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东段建设现场,一列列涂装中交LOGO的电客车通过受电弓取电,从东丽七经路车辆基地出发,在东江道站和六经路站之间不断折返运行测试。电客车通过不同时速变换运行,联动各项设备开展系统功能验证。运行中,各项设备协同稳定,车体运行平稳,设备运行正常。
这是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东段的电客车空载试运行,空载试运行将持续3个月,电客车将通过不同行车间隔下进行跑图测试、实战及跑位演练,直至顺利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以达到运营运行指标。
前一天,11号线东段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如期取得空载试运行证书。
本次空载试运行线路涉及11座车站。在中交天津地铁项目公司和总经理部的统筹下,各参建方积极沟通协调、密切配合,确保空载试运行顺利进行。
空载试运行是对项目运营组织管理和设施设备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检验,意味着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东段即将通车运营。
01
机电局负责全线全专业机电业务
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正线全长22.6公里,设21座车站、1座车辆段,东段11站计划今年11月1日试运营,西段10站计划2024年10月1日试运营。机电局负责实施整线全专业机电工程,实施范围包含全线常规机电、弱电系统、供电系统、砌筑装修、迁改、临电、外线工程,共16个专业,基本上包括线上全部工程。
刚刚进行的电客车空载试运行,就是多专业下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电客车联调联动的体现。

为了在天津打响“中交机电”品牌,根据中交天津地铁项目部统一部署,机电局集中全局机电专业力量,局层面,统筹配置资源,实行技术、策划、组织、党建一体化管理,充分体现了机电局的专业化定位和专业优势。三级公司支撑层面,二公司、三公司调配精兵强将组建项目部,武汉研究院、BIM中心提供技术支持,集中了各专业人才,组建了全专业团队。项目实施层面,采用“项目经理部+工区”的管理模式,项目部按专业下设4个工区。全线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设备采购,集中力量技术攻关,一体化推进工程建设。
目前,天津地铁11号线项目施工生产正快速推进,除了即将迎来运营的东段工程,其它工程建设也进入大干快上的阶段。
02
扬长避短一体化管理推进
地铁机电施工典型的特点是专业多,一方面,地铁机电本身涉及传统的“四电”,另一方面,二次砌筑、综合装修等传统被认为土建的内容逐渐也进入机电范围,这就形成了多专业的施工特点。
机电施工中,专业差别大于行业差别。传统的土建中,公路港口铁路行业有区别,但从中国交建内部水工企业上路、公路企业下水、整体进入铁路的实践来看,大土建内部行业差异并非不可突破。但是在机电内部,强电、弱电、风水电、砌筑装修等不同专业,专业差异反而很大,具体到专业人员可能互不相通,导致项目需要的专业人员数量较多。作为集团内唯一一家以机电为主业的二级单位,虽然近些年地铁专业人才数量有了较大的提升,较集团内其他单位有明显的优势,但面临日益增多的轨道交通业务,机电局也逐渐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项目经理高博表示,如果专业积淀深厚,机电局自然能够从各专业配齐管理团队、技术团队、操作团队。但是,机电局乃至中国交建进军地铁实践还不足十年,面对“专业差异大于行业差异”的特点,和兄弟央企强大的电气化局同台竞技,机电局必须找到破解技术、人员、设备等硬约束的难题。项目总工李玉超表示,采取一体化集约化的管理来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共享,共性问题集中攻关,按工区或工段组织就成为一个合理甚至必然的选择,也是提升中国交建轨道机电施工竞争力的进阶之路。
在天津地铁11号线,机电局全线全专业总体实施,统一全线施工工艺标准,统一临建样式标准,对设备材料集中采购以量换价,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也努力提升了项目建设效益。
天津市同时在建多条地铁,四家央企同台竞技。根据项目部的对标分析,在几条地铁机电工程施工中,其他央企多采用根据专业划分具体项目,由不同主体实施,在整体规模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有的企业设有多个项目部、配备多套项目班子,多则五六个项目部,最少的也有三个项目部。项目党支部书记郑宏春表示,机电局配备一个项目部、一套班子,管理人员资源实现了较大比例的节省,既缩小了与传统优势企业相比机电人才相对短缺差距,又实现了精干高效的管理,体现了机电局的比较优势。
03
聚焦专业化要求深化改革
这个管理模式的形成,也是机电局改革和总结的过程。
一方面,机电局分设改革以来,按“港口机电、轨道强电、轨道弱电、公路机电、生态环保、设计研发”6个主业重组成立6家专业化公司。其中,二公司强化打造轨道强电业务,三公司强化打造轨道弱电优势业务,武汉设计院强化技术支撑。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各三级公司聚焦各自主责主业,深耕机电细分市场,专业能力不断提升。这为较大规模的轨道机电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针对地铁机电工程建设,机电局也在不断的探索总结,从刚进入地铁行业的哈尔滨地铁3号线一期与集团内外部企业联合体,到青岛地铁13号线、福州地铁2号线常规机电及砌筑装修单专业的全线总包、到佛山2号线的全专业全线总包,再到成都地铁17号线一期的全线强电、弱电、常规机电及装修三大专业分别单独设立项目部,以及后来的西安地铁14号线与二公局的联合体、天津11号线/成都30号线的全专业一体化管理等等,项目管理模式根据业主(甲方)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一体化管理相较于其他管理模式而言,因全部交由一家单位统筹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高效的管理机制,大大降低协调难度,压缩管理等级,让力量更多的向一线倾斜。天津地铁11号线机电管理起始也是采取传统的总、分项目部,机电局组建一体化管理的项目部之后,一开始也有不同意见,部分子公司也曾经希望根据专业由不同公司来分头实施,经过磨合,大家都认识到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和效果。
机电局将坚持按照集团对公司专业化发展定位,强化现代机电产业链“链长”单位定位、强化“高端”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属性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全机电系统集成“链长”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强化机电施工技术标准化,强化大型项目整体策划,强化提升技术人员多专业培养,不断提高“现场保市场”能力,加快打响“中交机电”品牌,为集团建设“三型”世界一流企业贡献机电局力量。
来源: 中交机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