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魔童叔,置顶公众号
热评剖析商业,看透新商业本质
商业史,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1998年因洪水让平江县的大豆减产、价格上涨许多靠大豆作原材料的麻辣酱干作坊,无以为生。
3位平江县三市镇青年邱平江、李猛能、钟庆元为了维持生计,改用供应充足的面粉代替豆粉,结合麻辣酱干的风味特点,创新发明了辣条。那个年代,辣条供不应求,辣条行业野蛮生长。
一天,他和朋友在门店喝茶,恰逢三市镇集市不远处,一辆辆车等着装辣条,一问才知道,这些车一等就是一个礼拜,一次装好几吨,这让张玉东大为震惊。
张玉东早年养过猪,后做茶叶。当时卖茶叶应收账款太多,资金转不过来,现金流容易被拖垮。而做辣条,供不应求,先款后货,至少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张玉东认为“这能解决代销和现金流的问题。
看准商机后,张玉东在2002年进入辣条行业。此时,平江大多数的酱干工坊逐渐改为了辣条厂,平江人,平江魂,卖辣条当人上人。”
大受市场欢迎的辣条,果然让张玉东“押中”了并通过肋条产业迅速致富但每年赚上千万的张玉东,却高兴不起来。“内心没有成就感、价值感。”由于辣条准入门槛不高,不少产品出自小作坊,加工设备简单,多油、多糖、多盐,被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张玉东出去开会,别人问他做什么的,他都不好意思说是做辣条的。
2013年,尽管当时辣条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但“不健康”的老标签仍难以摆脱,偶有问题产品被爆出,整个行业都要为此买单。
一年后,张玉东做了两个决定:其一:砍掉市场火爆单品麻辣王子如意棒,2个亿的年销量直接“归零”;其二,公司投资3000万元成立辣条行业首家健康辣条研发中心,建设10万级的GMP洁净车间,用制药标准生产辣条。
“重新定位辣条,所有的投资从工厂思维专注到顾客思维。”张玉东认为是“迟早要做的决定”。公司连续几年主动淘汰了多款零售一块钱和五毛钱的辣条,最后只剩零食鱼仔等少数产品,“等于近3个亿没了。
张玉东给品牌定位是“在传承正宗辣条麻辣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升级,同时硬件和软件两手抓,让更多消费者吃上正宗、健康的辣条。”邱平江、李猛能、钟庆元在麻辣王子担任技术顾问先让辣条逐渐摆脱垃圾食品的标签,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很多“90后”、后”年轻人的选择。其次,作为湖南平江的辣条头部企业,张玉东选择了“霸蛮”到底,专注正宗麻辣味。“麻辣王子从诞生以来就坚持只做麻辣口味。
14年,张玉东专注只做一款产品,并成功凭借一包辣条打天下、保持强势增长,甚至还出现卖断货的现象,产品空间也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