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代的广绣在工艺制作流程方面通过不断沿袭和创新后,积累和沉淀下来了很多习惯性做法和经验总结,反映了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广绣在刺绣前要将刺绣工具准备齐全,画稿、花架、横担、边竹、边带、花凳、坐椅、枕手竹、剪刀、绷钉、绣针、绣料、绣线缺一不可。有设计、画稿(上稿)、上绣架(上绷)、选线、劈丝和混色、刺绣、下绣架、整理、装裱等基本工序。
一、设计



广绣的设计是指刺绣的画稿设计,即设计者和绣制者进行刺绣前的艺术构思,创作出需要、适合用于刺绣的各种题材的画稿。一件广绣作品的精美与否首先取决于画稿的题材结构及画师表现的功力。
二、画稿(上稿)




上稿是粤绣行业的术语,是刺绣前期最重要的工序,就是按图稿进行沟稿。在当代,广绣最常用的上稿方式是电脑喷图,通过电脑对画稿进行二次设计后,直接喷染在刺绣的材料上。这样既省时省工,又可以将画稿更准确、更精细地描绘出来。
三、上绣架(上绷)




上绣是指将绣稿和绣底安装在绣花架上,沈寿在《雪宦绣谱》中记载:“绷有三:大绷旧用以绣旗袍之边,故谓之边绷;中绷旧以用以绣女衣之袖缘,故谓之袖绷;小绷用以绣童履女鞋之小件,谓之手绷……”正是有了设计完美而坚实的工具,手工刺绣的艺术品才得以形成。上绣架的顺序有:缝柳布、入柳、卷架、插横头、缝边竹、绑边带。
四、选线




选线也称配线,将近期需要使用的各类色线摆在前面,以便供施绣者挑选。一种颜色常常要选择多个色阶才可以。在丝绒线的选配过程中蕴藏深厚的智慧,对审美的探究能力要求更是难上加难,行内人皆需要长时间的锻炼,行外人或许难以想象。就配线种类来说,有选头发马鬃做为绣线的,在明代潮绣中就有孔雀毛织为云肩和补子的案例。“凡线一绞大约三十根,凡一根必两绒。掰时分两绒,而紧攘其端寸合而为一,以入穿孔。”
五、劈丝和劈丝混色




劈丝在广绣术语中称开绒,是指刺绣手艺人在绣前按所需绣线的精细程度以手指劈丝分线,可以劈分成二、四、六、八甚至十六等份。所谓劈丝混色,是指为了使丝线色泽更加柔和,将邻近色的丝线适当劈细后,运用渗针、洒插针等针法在需要处施绣,比如在绣花簇时,从浅红到深红,从玫红到紫红,变化非常的微妙丰富,只有尽可能的将邻近色的丝线通过劈丝混色,运用洒插针沿着花瓣外沿一层层由外向内施针,才能体现这种细微的色彩过渡。
六、刺绣




刺绣是高潮部分,在前期的工作完成之后,绣者便可以进入创作佳境,气定神闲的在绣布上穿针引线。
七、下绣架、整理、装裱




下绣架、整理、装裱皆指刺绣完毕后的工序。将绣好的绣品完整地从花架上取下,这种做法称之为下绣架(落架);在刺绣作品进入装裱工序前,需对作品仔细地检查多次,如发现有污损、线头遗留、漏绣等现象,需要尽快整理绣制;装裱则是粤绣观赏绣制作流程的最后一步。

长
按
寻脉非遗广绣
扫
码
文字来源 | 廖煜容《当代广绣与潮绣的艺术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 | 林锐扬
初审 | 翟乐乐
复审 | 黄子健
终审 | 黄彦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