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滤芯  甲带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企业商业秘密点的梳理

   日期:2023-08-23 01:38: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评论:0    

公司70%的创新成果都是以技术秘密方式存在的。同时,商业秘密无须向社会公开,其权利状态与范围随时可以变动,诸如通过技术转让、许可、投资等,也无须向政府部门备案或者登记,从而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更丰富的竞争手段。企业综合判断市场现状、技术水平,例如,如果是技术上短期内较难突破或相关信息的性质上不适宜申请专利或其他手段保护,就考虑通过商业秘密加以保护。

企业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件审理十分复杂、困难。其中,关于“密点”认定就是案件审核的基础和核心。不为公知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采取相应保密措施是构成商业秘密的三大实质要件。对商业秘密的秘密点认定—秘密载体、秘密具体内容、不为公众所知悉、商业价值、保密措施。

秘密点不是法律用语,在我国商业秘密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并没有秘密点这个词。秘密点是知识产权行业内的俗称,用来指商业秘密的具体内容。所谓“秘密点”是商业秘密权利人请求保护的、与公知信息不同信息。它既是原告权利的支撑点,也是判断被告是否构成侵权的参照物。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商业秘密法律业务操作指引》(2015修订版)中,明确提出商业“秘密点”的概念,并对“秘密点”进行了定义:涉案商业秘密的具体内容。

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发布的《商业秘密鉴定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对秘密点进行了定义“秘密点是当事人主张的涉及纠纷的商业秘密信息的具体内容;秘点说明是对秘密点进行描述和说明的文档。”秘密点是权利人请求保护权利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是用来与被告相应的被诉技术信息(经营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侵权。

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发布的《商业秘密鉴定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送检材料“鉴定人做出鉴定意见所依据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权利人提供与秘密点相关的秘点说明或载体等支撑材料,包括图纸、代码、操作手册、实验记录、设备、合同、发票、提货单、关单等。”

只有商业秘密的秘密点描述得具体,法院才能据此判断该“秘点”是否满足法律规定的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秘点”描述得越具体,在主张权利时才能有更充分的可利用信息。由于秘点可能是整个技术方案, 也可能是其中的某个步骤或者组件;可能是整个项目计划, 也可能是其中的某项交易价格或者客户的独特需求。因此权利人在对秘点进行具体化时, 需要综合考虑秘密点的范围大小对个案情况的影响。

权利人根据个案情况确定秘密点的数量, 并不是越多越好。 权利人主张更多的秘点,一方面提高法院认定被控侵权行为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 为被控侵权人针对各项秘密点做出抗辩和举证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 权利人承载了更大的举证压力, 分别围绕各个秘点举证证明“构成商业秘密”和“存在被控侵权行为”。 更高的举证难度导致诉讼进度延缓, 诉讼成本增加, 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及时得到救济。 过多秘密点的主张还导致二次泄密, 权利人得不偿失。

企业商业秘密点的梳理:

1、在进行潜在秘密点的清查前需要对企业各部门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了解何为商业秘密,怎么从众多信息中区分出潜在商业秘密信息。经过培训后,各部门的员工将本部门潜在秘密点找出,形成本部门的商业秘密点清单。最后每个部门将本部门商业秘密点清单上报到知识产权部门,知识产权部门的商业秘密管理人员对所有部门商业秘密点清单进行审阅,删除潜在秘密点清单中重复内容。

2、潜在的秘密点分类,通过主题+类型进行秘密点分类,加入主题区分方便后续的使用和管理,常见主题有:原料、组分、配方、材料、样品、样式、植物新品种繁殖材料、工艺、方法或其步骤、算法、数据、计算机程序等。

3、在潜在秘密点分类完成后,对秘密点进行确认,确认哪些是最终需要企业采取保密措施保密,哪些是无需作为商业秘密保护。

(1)秘密点的商业价值,商业秘密只有为企业带来价值或潜在价值才值得企业去投入成本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进行保护,评估秘密点的商业价值可通过企业研发时投入的成本来计算,若此时有产品,通过销售产品带来的利润进行计算;

(2)竞争对手获知或复制的难易程度,主要考虑竞争对手自行研发的可能性及竞争对手通过反向工程获取企业商业秘密的难易程度,竞争对手越难自行研发和反向工程获得就建议通过商业秘密保护,如产品结构,竞争对手容易通过分解产品或是反向工程获取相应的产品结构,这类技术信息建议通过专利进行保护;

(3)秘密点在企业被知晓的程度及公知领域公开的程度,若秘密点在企业内部已经被较多人知晓,采取保密措施的成本相对较高,且员工离职后商业秘密是否被不正当的获取或披露的追踪成本也比较高。

4、实际的秘密点确认后,就要对秘密点进行分级,分级后才能对应的采取相应合理的保密措施进行保护。秘密点分为三个等级:

(1)秘密:泄露使企业利益遭受损害;

(2)机密:泄露使企业利益遭受严重损害;

(3)绝密:泄露使企业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秘密点保密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要结合发展战略、秘密点被公开程度以及产品迭代等信息进行动态调整。

企业在商业秘密管理中,明确商业秘密保护的范围,梳理商业秘密的密点,有助于在发生侵权时,通过诉讼手段保护商业秘密,制止侵权。具体而言:

(1)对保密信息材料进行密点梳理,确定保护的重点;

(2)根据梳理的密点,确定保密信息的密级;

(3)根据密级,明确规定开放接触相应商业秘密的范围、权限和前置条件,比如不同部门和级别的员工可以接触的信息范围,不同信息开放提供的审批条件等。这样的安排不仅从管理上加强了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在发生商业秘密侵权时,及时选择和确定用于支撑侵权诉讼的密点,形成有力的主张。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