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血的教训,不能重蹈覆辙——机械伤害的原因及预防

   日期:2023-08-14 19:39: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4    评论:0    

近年来,机械伤事故频发、多发,据统计显示,98%的事故是因为人的原因引起的,而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占90%,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为此,机械伤害事故应引起各监管部门和企业的警醒。广大企业应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
一、机械作业应遵规而行
在开展机械设备的安全排查整治时,要落实好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和能源隔离措施,切实保证做到:
“四必有”:有轴必有套、有轮必有罩、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
“四不修”:带电不修、带压不修、高温过冷不修、无专用工具不修;
“四停用”:无联锁防护停用、无接地漏电保护停用、无岗前培训停用、无安全操作规程停用。
二、常见产生机械伤害设备
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主要机械设备:
(一)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履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部件;
(二)各种起重吊装设备及其配套吊索具;
(三)各类旋转切割打磨设备、钻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
(四)可自行行走的自动焊机,卷板机,剪板机,压缩机;
(五)以及手锤、手锯、撬杠、钳子等工具。
以上设备和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不注意就会发生机械伤害,且发生频率较高,有的会对人身造成严重伤害。
三、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人员的操作失误和误入危险区域两大原因。人员操作失误的主要原因有:
1.机械产生的噪声使操作者的知觉和听觉麻痹,导致不易判断或判断错误。
2.依据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纵或控制机械造成失误。
3.机械的显示器、指示信号等显示失误使操作者误操作。
4.控制与操纵系统的识别性、标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产生操作失误。
5.时间紧迫致使没有充分考虑而处理问题。
6.缺乏对转动机械危险性的认识而产生操作失误。
7.技术不熟练,操作方法不当。
8.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仓促而导致操作失误。
9.作业程序不当,监督检查不够,违章作业。
10.人为的使机器处于不安全状态,如取下安全罩、切断联锁装置等。走捷径、图方便、忽略安全程序,如不盘车、不置换分析等。
误入危险区域的原因主要有:
1.操作机器的变化,如改变操作条件或改进安全装置时误入危险区。
2.图省事、走捷径的心理,对熟悉的机器,会有意省掉某些程序而误入危险区。
3.条件反射下忘记危险区,或没有标识危险区,操作人员误入。
4.单调、枯燥的操作使操作者疲劳而误入危险区。
5.由于身体或环境影响造成视觉或听觉失误而误入危险区。
6.错误的思维和记忆,尤其是对机器及操作不熟悉的新工人容易误入危险区。
7.指挥者错误指挥,操作者未能抵制而误入危险区。
8.信息沟通不良而误入危险区。
9.异常状态及其它条件下的失误。
(二)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如机器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通风、防毒、防尘、照明、防震、防噪声以及气象条件等安全卫生设施缺乏等均能诱发事故。另外如果机械设备是非本质安全型设备,此类设备缺少自动探测系统,或设计有缺陷,不能从根本上防止人员的误操作,也易导致事故的发生。机械所造成的伤害事故的危险源:
1.旋转的机件具有将人体或物体从外部卷入的危险。机床的卡盘、钻头、铣刀等传动部件和旋转轴的突出部分有钩挂衣袖、裤腿、长发等而将人卷入的危险;风翅、叶轮有绞碾的危险;旋转的滚筒有使人被卷入的危险。
2.作直线往复运动的部位存在着撞伤和挤伤的危险。冲压、剪切、锻压等机械的模具、锤头、刀口等部位存在着撞压、剪切的危险。
3.机械的摇摆部位存在着撞击的危险。
4.机械的控制点、操纵点、检查点、取样点、送料过程等也都存在着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环境的因素。不良的操作环境,如作业区杂乱无章、通道不畅、地面积水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要预防机械伤害事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配备本质安全型机械设备。
本质安全型机械设备配备有自动探测装置,在有人手等肢体处于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如刀口下时,此时即使有人员误触动设备开关,设备也不会动作,从而保护人员安全。
(二)加强对机械设备及操作人员的管理。
1.制定详细的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并对设备操作人员加强培训,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认识到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2.为职工配备合格的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
3.加强对设备操作区域的管理,及时清理杂物,使操作区保持干净整洁、通道畅通。
4.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处理设备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使机械设备的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处于完好状态。
(三)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作业人员应注意作息时间,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状态。
来源:基础科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