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我市召开《“共富工坊”建设与星级评价规范》金华地方标准发布暨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6种类型的33家共富工坊被认定为首批三星级共富工坊,其中有7家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获评。
她们分别是:金东区赤松镇巧大姐·共富工坊;东阳市画水镇文园·共富工坊;永康市西溪镇环球工疗·共富工坊;浦江县前吴乡水墨前吴·共富工坊;武义县坦洪乡巾帼·共富工坊;磐安县双溪乡巾帼新匠人·共富工坊;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睦邻汇·共富工坊。
上下滑动查看

1
金东区赤松镇巧大姐共富工坊
共富带头人:叶敏芳

从宝妈到来料加工经纪人到共富工坊带头人,从二手平车三四姐妹,发展到如今四个加工点,带动150多个兄弟姐妹们就业,积极投身来料加工转型升级建设,改变管理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线下+线上”相结合,创新运营模式,紧跟时代大潮,常学常新、常思常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带动周围人就业,其中妇女占百分之八十,低收入残疾人占百分之十,年发放加工费350万以上。


2
东阳市画水镇文园·共富工坊
共富带头人:蒋文园

从最初靠500元投资编起第一个中国结,到现在一直专注于传统纯手工中国结加工。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为理念,通过上门送红线服务机制,面向居家妇女、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群体,以专人专车将中国结加工项目派发、回收、按件计酬方式开展中国结加工。为解决赋闲女性灵活就业困境,拓展“创新发展”思路,延长“赋闲创收”服务链条,工坊出资500万元扶持中国结经纪人创业,用于提供免费生产工具、加工环节线上指导、交通运输费用补助等服务支持,助力更多群众搭上“共富快车”。自工坊成立以来,以“编织+直播”的模式,用一双巧手一根红线串起四川巴州、武义、磐安、丽水等山区26县的共富之路。截至目前,已带动2000余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发放加工费1600余万元。


3
永康市西溪镇环球工疗·共富工坊
共富带头人:吴勇

西溪镇聚焦共富征程中“最容易掉队”的“弱势群体”,引入来料加工业务,面向残疾人群创新打造了环球工疗•共富工坊。工坊还为残障人士配置了独立的工疗车间、培训室,康复室、保健室、男女休息室、阅览室、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技能培训、康复服务、文体服务和辅助性就业服务。“共富工坊”自成立以来,除了在工疗车间集中工作的67名残障员工外,还吸纳了石江村等村低收入农户和周边群众就业300余人,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4
浦江县前吴乡水墨前吴·共富工坊
共富带头人:胡丹丹

作为乡妇联主席,她主动请缨,跑市场、跑企业,与义乌大千食品有限公司对接来料加工合作事宜,经过为期8个月的洽谈,总投资4000万,水墨前吴来料加工集散中心项目成功签约。2022年9月水墨前吴共富工坊正式开业,她用甜蜜的糖果托起了广大前吴妇女群众的致富梦,目前工坊有100余名工人,已累计发放来料加工款150余万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蔚然成风。


5
武义县坦洪乡巾帼·共富工坊
共富带头人:蓝丽萍

电信营业员到返乡创业女支书,为进一步发挥来料加工产业在富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全乡实际,积极打造巾帼共富工坊,通过来料加工托起妇女的“创业梦”和“共富梦”。工坊设立了展示区、加工区、洽谈区和培训区。成立了管理运行领导小组,制定了各种管理及相关制度,为后续工坊能更好的运作奠定基础,依托工坊更好地引领广大妇女群众就业增收,在共富道路上走出巾帼风采。目前工坊有70余名工人,截至,目前为止产品完工15000余件,预计发放加工费15万元。


6
磐安县双溪乡巾帼新匠人·共富工坊
共富带头人:王利正

从旁听生到共富工坊负责人,从村妇联主席到乡村振兴带头人,她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为自己乡村百姓搬出属于自己的共富故事,用一根红绳串起乡村留守妇女老人的未来,带动2000+留守妇女老人家门口就业,平均月收入增加1000元。


7
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睦邻汇·共富工坊
共富带头人:曹彩霞

雅苑社区“睦邻汇·幸福工坊”是一个以居民满意为工作标准,以一流的服务态度,创新的服务载体和奋发向上的服务精神来促进社区居民高质量就业的服务平台。自挂牌成立以来,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已累计开展就业帮扶3000余人次,吸纳2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等实现再就业,每户家庭每月增收2000余元。累计办理“4050”社保补贴61人,发放补助9.56万元;办理“低保低编”补助4人,发放补助0.96万元;办理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护理补贴35人次,发放补助10.8万元。

来源:城乡部
编辑:邹丽佳
审核:潘秀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