…………………………………………………………..36
2-2-10 中测、划片工艺…………………………………………………36
2-3常见的工艺质量问题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37
2-3-1 工艺质量问题分类…………………………………………………37
2-3-2 常见的工艺质量问题举例…………………………………………37
2-4工艺纪律和工艺卫生的重要性………………………………………….41
2-4-1 半导体生产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41
2-4-2工艺卫生的内涵…………………………………………………..42
2-4-3工艺卫生好坏对半导体生产的影响……………………………..42
2-4-4工艺纪律的内涵…………………………………………………..43
2-4-5工艺纪律的重要性………………………………………………..43
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
1-1半导体的一些基本概念
1-1-1 什么是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叫做半导体。
物质的导电能力一般用电阻率ρ来表示。电阻率是指长1cm ,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物质的电阻值,单位是欧姆·厘米(符号是Ω-cm)。
电阻率越小,说明物质的导电性能越好;反之,电阻率越大,说明物质的导电性能越差。
物质种类
导体
半导体
绝缘体
电阻率
(Ω-cm)
≤10-4
10-3~108
≥109
1-1-2 半导体的基本特性
1 热敏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半导体的电阻率减小,导电能力明显的增强。
2 光敏特性——受到光线照射后,半导体的电阻率减小,导电能力大大增强。
3 杂质导电特性——在纯净的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某些其它元素(通常,称之为“掺杂”),可以使它的导电能力成百万倍的提高。这是半导体的一个最突出的也是最重要的特性。人们正是利用半导体的这些特性,制成了二极管、晶体管、热敏器件、光敏器件等。也正是由于半导体的这种特性,在制造半导体器件的过程中,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特别严格,以防有害杂质进入半导体而破坏器件的参数。
必须指出,以上特性只有纯净的半导体才具备。所谓纯净的半导体是指纯度在9个“9”以上,即99.9999999%以上。
1-1-3 半导体的分类
1 按化学成分——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
2 按是否含有杂质——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
3 按导电类型——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4 按原子排列的情况——单晶和多晶
1-1-4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1“载流子”——半导体中的导电粒子(运载电流的粒子):电子和空穴。
2“杂质”的概念——三、五族元素杂质(元素周期表中,三族:硼、铝、镓;五族:磷、砷、锑)——受主杂质和施主杂质。
3 施主杂质和受主杂质
有一类杂质(比如五族元素磷),它在掺入半导体中后,会产生许多带负电的电子,这种杂质叫“施主杂质”。(施放电子)
又有一类杂质(比如三族元素硼),它在掺入半导体中后,会产生许多带正电的空穴,这种杂质叫“受主杂质”。(接受电子)
4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掺有施主杂质的半导体,其导电作用主要依靠由施主杂质产生的导电电子,我们称这种半导体为“N型半导体”(也叫“电子型半导体”)。
掺有受主杂质的半导体,其导电作用主要依靠由受主杂质产生的导电空穴,我们称这种半导体为“P型半导体”(也叫“空穴型半导体”)。
5 多子与少子
1)在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靠本征激发产生,而且电子数=空穴数=本征载流子浓度。即,no=po=ni
2)在杂质半导体中,载流子主要靠杂质电离而产生,此时,杂质电离产生的载流子浓度远大于本征激发产生的载流子浓度。因此,在杂质半导体中,电子数≠空穴数。其中,
在N型半导体中:电子是多子,空穴是少子。而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子,电子是少子。
3)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示意图(图1)
因为在P型半导体中的绝大多数载流子是空穴,电子数很少,因此在画P型半导体的示意图时,只画出带正电荷的空穴;反之,在N型半导体的示意图中,只画出带负电荷的电子。
图1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1-1-5半导体的导电机构——载流子的产生、运动和复合
——回答半导体是怎么导电的?
1 “载流子”是怎么产生的?
A本征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本征载流子浓度(ni)
半导体材料硅的晶格结构——“共价键”结构
因为,从原子结构理论知道,每个硅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价电子和4个空位,因此,在构成硅晶体时,每个原子周围都有4个最靠近的原子做它的邻居,每个原子拿出一个价电子和它的一个邻居共用。同样,每个邻居也拿出一个价电子和它共用。这一对共用的价电子使两个硅原子之间产生了一种束缚力,就叫做“共价键”。这样,每个原子就要和周围4个原子构成4个“共价键”。为了简化起见,我们把本来是立体的“共价键”结构画成平面示意图。(图2)
图2 硅“共价键”晶格结构平面示意图
2)在价电子获得一定的能量(硅Eg=1.1ev)时,就能冲破束缚(称为“激发”),成为导电的自由电子(带负电)。与此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我们叫它“空穴”(带正电,也能导电)。这种同时产生的电子和空穴,称为“电子、空穴对”。我们称这种引起的价电子激发——产生导电的电子、空穴对的过程,为“本征激发”。
3)本征激发产生的载流子浓度,称为本征载流子浓度(ni)。在常温下,ni是个较小的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ni就很快增大。(它以指数形式上升)——这就是为什么本征半导体,在常温下导电能力很弱,但随着温度升高,导电能力又明显增强的原因。
4)“共价键”结构中产生本征激发的示意图(图3)
图3本征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的示意图
B 杂质电离——产生电子或空穴——电子浓度n和空穴浓度p
1)施主杂质电离——产生电子
在纯净的半导体硅中,掺入少量的五族元素(如磷),它以替位形式占据一个硅原子的位置,由于它比硅原子多一个价电子,因此,在与周围4个硅原子组成共价键时,就有一个多余的价电子。它不受共价键的束缚,只受磷原子核正电荷的吸引,这种吸引力是很微弱的,因此,只要很小的能量就能使它克服引力而成为导电“电子”。而失去一个电子后的磷原子成为带正电的离子,但它处于共价键的稳定结构中,不能自由运动,因此,不是载流子。我们称施主杂质释放导电电子的过程,为施主电离。(请注意,这里只产生导电电子,不产生空穴)。
2)受主杂质电离——产生空穴
在纯净的半导体硅中,掺入少量的三族元素(如硼),它以替位形式占据一个硅原子的位置,由于它比硅原子少一个价电子,因此,在与周围4个硅原子组成共价键时,就要从周围硅原子的共价键中夺取一个价电子过来填充。这样,就在被夺取了一个电子的地方就产生了一个空穴。这个空穴不受共价键的束缚,只受硼离子负电荷的吸引,这种吸引力是很微弱的,因此,只要很小的能量就能使它克服引力而成为能导电的“空穴”。而硼原子由于多了一个电子而成为带负电的硼离子,但它同样也不能自由运动,因此,不是载流子。我们称受主杂质产生空穴的过程,为受主电离。(请注意,这里只产生空穴,不产生电子)。
3)示意图(图4)
图4a N型半导体中的施主杂质电离图4b P型半导体中的受主杂质电离
2载流子的运动——扩散和漂移
1)扩散运动
当一块半导体内的载流子浓度存在差异时,就会出现载流子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方向运动,这种运动就叫载流子的扩散运动。描述扩散运动的物理量是——扩散系数Dn、Dp。
2)漂移运动
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进行逆电场方向的运动,空穴会沿着电场的方向运动。这种运动就叫载流子的漂移运动。描述漂移运动的物理量是——迁移率μn. μp 。
载流子的复合和寿命
1)载流子的复合——导电电子和空穴相遇并同时消失的过程,叫
“复合”。
2)平衡载流子和非平衡载流子——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总是在不断地产生和复合,只是,在平衡时(没有外界作用时),产生与复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产生数等于复合数,载流子浓度保持不变。当有外界作用(如,电场、光照)时,就会产生非平衡载流子,一般非平衡载流子的数量比平衡载流子的数量少,但是,它们对半导体的导电能力的影响且很大。
3) 非平衡少数载流子的寿命——非平衡少数载流子从产生到复合的时间,叫“少子寿命”,用符号τ表示。(τ是个很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参数,它直接影响晶体管的tS参数。)
1-2P-N结
1-2-1P-N结的构成
1 定义——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一个单块半导体薄层,称为P-N结。
2 实际构成的方法:在一块N型半导体中,通过采用氧化、光刻、扩散(硼扩散)的工艺方法,使其中一部分区域转变为P型半导体,这样,在
P型区和N型区的交界面附近,就形成了一个P-N结。
1-2-2P-N结内的载流子运动和平衡
在P-N结的P型导电区内,空穴很多,电子很少;而在N型导电区内,电子很多,空穴很少。因此,由于电子和空穴浓度在这两个区域的差别,出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N区的电子就会向P区扩散;P区的空穴向N区扩散。使N区中靠近P区一侧的簿层1内,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P区中靠近N区一侧的簿层2内,由于缺少空穴而带负电。从而,形成了一个由N区指向P区的电场——称“自建电场”。在这个电场的作用下,就会出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把电子拉回到N区,空穴拉回到P区。这样,在P区和N区的交界处,发生着扩散和漂移两种相反方向的运动,最后,达成动态平衡。(图5)
图5P-N结内的载流子运动和平衡
1-2-3 P-N结的基本特性
1P-N结的单向导电性(整流特性,伏—安特性):
在正向偏置下(P区接正极,N区接负极),此时,外加电场与自建电场的方向相反,因此,当外加电场大于自建电场以后,P-N结内的载流子产生定向而连续的流动(N区的电子流向P区,P区的空穴流向N区),形成电流。而且,这种电流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很快增大,形成很大的正向电流。——这就叫P-N结的正向特性。
在反向偏置下(P区接负极,N区接正极),外加电场与自建电场的方向一致,势垒区加宽、加高。此时,P-N结内的多数载流子的运动受阻,只有P区
的电子(少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被拉向N区,N区的空穴被拉向P区,形成一个很小的反向电流。——这就叫P-N结的反向特性。
我们把这种正向电阻很小、电流很大,而反向电阻很大、电流很小的特性,称为P-N结的单向导电性。示意图见图6。
图6aP-N结正向特性图6bP-N结反向特性
2P-N结的电容特性
P-N结在正向偏置时,势垒区变窄;在反向偏置时,势垒区变宽,这个过程相当于一个平板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因此,P-N结也具有电容特性。而且,这个电容数值的大小,是随着偏置电压大小变化而变化。变容二极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P-N结的击穿特性
1)击穿现象:
当P-N结上的反向偏压加大到一定数值时,就会出现反向电流急剧增大的现象,这就是P-N结的击穿特性。称,出现反向电流急剧增大时所加的反向电压——为,反向击穿电压。而且,击穿电压的大小决定于P-N结中杂质浓度较低一方的电阻率。电阻率越高,则击穿电压就越高;反之,电阻率越低,则击穿电压就越小。
2)产生P-N结击穿的机理——雪崩倍增。
反向电压很大时——势垒区电场很强——从P区流向N区的电子
和势垒区原有的本征激发的电子,在强电场下高速运动(具有高能量)——与硅原子碰撞——撞出电子和空穴——这种碰撞不断延续倍增——象雪崩一样,产生大量的电子和空穴——并在强电场下定向流动——形成很大的电流。
3)P-N结反向击穿特性的图示:(图7)
图7P-N结的反向击穿特性
1-3二极管
1-3-1 二极管的基本构成
1 由一个P-N结——电极引出(引线孔,正面、背面金属化)——
后道组装——构成一个二极管。
二极管的电学符号:
图8二极管的电学符号
1-3-2二极管的特性曲线(伏安特性)
实际上就是P-N结的正向、反向和击穿特性的总合。(图9)
图9二极管的特性曲线
1-3-3二极管的分类
1 整流二极管——利用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 稳压二极管——利用P-N结的击穿特性。
3 变容二极管——利用P-N结的电容特性。
4 开关二极管
5 微波二极
1-4晶体管(仅讲双极型)
1-4-1晶体管的构成
1晶体管的基本构成
1)结构框架——由两个P-N结,三个导电区(发射区、基区、
集电区),三个电极(发射极、基极、集电极)构成。
2)两种结构类型——NPN和PNP
3)两种结构的示意图(图10)
图10aNPN结构图10bPNP结构
2 实际的制作方法
1)用氧化、光刻、硼扩散、磷扩散、CVD、蒸发等工艺制作芯片。
2)采用装片、烧结、键合、包封等工艺把芯片组装成管子。
3 晶体管的电学符号(图11)
图11a NPN 型图11bPNP型
4 晶体管的纵向剖面结构(图12)
图12aNPN纵向结构图12bPNP纵向结构
1-4-2晶体管的放大原理
晶体管的三种基本应用电路
1)共基极电路(图13a)2)共发射极电路(图13b)
3)共集电极电路(图13c)
图13a 共基极电路图13b 共发射极电路
图13C 共集电极电路
晶体管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发射结正向偏置(输入阻抗Ri小、有注入),
集电结反向偏置(输出阻抗Ro大、能收集电子)。
● 基区宽度很小。
● 发射区浓度比基区浓度高得多。
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输运过程
以NPN晶体管,共发射极电路工作为例,加以说明。(见图14)
●发射区:在正向偏压下,大量的电子向基区注入(Ine)——进入基区后,小部分与基区空穴复合(Ir)——大部分扩散运动到达集电结,在反向电压的吸引下,被收集到集电区(Inc)。
●基区:在正向偏压下,一部分空穴向发射区注入(Ipe),一部分空穴与注入基区的电子复合(Ir),另外,有少量的少数载流子——电子在反向偏压作用下漂移运动进入集电区(-ICBO)。
●集电区:在反向偏压作用下,把到达集电结的电子收集到集电区(Inc);同时,有少量的少数载流子——空穴漂移运动进入基区(ICBO)。
这样,形成了:
IE = IB+ IC
IB = Ipe + Ir -ICBO
IC = Inc + ICBO =(Ine – Ir)+ ICBO
IE = Ine + Ipe
请注意:
1)由于晶体管的发射区浓度比基区浓度高得多,因此,Ine 》Ipe。
2)由于晶体管的基区宽度很小,远小于电子的扩散长度,因此,复合电流很小,Ir《 Inc。
3)晶体管集电极的反向漏电流ICBO是很小的。
4)综合以上三点,就可以得到:
●IC<IE,但非常接近于IE
●IB《 IC
●当输入回路产生较小的电流变化△IB时,就会引起输出回路较大的电流变化△IC。
图14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输运过程
4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1)共发射极电路——有电流放大、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作用。
hFE=IC/IB , GV=RL/Ri,GP=RL/Ri( 三个均为远大于1的数 )。
2)共基极电路——有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作用,没有电流放大作用。
α= IC / IE<1,但仍有GV=RL/Ri ,GP=RL/Ri 。
3)NPN晶体管共发射极电路放大原理图(图15)
图15NPN晶体管共发射极电路放大原理图
4)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
交流放大系数β= △IC / △IB
直流放大系数hFE = IC / IB
5) 如何提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要提高电流放大系数,必须:
● 提高发射效率——即要提高注入到基区的电子电流(Ine)在总的发射极电流(IE)中的比例(也就是要减少从基区向发射区注入的空穴电流Ipe)——必须提高发射区杂质浓度与基区杂质浓度之比。(工艺中要调节好基区和发射区的浓度)
●减少电子在基区的复合
——必须减小基区宽度W(控制好两个结深Xjc、Xje )。
——必须提高少数载流子的寿命(材料完整性要好,工艺中要尽量减少产
生二次缺陷和金属离子沾污。)
1-4-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1 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
在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
当IB=0时, IC≠0(= ICEO)
当IB=IB1时,IC=βIB1 + ICEO
对于某一IB=IBi,当VCE=0时,IC=0。当VCE电压开始增加时,集电极电流急剧增大,当VCE电压增大到一定数值后,IC开始转向稳定。这一段IC增大的快慢程度,反映了晶体管饱和压降的大小。
输出特性曲线的三个工作区(见图17)
可划分为三个工作区:1)放大区2)饱和区3)截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