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化工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干院部之一,始建于学校成立之初,起步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历经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华东石油学院炼制系、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等阶段,现已发展成为石化特色鲜明,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多学科融合发展,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授权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A)、化学工艺国家重点学科及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石化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石油化工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发挥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了以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中国科学院院士沙国河、徐春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汪燮卿、杨启业、孙丽丽,以及70余名全球500强企业高管为代表的近20000名毕业生。

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之地,是提升文化素养的殿堂。希望同学们在化学化工学院老师们的培养下,成为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文化素养的专业型人才。

进入新环境,结识新朋友,开启新旅程,创造新成绩,迈向新未来!希望各位同学要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多去图书馆、运动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愿你们在风华正茂之年,在求学路上,学而不懈、思而不怠、奋斗不已,增长知识能力、提升文化素养、担当时代使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学院起源于194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化工系。1953年9月,北京石油学院正式成立,由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炼制组、大连工学院液体燃料专业部分师生和西北工学院化工系石油组部分师生组成炼制系。1969年10月底,炼制系随学校迁至山东东营。2000年,炼制系作为全校唯一试点单位,率先改制为化学化工学院。2008年,学院从东营校区整体搬迁到青岛校区。2011年4月,学校对部分院系和学科布局进行整合调整,化学化工学院更名为化学工程学院。2021年12月,学校优化学科布局,学院更名为化学化工学院。
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化学工艺国家重点学科、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物理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2‰,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为A。
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培育)
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化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化工
专业学位博士点:环境工程、油气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点:化学工程、材料化工、化工安全、环境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点击专业名称查看更多)
1.化工安全工程【学制四年,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百科
国家首个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以“新工科”理念为引领,构建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基础,贯穿过程安全理念,融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仪表、工程管理为支撑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培养“知工艺、懂安全、精技术、会管理”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打造保障化工相关专业健康绿色发展的“安全卫士”。
◆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就职于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工作。尤其是与化工相关部门。

2.化学【学制四年,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百科
省级一流
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的一门学科,是创造新分子和构建新物质的一种手段,是和其他学科高度交叉渗透的一门中心科学。本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培养掌握系统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涵盖本研一体班、理科实验班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就职于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工作。尤其是与化工相关部门。

3.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制四年,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百科
国家一流、国家特色、国家卓越。
本专业研究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般原理和共同规律,培养满足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服务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优秀工程创新人才,涵盖本研一体班、理科实验班、卓越班和中科院“菁英”班等多元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以5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12000余名毕业生。
◆专业就业方向
50%左右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深造;40%左右毕业生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世界500强企业从事生产运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企业管理工作;部分毕业生就职于政府、设计院所及各类企事业单位。

4.环境工程【学制四年,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百科
省级一流,省级特色。
主要运用基础科学、工程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以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面广,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环保专业公司等,从事环境规划与设计,工程管理,污染治理,环境评价及服务、生产管理及研究开发等工作。

5.能源化学工程【学制四年,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百科
国家一流。
瞄准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沿问题,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突出化工和能源的学科交叉,在我校,本专业分煤化工和生物能源化工两个培养方向。
◆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就职于能源化工相关行业。可从事能源清洁高效转化、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化工用能评价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及安全管理等工怍。

6.应用化学【学制四年,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百科
国家一流,国家特色。
主要在基础化学规律和基本化学理论基础上,紧密跟踪现代化学科技成果,致力于化学领域应用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是联系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的纽带桥梁,是化学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结合,本专业实验实践特色鲜明,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突出的实验技能,就业升学出口宽广。
◆专业就业方向
国内外研究生升学比例50%以上;就业以化学、化工领域科研院所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化工等为代表的世界500强企业为主,从事能源、材料、化工、环保等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院是石油大学初设的主干学院之一,培养了一大批石油化工领域的科技精英和管理人才,希望你们在大学里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扎实提升科研能力,学有所成、不负青春。

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具有无限的可能,希望你们的梦想能在这里扬帆起航,青春无悔,让我们一起创造属于你们的美好未来。
学院持续强化石化特色,是我国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分室,非常规石油资源高效加工与利用“111”创新引智基地,以及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全监管监察学院(青岛)等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平台。
国家、省部级、地方研究机构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分室
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创新团队——重质油高效转化的绿色化学与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催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沥青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重质油利用研究中心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石油化工过程安全保障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重质油碳质化高附加值利用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能源催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化工过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能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特种燃料研发检测中心
国家、省部级教学平台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
教育部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石油化工与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
山东省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产业学院
山东省化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学院重视培育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素养,以“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13项比赛为平台,持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
近三年,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情况:共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1项,获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87项,在国家级赛事中斩获奖励共计247人次,在省级赛事中斩获奖励共计219人次。



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师友,希望大家能尽快调整,在新的起点坚定信念、丰富学识、强健体魄、美塑心灵。愿你们在青岛遇见山海,来石大预见未来。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稳步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拓展社会服务面向。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国内炼化企业转型升级,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智库服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沙特阿卜杜勒阿产兹国王科技城等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化工过程安全中心中国分部挂靠单位,作为骨干单位获批建设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2021至2022学年,我院2022届毕业生共838人,其中研究生339人、本科生499人,学生人数为全校最多。在新冠肺炎疫情往复、考研考公竞争激烈等多层面多因素影响下,学院就业工作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全方位服务,加强管理保障,健全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强化科学指导,细心贴心做好就业帮扶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思路,深化校企合作,切实保证充分、高质量就业;注重化蕴未来,打造化院品牌,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1%,位居学校前列。其中,签约“三桶油”及其它世界500强企业137人,本科生升学率达53.7%,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向学校、学生、家长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亲爱的2023级的同学们,你们好!山海相隔,翘首以待。我们是你们的辅导员老师,欢迎你们加入化学化工学院,未来四年的时光,将由我们陪你们一路前行,你们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心里有火、眼底有光。大学的时光短暂而宝贵,愿你们的双眼能时时内观自己、常常看向校园、多多眺望世界,愿你们每个人都能不留遗憾、谱写美好的青春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