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服装工厂|外贸服装工厂,路在何方?(一)

   日期:2023-08-28 17:10: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4    评论:0    

​      本篇先谈下对“产品定位”的看法,第二篇想再谈下“客户关系”。作者的从业经历为最早的国营外贸公司,到纺织服装集团的进出口公司,再到服装工厂的贸易部,再到目前的技工贸一体化出口型服装公司,做过“甲方”,也做过“乙方”。现在偏重于“甲方”,自有工厂为样板工厂,有部分长期合作的工厂。所以,看问题的角度相对比较全面,再补充下,坐标为山东

                     行业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贸服装工厂的规模越变越小,感觉大于100人,算是中等规模了,大于300人,算是大工厂了。工人年龄35-45岁居多,就近上班,照顾家庭、照顾孩子,工作算是辅助,是常规现象。地级市的市内大型工厂不多见了,大部分工厂在县城、郊区的镇上,10几人的小型工厂遍布于村庄,这基本是山东我们这个地区的现状。

       大形势的变化其实从2012年就开始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后,行业形势有大的逆转,每年都不消停。传统外贸订单的旺季是5月-8月以及春节前,但是这些年旺季不旺,淡季挺淡,除了去年的特殊情况,东南亚订单因为疫情回流,但是今年又恢复原状。

      早就没有了2000年代一片繁荣的景象,大量订单外流,中国劳动力红利消失,东南亚服装制造崛起,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

外贸服装工厂厂主感觉到的变化为:

1.市场整体订单变少了;

2.大订单越来越少了;

3.简单款订单越来越少了;

4.赚钱越来越难了。

       疫情前的几年,中美贸易战的压力之下,我们考察过东南亚几个国家,发现在越南、孟加拉两个国家,衬衣类、T恤类及牛仔裤有从纱到成衣完整的产业链,成本、规模我们都不占优势,大单的反应速度也不亚于我们。生产滑雪装、摩托服类复杂款服装几千人的大厂,也并不少见。

      有些早期在中国的台湾人及韩国人的服装大厂在2010年代迁至东南亚,所以技术能力一点不弱,品质也高。不少南方工厂比如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的服装公司2015年后有在柬埔寨、缅甸建厂的,国内开发及供应链采购,东南亚大货生产。

                     ​产品定位

      

       所以留在中国的还会有什么订单?一是附加值高的,即使不享受关税优惠,客户依然可以承受成本压力的;二是小单,东南亚工厂规模都大,三五百人算小厂,千人以上正常规模,都是大流水线,最小的班组也要45人,生产小单不划算。(当然大单有的是,也没必要接小单)

       所以,这种形势之下,我们已经无法按照惯性去发展,需要应对做出改变,按照中国留下的订单类别先做下产品定位。简单款式多是春夏款,比如裤子、衬衣、T恤衫、卫衣等这一类订单,大单基本都会流失。

       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春节前的生产旺季消失了,因为春夏季的大订单基本不下单到中国了,只有一部分秋冬订单还留在中国,真的只是一部分,相对定位高的一部分。

                   ​1.品类定位

​      记得201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出差时逛奥特莱斯,专门在POLO专卖店看过所有品类的产地标,大约70%是中国之外世界各地制造的,比如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国,产品类别为裤子、毛衣、衬衣、裙子、夹克等。只有大约30%是中国制造,品类基本上是棉衣、外套、夹克类,当时感觉已然一惊。

        2019年又出差美国达拉斯,逛了下产品主要为户外类、钓鱼类、打猎类的连锁大卖场“Basspro”时,专门浏览了服装类产品的产地标,只有几个头部品牌的产地标为中国制造,其他基本80%以上的产品已经是世界各地造了,比如越南、孟加拉、缅甸、洪都拉斯等等,当时真的惊出了一身冷汗,强烈的危机感陡然而生。


​       美国市场不代表全球市场,但它是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有风向标的作用。对于外贸服装加工厂来说,我们无法再苛求款式简单、单款量大、价格还高、要求还低的订单了,这在中国已经是“白日做梦”了。附加值高的品类,以及单款量小的品类,会留在中国,这是我们的选项。

      对产品定位的概念来说,一是成本领先战略,二是差异化战略。大工厂有规模优势,生产管理到位,效率高,有能力去做成本领先。小工厂只有差异化战略一条路可选,也就是普通款式谁家都能做,拼价格挣不了钱,因为效率不会高。

       而选择高附加值产品,款式复杂,技术含量高,能做的工厂相对少些,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比普通款价格要高,起码有钱可赚,还有机会能生存下去。

                   ​2.客户定位

​       工厂有了产品定位的理念后,就是选择问题了。一是选择产品,或者产品升级,或者产品转型。我认识的部分加工厂,有做普通休闲夹克的,升级做了压胶类户外服装;做五兜款简单裤子的,升级做了款式复杂的军警裤或功能性户外类裤子;做普通针织服装的,升级做了功能性细分市场的中高端针织服装。

       还有一个针织服装工厂转型做梭织类服装,并且定位复杂款户外类服装,厂长重视模板研发,及智能化专用机的运用,来替代技术工人,目前发展也还不错。

       产品定位后,除了配备相应的专用设备外,我们需要的是连续的订单排单,也就是我们要对客户进行定位。最理想的状态是有固定的客户,有稳定及连续的订单,品类都是我们所定位的产品,这样效率会逐步提高,工厂会良性发展。

        怎样才会找到这样的客户,如何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本篇暂不赘述,下一篇会站在“甲方”的角度专门讲下“客户关系”。

                     ​3.品质定位

​       能生产附加值高的服装品类不代表加工厂有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有质量意识,并且能生产出品质好的产品的工厂,这样的工厂会被客户珍惜,并且愿意长久合作下去。

       建立质量意识首先是意愿,有目标有追求,做出好的产品,自己赏心悦目,客户也满意。二是具备能力,有品质管理的人员及体系,对于小工厂来说,哪怕是兼职,也要有人管理品质,这里说的是主动管理,不是被客户跟单员逼迫,被动管理。还有就是方法,专用设备、工夹具、模板的应用等,都是提高质量的手段。

       工厂的品质提高是自己的问题,关乎自己的发展,一定要想清楚这点。

       一分价钱一分货,高品质的产品才配得上好的价格,作为“乙方”谈判时会更有利。另外还要想透一个关系,我们的返单从哪里来?

       并非产品从工厂出门后跟我们毫无关系,而是经过漂洋过海,客户提货上柜,品质好,消费者认可,货物卖的好,库存空了,客户品牌价值提升,市场有需求,来年客户才会有返单。

       我们的“饭碗”也就有了,这是品质与来年订单的逻辑关系。所以说,我们要主动管理质量,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之前出去考察工厂时,见过几个小工厂做学生袍订单,款式特别简单,要求也很低,估计是一次性穿着,“裁、缝、包”价格才区区几块钱,几十万件的数量。小厂长表示生产这种订单,省心省事,基本不需管理。工人也不需要什么技能,一人一个工序,连续做几个月,因为每年都做,效率高些,能赚些钱。

       但这种现象如同“温水煮青蛙”,工人技能丧失、厂主没有锻炼出管理能力,工厂没有竞争力,抵御风险的能力极低。

        对一个加工厂来说,无论大小,做好,一定不省心;想省心,一定做不好!曾经一个企业家说过:“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对于中国外贸服装工厂来说,处于这种外部环境当中,我们别无选择。

(笔者坐标山东泰安市,观点仅代表我所看到及体会到的,希望与各地外贸服装人分享以及讨论,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希望我们既能看到问题,也能共同找寻到我们的发展之路。)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