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面对未来不确定的用户需求,聚焦兴装强军首责,杨卫平所长在对下半年工作进行部署时强调,全体干部职工应该明确,任务完成没有退路。
任务完成关乎个人工作,也关乎于我所、关乎于集团、关乎于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应勇于接受新时代航空人的任务与挑战,为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总结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部署下半年工作计划,确保年度目标顺利完成,“任务完成没有退路”专栏,本期推出——
挺膺担当,上下同心保任务

机电部上半年任务高效推进
2023年,机电工程部以职代会精神为思想指引,聚焦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两条重点工作主线,树立“围绕技术创新,确保专业领先地位;围绕质量提升,改善当前质量局面”目标,针对重点任务及关键问题成立专项团队,三室协同,共担任务压力;运用PDCA闭环管理形成精细策划及有力管控,上下同心,力保科研生产任务高效高质量推进。

Part1:创新篇
面向机电专业9个重点技术方向,部门领导、专业副总师、技术专家集中研讨,梳理出23项核心技术,以创新项目为载体,明确并量化年度技术创新目标,评审形成20项所级创新目标、25项部门级创新目标,涵盖106项子项目,下达PDIE任务1500余条,将任务落实到人、节点确定到天。成立技术创新项目团队60余支,形成以专业副总师牵总、技术专家主责的团队攻关机制,对内充分调动部门技术骨干力量,对外紧密协同上下游部门,有效发挥组织优势,提升项目运行效率。搭建传感器专业IDE集成研发平台,实现从需求到产品的一站式快捷研发,持续构建机电产品CBB平台,大幅提升技术复用率,以平台承载成熟知识,降本增效的同时缓解设计压力。
在上半年的紧张节奏中,机电部领导、总师严格把关,技术团队奋勇拼搏,立足任务需求、找准工作目标、持续发力推进:
▶传感器团队成员密切协作,通过多轮试验探索及技术论证,完成非连续结构参量测量、形变解耦及多参量标定等难点技术问题的解决,实现多参量传感技术的重要突破。
▶作动器团队积极奔赴主机,通过联合定义、现场办公,快速迭代技术方案,以顽强的斗志,突破了机电作动器高压高承载、防腐密封等多项关键技术,在极其紧迫的时间节点下,实现了产品交付,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力马达团队主动对接用户需求,提出创新性集成式方案解决振动量级放大问题,针对新构型带来的机加、装配难点问题开展联合设计及样机验证优化,突破力马达与传感器集成设计技术,保障重点任务高质量完成。
Part2:质量篇
机电工程部将质量视为生命线,秉承质量至上的信念,将质量理念融入部门文化中,深入开展一系列以质量为核心的重要项目与专项,深入挖掘潜力,努力提升产品安全性、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率。
▶ 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安全性设计
为了防范机电产品在关键部位安全性设计不足引发质量问题,专业总师制定了安全性风险检查模板,课题主管从“结构强度、防松设计、余度综合点风险”等三个方面进行复查。通过清查,共识别风险点127项,针对每个风险点均提出改进措施。
▶ 三室联动,系统推进质量提升措施
围绕“防安全隐患”、“控故障高发”、“抓过程控制”三大主题,结合机电工程部当前质量形势,面向研发全流程质量控制,开展DFMEA回头望,推进DFMEA故障模式完善、关重特性识别、故障模式分析模板编制和新品应用推广。有效识别潜在问题,提前进行风险控制。
将DFMEA分析形成的涉及装调过程的改进措施,作为PFMEA分析的重要输入,在工艺规程中进行动作级细化落实;PFMEA分析形成的改进措施,将通过工艺规程和记录表单的完善、制度文件的制定等进行落实。同时制定D-P落实检查表作为工艺文件评审的必要条件,确保三者信息传递与落实的完整性。
▶ 铢积寸累,持续塑造精品质量文化
每周六上午11:00至12:00,持续开展由一线操作者为主体的“质量一小时”活动。在这一小时中,群英荟萃,开展技能专家现场授课、质量例会、工艺人员讲课、经验分享、技能比武等多种主题质量活动,充分发挥一线自主能动和主人公作用,积极分享技术经验与技能,自底向上合力助推质量提升。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10次,授课技师30人,涵盖专题24项,涉及各类操作问题50余项,累计培训550人次。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干则必达
时处自控所突破年
机电部将上下同心
挺膺担起转折时刻之使命
以“行必至、干必达”的勇气和魄力
高质量保障全年任务圆满完成!

图文/张鹏 马丁
编辑/尹渊榕 责任编辑/刘欣
审核/惠巍 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