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全行业深陷亏损期!散户正逐步退场?

   日期:2023-08-21 00:33:4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23    评论:0    

8月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外三元)连续上涨,突破17元/公斤,环比涨幅达22.62%,创下年内新高。与此同时,上市猪企都已发布了7月份销售简报,因当月猪价低迷,全行业仍深陷亏损。可以注意到,多数上市猪企的7月份生猪销售均价同比大幅下降,环比保持微降趋势,部分猪企凭借销量大幅增长,实现收入环比微增。


8月17日, 牧原股份披露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18.69亿元,同比增长 17.1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79亿元。目前养殖业务在牧原股份营收中占比为97.71%,生猪市场低迷也使得牧原陷入亏损。

在今年猪肉整体供过于求的背景下,1~7月,上市猪企累计出栏量同比增长逾15%,其中7月同比增长超29%,使得下半年猪产业产能去化的压力更重。

2023年以来,生猪养殖行业呈现“深亏损、高负债、慢去化”特征,行业维持近半年深度亏损。随着本轮猪价走高,猪产业的曙光是否就在眼前?
多数猪企7月份加速出栏

半年猪价走势不难判断,全行业处于艰难的亏损期,这也使得市场格外关注猪价下半年走势。
7月份,生猪价格走出“过山车”行情,月初时跌出年内新低,最低下探至约13.72元/公斤,悲观情绪一度笼罩全行业。而在月末最后几天,猪价突然飙涨,单周涨幅超过10%,突破16元/公斤。

根据销售简报,7月,18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量1270万头,同比增长29.1%,环比增长4.4%;1~7月,18家上市猪企生猪出栏量8535万头,同比增长15.1%,生猪供给端持续增长态势不变。

新希望与温氏股份都在7月进一步释放生猪产能,实现“以量补价”。

温氏股份实现收入环比小幅增长。7月销售肉猪213.11万头(含毛猪和鲜品),销量为年内单月最高,实现收入35.34亿元,收入环比增长1.99%。1~7月,温氏股份累计销售肉猪1391.68万头,接近去年1~10月销量(1407.1万头)。

新希望7月份销售生猪138.06万头,环比增长9.38%,同比增长46.51%;收入为20.59亿元,环比增长5.37%,同比下降4.98%。1~7月公司已累计销售生猪1037.46万头。
新希望7月底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在当前这个猪周期阶段,成本的下降对盈利弹性的贡献更重要,比如现在养殖成本下降了1元,未来增加1~2元的盈利空间,获得的利润是养殖体量价值的翻倍,等于多养1000多万头猪,预计年底成本会持续下降到16元/公斤以下。
小市值猪企的出栏节奏则分化明显,在年内猪价低迷的环境下,有部分小市值猪企放缓了出栏节奏,也有的实现大幅增长。唐人神7月生猪销量同比增长75%,达31.87万头,销售收入合计4.61亿元,同比上升35.39%,环比下降4.37%,是为数不多7月实现收入同比增加、环比减少的猪企。

金新农1~7月累计销售61.51万头,上年同期为76.77万头,同比下滑近20%。公司7月生猪销量7.06万头(其中商品猪4.90万头、仔猪2.06万头、种猪0.10万头),销售收入9299.49万元,年内销售收入累计为7亿元,亦较上年同期的9.07亿元下滑逾20%。

产能去化进展决定猪价未来走势

从上市猪企销售简报可见,即便是在猪价低迷的7月份,猪企仍然保持出栏量同比增长的趋势。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生猪和猪肉供给充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但供强需弱的形势或将会有一定改善,不会出现严重供给过剩的局面。

8月份猪价为何出现急涨?一是部分地区受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生猪存栏减少,供给侧短暂紧张,价格回升;二是一些政策调控、猪瘟等疫病的防控举措,也对猪价产生了一定影响。

7~8月暑期本来就是猪肉消费的低迷期,7月初猪价探底反映了需求不足的预期,消费并未回暖。我们对猪价后市并不乐观,预计下半年消费需求有望好于上半年,但能否兑现预期并不确定。另外,产能去化的逻辑没有发生变化,但去化进展还没有看到明显提速的现象。“短期猪价的剧烈波动创造了更多二次育肥(养大猪)的投机机会,由此带来相关养殖群体的二次育肥或者压栏的一致性行为增加,这会进一步加大猪价波动幅度,不利于产能去化。”

无独有偶,新希望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也表示:“三季度是比较关键的观察点,尤其9~10月猪价不会特别好。”公司认为,三季度如果猪价一直低迷,行业压力会比较大,接下来就看产能去化的速度。

中金公司8月10日发布的研报认为,本轮猪周期中,2023年以来,生猪养殖行业呈现“深亏损、高负债、慢去化”特征。报告认为,主动去化背景下,企业现金储备仍具韧性是主因,核心逻辑在于企业撬动资本杠杆对冲产业亏损,高猪价期利润留存及饲料等业务反哺。中金认为,2023年下半年猪企现金流消耗或达临界点,产能或加速去化。

周期概念弱化,散户优势不再有?


随着规模猪企不断建设全产业链,扩张市场份额,发展智能化养殖,其成本也将越来越低。曾经拥有唯一养殖成本优势的散户,未来是否只剩下逐渐离场这一条路?

在上海钢联生猪分析师徐学平看来,“在面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时,规模场与散户都会面临承受亏损的压力,规模场养殖成本较散户更高一些,较散户承受亏损压力大,但是规模场资金、技术等实力较强,出栏节奏把握较好,可以通过金融工具对冲部分风险,而且上市猪企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缓解现金流,较散户据有较强的抗亏损压力。散户成本相对较低,小体量运作比较灵活,但是资金实力相对较弱,抵抗亏损风险难以持久,而且受猪价影响情绪化波动较强,出栏节奏不稳定,目前在与集团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弱势,目前散户去化进程还在持续,部分散户退出观望或者通过灵活二育的方式间接参与生产。”

需要注意的是,亏损期如果过长,即使拥有资金优势,规模猪企也并不好过,今年以来行业亏损已近8个月,有多个猪企进行募资以缓解流动资金紧张危机。

展望后续产能去化,徐学平认为,“2023年规模场与散户竞争十分激烈,因规模场具备较好的竞争优势,产能去化较小,市场占有率仍有一定提高,而散户去化相对较多,市场占比仍有些下降。8月立秋之后,天气转凉,利于下游需求改善,散户挺价压栏养大猪的心态有所升温,养殖端预期逐渐实现小幅盈利,去化节奏预期会阶段性的减缓。但远期来看,由于产能相对充足,行业竞争激烈,后期亏损风险仍然比较大,规模场与散户都还有继续被动去化的压力,而且散户去化压力更大一些。”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