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农业的发展,夏商时期手工业内部已有较细的分工,治玉工艺已从石器制作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据史籍记载,商代工匠通称为“宰”,百工率领工匠,冢宰率领百工,层层管理,分工明确。此时期已有专门的治玉作坊,如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商代治玉作坊遗址。玉工不断改善生产工具,提高雕琢技能,为宫廷生产了各式各样的玉器,加之殷王室和贵族对玉器的需求和重视,使治玉业呈现出空前繁盛的景象。


殷墟戚家庄商代制玉手工业作坊建筑遗迹

殷墟戚家庄商代制玉手工业遗址之火灶遗迹
关于夏商时期的治玉工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夏商时期玉器切割成型方式依然有片切割、线切割、砣切割三种。它们因使用工具不同所留下的痕迹亦不相同。金属工具比之石质工具更能胜任大型器的切割,玉器成型更为规整。此时期线切割的应用比新石器时期减少很多。
例如在玦口的切割大多已使用片切割和砣切割,很少见到线切割开口,所以玦口也少见因抖动导致的凸凹不平,而且宽窄一致、平直规整。如湖南宁乡王家坟山出土的大小不一的玉玦,玦口平直光滑,明显是使用金属片切割开口。

宁乡商代玉玦
在成型的过程中,许多器物还使用了青铜砣具。例如一些牙璋两阑间的戚齿间距相同,且平行挺直,为金属砣具砣出,因为青铜铸造的砣具,可宽可窄,用同一青铜砣具就可打出统一宽窄尺寸的凹槽。
夏商时期钻孔技术因有了铜质工具的参与,比新石器时代更为先进,尤其是管钻工艺在夏商玉器上广泛应用。夏代玉钻孔多为一面钻穿,一头大一头小,光滑圆整,一器数孔,大小基本一致。
此外,管钻不仅用于打孔,还广泛地用于雕刻、镂空、去料成型及掏膛工艺中。
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商代玉虎分别从嘴部前面和侧面打管钻,取出钻芯后形成张口的形象。由于钻的尺寸大小应用合适,自然形成锋利的虎牙,但嘴内部一般不再修磨,还可见管钻的痕迹。

殷墟妇好墓商代玉虎
可分为三种类型:单阴线、双勾阴线和阳线。
(1)单阴线
单阴线在夏商玉器上应用很多,刻画方法分为两种:其一,直的线条可以用坚硬的尖锐玉石片形工具、青铜片状工具等蘸解玉砂和水在器物上来回磨出阴线,也可用金属小型勾砣雕琢阴线。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双鸟纹调色盘即为此种单阴线的典型代表。

商代玉调色盘
(2)双勾阴线
夏商时期,尤其是商代晚期,玉器雕琢流行一种双勾阴线纹,它是用小型勾砣琢刻而成,由 2条紧邻的匀细平行阴刻线组成,由于两线之间的距离仅约 0.1 厘米,所以给人以两条阴线中间“起”阳线的错觉。

商代玉神鸟负龙形佩
(3)阳线
阳线纹是用“减地起线”的工艺方法雕琢而成。其雕琢比阴纹线条要复杂、费工得多,大多是先在欲雕阳线的两侧琢阴线,再用“减地”或“压地”的雕法,把两阴线外侧的地子平均减低或抹斜,使阳线凸出。

商代玉鹦鹉形佩
夏商时期的浮雕作品以平面浅浮雕为主。如二里头文化柄形器上的兽目和花瓣纹用浅刻和浮雕刻成,线条流畅,磨制细腻,形象生动,应是用能够高速旋转的“砣子”制作的。

新干大洋洲遗址商代玉瑤
夏代圆雕玉件不多见,商代圆雕件较多,以动物与人物为主,但器形一般较小。器身装饰或简单,或华丽。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带有宽柄的跽坐玉人,衣服纹饰雕琢十分精细。圆雕动物件也是这一时期的主流,如蛙、龟、象、熊、牛、螳螂等等,身上多饰以流行的双勾阴线、阳线,也有光素无纹者。这些立体雕刻比平面浮雕又复杂许多。
夏商时期镂空技术进一步发展,因为青铜工具的使用,镂空工艺也复杂化了。镂空位置准确,孔眼平滑,无史前线拉锯的抖动不平,能准确地表现物象形态,突出了剪影效果。

具有剪影效果的商代玉劈
夏商玉器的镶嵌工艺十分盛行。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青铜器上嵌玉器或绿松石,二里头文化中这样的器物很多,最有名的是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

二里头遗址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二是:玉器上镶绿松石

商代玉柄形器
三是:其他质料器物嵌绿松石
商代玉质器皿已开始出现,这不仅需要较高的将器壁磨圆的技术和在弧形器壁上琢制纹饰的技术,最重要的是需要较高的掏膛技术。

商代玉簋
活链又称掏雕。四川金沙遗址中也出土了一件环链形器,为 3 个小型玉环,环环相套。

金沙遗址玉环链形器
夏商时期的打磨与抛光比之史前更为细密,打磨不仅用砂岩磨石,也用微粒极细的解玉砂,使抛光更为光润明亮。

宁乡商代玉环
俏色工艺即巧妙地利用一块玉石材料天然的颜色,表现人物或动植物某些形体特征的雕刻技法。河南安阳小屯所出的玉鳖是成功的俏色作品。

宁乡商代玉环
商代大量存在着旧玉改制的问题。旧玉改制在夏代玉器中并不明显。但是在晚商时期表现得十分突出。多数是利用夏商文化之前辽西系(红山系),江淮系(凌家滩系)、太湖系(良渚系)、海岱系、江汉系这些玉器制造中心的玉器改制成新的玉器。一般变动较大。其中既有政治意图。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
总之,夏商时期因为有了铜器,治玉工艺水平日渐提高。此时期制作的玉器很注意选料、用料,依照玉料的自然形态,采用钻孔、镂空、阳线及阴线、抛光技术,创作出形象生动的作品。除沿袭传统造型手法,制作琮、壁、环、璜、戈、璋之类,还出现人像、动物等多种圆雕作品,以及仿铜器的玉簋、玉盘等,将治玉工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