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工程预付款取决于哪些因素(P367)
(1)预付款又称材料备料款或材料预付款。它是发包人为了解决承包人在施工准备阶段资金周转问题而提供的协助。
(2)工程是否实行预付款,取决于工程性质、承包工程量的大小以及发包人在招标文件中的规定。
622.竣工结算编制依据(P369)
(1)协议书(包括补充协议);
(2)已确认的工程量、结算合同价款及追加或扣减的合同价款;
(3)投标书及其附件(包含已标价工程量清单);
(4)专用、通用合同条款;
(5)招标工程量清单、相关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有关资料。
623.竣工结算价款支付申请,申请应载明下列内容:(P370)
(1)竣工结算合同价款总额;
(2)累计已实际支付的合同价款;
(3)应预留的质量保证金;
(4)实际应支付的竣工结算价款金额。
624.风险评估的步骤(P374,2022新增)
(1)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2)并编制风险评价报告。
625.风险识别步骤(P375,2022新增)
(1)通过对各项活动和工序的分析,识别出每一作业步骤中存在的重要危害。
(2)根据现场施工作业内容、流程、专业(如土建、电气安装、管线设备安装、焊接、防腐保温等)或区域划分单元,
(3)明确风险管理的对象,按工序分解出详细的作业步骤。
626.根据施工现场作业特点,应进行重点风险识别的作业有:(P375,2022新增)
(1)不熟悉的作业,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四新”作业。
(2)临时作业,如维修作业、脚手架搭设作业;造成事故最多的作业,如动火作业。
(3)存在严重伤害危险的作业,如起重吊装作业。
(4)已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把风险降到可接受范围的作业。
627.危险源识别的几个方面(P375,2022修改)
对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并收集资料,通过直观经验、对照、类比等分析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显性和潜在的危险源。
(1)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不采取安全措施、误操作、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等不安全行为。
(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施工环境和条件。物理的(噪声、振动、湿度、辐射、高温、低温等)、化学的(生产性粉尘、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毒物等)以及生物的因素。
(4)管理缺陷。安全监督和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等。
628.风险评价步骤(P376,2022新增)
(1)决定所识别的风险发生后的后果及影响的严重性
(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
629.决定所识别的风险发生后的后果及影响的严重性,重点考虑:(P376,2022新增)
(1)法律法规要求
(2)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程度的大小
(3)持续时间以及对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企业形象的影响。
630.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重点考虑:(P376,2022新增)
(1)危害发生的条件(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
(2)现场是否有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
(3)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
(4)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
(5)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631.风险控制步骤(P376,2022新增)
(1)制定风险削减措施;
(2)通过现场检查、检测、监督等活动,衡量措施的实施性与有效性;
(3)通过协商、交流、验证等手段纠正偏差。
632.施工现场突发事件中,施工生产事件有(P377,2022新增)
坍塌事件、触电事件、起重吊装事件、物体打击事件、高处坠落事件、火灾爆炸事件、职业中毒窒息事件、放射性事件、环境事件等。
633.应急预案的分类(P377)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634.应急预案演练计划与评估(P378)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订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3)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4)施工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5)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
(6)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每3年进行1次应急预案评估。
(7)应急预案评估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机构或者有关专家、有实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
635.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如何应对?(P378)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救援措施
(1)迅速控制危险源,组织抢救遇险人员;
(2)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
(3)及时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
(4)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
(5)根据需要请求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救援,并向参加救援的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信息和处置方法;
(6)维护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急救援措施。
636.架子工凡有以下症状,不得从事登高架设工作(P379,2023新增)
高血压、恐高症、心脏病、癫痫病、高度近视等。
637.电气设备安装工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主要防护措施?(P379,2020新增)
(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高处作业、工频磁场、工频电场
(2)主要防护措施有:护耳器、热辐射(工频电磁场)防护服
638.电焊工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主要防护措施?(P379,2020新增)
(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紫外线、红外线、高温、高处作业
(2)主要防护措施有:防尘防毒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热辐射防护服
639.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有以下主要职责(P380)
(1)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2)现场监督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
(3)对作业人员违规违章有权予以纠正或查处;
(4)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权责令立即整改;
(5)对于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有权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
(6)依法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640.施工作业班组应如何设置安全巡查员,施工企业应如何对其管理?(P381)
(1)施工作业班组应设置兼职安全巡查员,对本班组的作业场所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2)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定期对兼职安全巡查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641.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职责(P382)
(1)全面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与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3)负责建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4)组织制订项目安全生产目标和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并贯彻落实
(5)组织并参加项目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落实隐患整改,编制应急预案并演练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配合事故调查
642.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P382)
(1)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巡视督查,并做好记录;
(2)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项目安全部门和项目经理报告;
(3)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立即制止。
643.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P382,2021新增)
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644.危大工程的定义(P382,2023修改)
(1)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重大财产损失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称为“危大工程”。
(2)例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深基坑(≥3m)支护与降水工程;深基坑开挖工程;高支模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等。(2023修改)
645.危大工程专项方案的编制、初审、审批、审核、论证、执行(P382,2023新增)
(1)危大工程专项方案由项目部编制,实行专业分包的,分包单位编制完成后
(2)报总承包项目部初审后
(3)交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4)其后报监理单位审核
(5)然后由施工单位项目部组织专家论证
(6)修改完善方案后,经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执行。
646.受限空间内涂装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2019新增)
(1)受限空间内不得作为外来制件的涂漆作业场所。
(2)进入受限空间进行涂装作业前必须办理作业票。涂装作业人员进入前,应进行空气含氧量和有毒气体检测。
(3)作业人员进入深度超过1.2m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在腰部系上保险绳,绳的另一头交给监护人员,作为预防性防护。
(4)严禁向密闭空间内通氧气和采用明火照明。
647.安全技术交底如何进行(2018版)
(1)安全技术交底必须按工种分部分项交底。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针对性地补充交底内容;冬雨期施工应有针对季节气候特点的安全技术交底。工程因故停工,复工时应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在工序施工前进行,逐级交底。交底后应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
(3)项目部应保存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并整理归档。
648.安全检查内容(P383)
(1)安全目标的实现程度,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情况;
(2)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隐患排查情况;
(4)生产安全事故、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
(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清况。
649.安全检查类型应包括哪些?(P383)
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飞行检查等。
650.安全检查的重点是什么?(P383)
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保证措施等。
651.绿色施工管理有哪几方面(P384)
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施工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五个方面。
652.绿色施工扬尘控制(P384)(补全题)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时,不应污损道路。
(2)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应采取措施封闭严密。
(3)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设施,保持开出现场车辆的清洁。
(4)现场道路、加工区、材料堆放区宜及时进行地面硬化。
(5)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
(6)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
(7)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
(8)建(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9)拆除爆破作业前应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10)不得在施工现场燃烧废弃物。
(11)管道和钢结掏预制应在封闭的厂房内进行喷砂除锈作业。
653.绿色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P385)
(1)在施工场界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现场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
(2)尽量使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声与隔振措施。
654.绿色施工光污染控制(P385)
(1)夜间电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2)大型照明灯应控制照射角度,防止强光外泄。
655.绿色施工水污染控制(P385)
(1)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
(2)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3)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
(4)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656.绿色施工土壤保护(P385)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应及时覆盖。
(2)污水处理设施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
(3)防腐保温用油漆、绝缘脂和易产生粉尘的材料等应妥善保管,对现场地面造成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理。
(4)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
(5)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
657.绿色施工建筑垃圾控制(P385)
(1)制订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
(3)施工现场生活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658.施工现场焊接环境保护注意事项(P386,2022新增)
(1)风力、气温、湿度超出规范要求会对焊接作业带来负面影响;
(2)焊接产生烟尘、废弃的焊条头和脱落的渣皮会对作业区域空气、土壤造成污染。
659.施工现场容器试压环境保护注意事项(P386,2022新增)
(1)试压介质为水时,随意排放水会造成土壤污染;
(2)试压介质为空气时,泄压噪声影响人身健康。
660.施工现场环境保护(P386,2022新增)
(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2)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有毒、有害废弃物直接回填。
661.绿色施工评价阶段(P387)
绿色施工评价宜按以下阶段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工程、机电安装工程。
662.绿色施工评价要素(P388)
绿色施工每个阶段应按以下五个要素进行评价: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663.现场文明施工的目标(P389)
(1)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待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
(2)科学组织施工,使生产有序进行;
(3)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4)保证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664.临时用电要求(P390)
(1)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的配电线路架设和照明设备、灯具的安装、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特殊施工部位的用电线路按规范要求采取特殊安全防护措施。
(2)配电箱和开关箱选型、配置合理,安装符合规定,箱体整洁、牢固。
(3)电动机具电源线压接牢固,绝缘完好;电焊机一、二次线防护齐全,焊把线双线到位,无破损。
(4)临时用电有方案和管理制度,值班电工个人防护整齐,持证上岗;值班、检测、维修记录齐全。
665.项目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P395)
(1)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标和要求。
(2)项目的质量管理组织与职责。
(3)项目质量管理所需要的过程、文件和资源。
(4)实施项目质量目标和要求采取的措施。
666.施工质量管理交底的要求(P396)
(1)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进行交底,保存记录。
(2)交底包括技术交底及其他相关要求的交底。
(3)通过交底确保被交底人了解本岗位的施工内容及相关要求。
(4)交底可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5)交底的方式可根据需要采用口头、书面及培训等形式。
(6)交底的依据需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图纸、施工工艺、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等。
(7)交底的内容一般需包括质量要求和目标、施工部位、工艺流程及标准、验收标准、使用的材料、施工机具、环境要求、进度规定及操作要点。
(8)对于常规的施工作业,交底的形式和内容可适当简化。
667.关键过程控制(P397)
对于项目中的关键过程,项目部需通过任务单、施工日志、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各种检验试验记录等表明施工工序所处的阶段或检查、验收的情况,确保关键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668.特殊工序控制的内容(P397,2022修改)
(1)对技术文件和工艺进行评审;
(2)对施工机具与设施、人员的能力进行核实;
(3)在人员、材料、工艺参数、设备、环境发生变化时适时进行确认;
(4)记录必要的确认活动。
669.关键(特殊)过程质量控制(P400)
采用关键施工过程控制法,对关键施工过程和过程节点实施控制。
670.不合格品控制(P400)
(1)对检验和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规定进行标识、记录、评价、隔离,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采用返修、加固、返工、让步接受和报废措施,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671.施工前对质量影响因素的预控方法(P400,2022修改)
(1)确定质量预控的对象。
(2)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工序分解。
(3)针对每个工序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4)对每个质量问题,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5)利用统计工具从众多的原因中找到并确认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制定对策。
(6)对策实施和对策实施后效果的检查。
672.施工过程中对质量影响因素的预控方法(P400)
(1)施工过程中,通过对过程质量数据的监测统计
(2)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找出质量发展趋势
(3)分析产生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4)针对主要原因采取对策消除不合格
(5)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673.质量预控方案的内容(P4007)
(1)工序(过程)名称
(2)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3)提出的质量预控措施三部分。
674.合金钢管道焊接裂纹质量预控方案的内容(P400)
(1)预控方案名称:合金钢管道焊接裂纹质量预控方案。
(2)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焊接裂纹。
(3)制定的预控措施:
1)检查焊接人员的合格项目;
2)建立焊接指令卡,明确焊工可以施焊的部位、材质和焊接方法。
3)施焊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卡并进行交底。
4)检查焊材质量,控制焊材发放,防止材料错用;对焊材进行烘干,配备焊条保温桶。
5)检查设备完好情况。
6)焊前预热,焊后进行缓冷或热处理。
7)控制焊接电流、电压。
675.出现质量问题裂纹,应采取的质量预控措施(P401)
(1)控制焊材发放,防止错用;
(2)进行焊前预热,采取焊后缓冷或热处理
676.出现质量问题夹渣,应采取的质量预控措施(P401)
(1)严格按工艺卡施焊;
(2)控制清根质量;
(3)保持现场清洁;
(4)采取防风沙措施;
(5)确保设备完好
677.出现质量问题气孔,应采取的质量预控措施(P401)
(1)进行焊材烘干;
(2)配备焊条保温桶;
(3)采取防风措施;
(4)控制氩气纯度;
(5)焊接前进行预热
678.出现质量问题未焊透,应采取的质量预控措施(P401)
(1)检查坡口质量;
(2)控制组对间隙;
(3)控制焊接电流电压;
(4)对电焊机仪表进行检定
679.出现质量问题未融合,应采取的质量预控措施(P401)
(1)组对后由技术人员检查对口错边量;
(2)对管子壁厚不一致进行过渡处理
680.出现质量问题外观成型差,应采取的质量预控措施(P401)
(1)控制设备故障;
(2)按工艺卡控制电流电压;
(3)控制焊接层数;
(4)控制持证项目
681.施工质量检验的分类(P401)
按检验的目的通常可分为:施工过程质量检验、质量验收检验和质量监督检验三种方式。
(1)施工过程质量检验
由施工单位组织对施工过程各阶段实施的检验,一般包括自检、互检、专检等项目检验方式,以及企业内部主管部门的检验。
(2)质量验收检验
针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工程(子单位)及隐蔽工程所进行的质量验收,一般由施工单位申请,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参加验收。
(3)质量监督检验
由独立的质量监督部门对施工质量停止点、监检点进行的检验,一般由质量监督站、质量技术监督局、供电局或消防等部门实施。
682.什么是施工质量“三检制”(P402)
施工质量的三级检查制度,简称“三检制”,即操作者的“自检”,施工人员之间的“互检”(交接检)和专职质量检验人员“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683.自检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P402)
(1)内容:施工人员对自己的施工作业或已完成的分项工程进行自我检验;
(2)作用:实施自我控制、自我把关,及时消除异常因素,以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作业
684.互检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P402)
(1)内容:同组施工人员之间对所完成的作业或分项工程进行互相检查,或是本班组的质量检查员的抽检,或是下道作业对上道作业的交接检验
(2)作用:是对自检的复核和确认
685.专检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P402)
(1)内容:质量检验员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验
(2)作用:弥补自检、互检的不足。
686.施工质量检验有哪几种?(P403)
(1)材料质量检验。对材料质量的检验包括:材料实体质量检验、质量证明文件检查和试验复验等内容。
(2)工序质量检验。机电工程工序质量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感官检验法、实测检验法和试验检验法等。
687.不合格物资处置(P403)
(1)当发现不合格物资时,应及时停止该工序的施工作业或停止材料使用,并进行标识隔离;
(2)已经发出的材料应及时追回;
(3)属于业主提供的设备材料应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
(4)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联系供货单位提出更换或退货要求;
(5)已经形成半成品或制成品的过程产品,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提出处置措施;
(6)实施处置措施。
688.不合格工序处置(P403)
(1)返修处理。
(2)返工处理。
(3)不作处理。
(4)降级使用(限制使用)。
(5)报废处理。
689.隐蔽工程验收的要求(P404)
隐蔽工程是指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某一道工序所完成的工程实物,被后一工序形成的工程实物所隐蔽,而且不可逆向作业的工程。
(1)隐蔽工程被后续工序隐蔽后,其施工质量就很难检验及认定
(2)在工程具备隐蔽条件时,施工单位进行自检
(3)在隐蔽前48h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单位进行验收。
(4)通知内容包括:隐蔽验收的内容、隐蔽方式、验收时间和地点等。
690.工程专项验收(P404)
工程专项验收主要包括:消防验收、环境保护验收、工程档案验收、建筑防雷验收、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安全验收和规划验收等。
专项验收应在分层质量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在工程总体验收前进行
691.分层法应用原则(P406)
(1)同一次的数据波动幅度要尽可能小,
(2)层与层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大。
292.排列图法的概念(P408,2021修改)
(1)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法,
(2)通常是把影响质量而需要改进的项目从最重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起来,
(3)找出“关键的少数”集中人、财、物力解决,
(4)忽略“次要的多数”以后处理,以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质量改进效益。
293.排列图结构形式(P408,2021修改)
(1)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
(2)左侧的纵坐标是质量问题或缺陷的频数,
(3)右侧的纵坐标是质量问题或缺陷的累计百分比;
(4)横坐标代表质量项目或数据分段。
(5)矩形的宽度代表质量项目,
(6)高度代表该质量项目或该数据段的频数;
(7)折线是一条累积百分比折线,
(8)通常按累计频率划分为主要因素A类(0~80%)、次要因素B类(80%~90%)和一般因素C类(90%~100%)三类。
694.排列图应用的一般步骤(P408,2021修改)
(1)根据要解决的质量问题,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
(2)根据质量分析的项目,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
(3)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间隔。
(4)画横坐标,按度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自左至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量值较小的项目归并成“其他”项,放在最右端。
(5)画纵坐标,分别画出频数纵坐标和累计百分比纵坐标。
(6)根据每个项目的频数画出矩形。
(7)根据每个项目的累计频数画出帕累托曲线。
(8)对排列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确定质量改进的“关键的少数项”。一般认为,累计频率在80%以内的项目属于A类因素,是主要的质量问题。
695.排列图应用的注意事项(P409)
(1)利用排列图的目的是寻找“关键的少数项”,如找不到,则应重新考虑数据的分类或分层。
(2)找到的“关键少数项”,必须是现场有能力解决的,否则应重新分类、画图和寻找。
(3)频数较小的项目可以合并,放在“其他“栏内,这样可以缩短横坐标的长度,“其他”栏应放在最右边。
(4)确定了主要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为了检查实施效果,还要收集采取措施后的数据并画排列图。
696.因果分析图应用步骤(P409,2021修改)
(1)明确因果图的结果(质量问题)。
(2)对导致结果的原因进行分类,规定其主要类别(人、机、料、法、环)。
(3)根据因果图的一般形式,画出因果图的主干部分,即画出结果和主要的原因类别。
(4)原因分析必须彻底和具有改进质量的可操作性,并将寻找到的各个层次的原因逐一画在相应的枝上。
(5)主要质量问题不能笼统,一个主要质量问题只能画一张因果图,
(6)多个主要质量问题则应画多张因果图,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标的分析。
(7)对分析出来的所有末端原因,都应在现场进行观察、测量、试验等,以确认主要原因。
(8)对问题的原因分析不能无限制地进行,分析到能采取对策的地步就行。
697.质量问题处理(P412)
(1)根据质量问题的范围、性质、原因和影响程度,确定处置方案,例如:返工、返修、降级使用、不作处理、报废等。
(2)项目制定的处置方案应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并批准。
(3)对于能够通过返工处理达到标准要求的,由项目针对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方法、质量要求、整改时间和整改人员,整改完成后按原施工验收规范进行验收。
(4)对于需要进行返修处理的,必须经监理或建设单位代表批准,并商定接受标准。
(5)对于必须进行报废处理的,项目应制定拆除方案,明确拆除范围、拆除方法、防护措施、人员要求等,对重新制作的工程要制定质量预防措施。(更多资料,加孙军老师微信号索取)
698.试运行前应具备的条件(P418)
(1)中间验收合格
(2)资源条件满足
(3)技术组织工作已完成
(4)试运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符合要求(2023新增)
699.试运行技术组织工作完成包括(P418)
(1)试运行方案、应急预案已编制并经批准。
(2)试运行组织已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楚。
(3)参加试运行的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和设备的技术文件;熟悉试运行方案,掌握操作规程及试运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700.换热器在试运行前应完成工作(P418)
(1)应查阅图纸有无特殊要求和说明,铭牌有无特殊标志。例如,管板是否按压差设计、对试运行程序有无特殊要求等。
(2)试运行前应清洗整个系统,并在入口接管处设置过滤网。系统中如无旁路,试运行时应增设临时旁路。
(3)开启放气口,使流体充满设备。
(4)当介质为蒸汽时,试运行前应排空残液,以免形成水击。有腐蚀性的介质时,试运行后应将残存介质排净。
(5)试运行过程中,应缓慢升温和降温,避免造成压差过大和热冲击。
701.试运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主要检查内容有(P419,2023新增)
(1)消防和生产电梯已验收合格,临时消防器材准备充足且摆放正确。
(2)电缆和盘柜防火封堵合格。
(3)现场脚手架己拆除,道路畅通,沟道和盖板齐全,楼梯和步道扶手、栏杆齐全且符合安全要求。
(4)保温和油漆完整,现场整洁。
(5)试运行区域与运行或施工区域已安全隔离。
(6)安全和治安保卫人员已上岗到位。
(7)现场通信设备通信正常。
702.试运行前应完成的主要工作(P419)
(1)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2)施工过程技术资料齐全
703.施工质量验收合格的内容包括(P419)
(1)设备及其附属装置安装及内部处理的全部工作已完成,并经有关单位检查确认。
(2)管道系统。管道系统安装及检验试验的全部工作已完成,并经有关单位检查确认。
(3)电气系统。总变电站、变配电所、电动机受电及空载运行的全部工作已完成,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工作照明、事故照明和局部照明投用,并经有关单位检查确认。
(4)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调节器有关参数的计算和预置的全部工作已完成,设计文件和规范规定的安装调试的全部工作已完成,经有关部门检查确认。
704.施工过程技术资料齐全的内容包括(P419)
(1)相关资料及文件齐全,手续完备。
(2)试运行方案已批准,参加试运行人员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掌握操作要领和事故处理方法。
(3)试运行前必须建立HSE及消防管理机构、各种规章制度,安全操作所需工器具齐备、消防设施已齐全。
705.单体试运行的要求(目的)(P420)
(1)单体试运行主要考核单台动设备的机械性能
(2)检验动设备的制造、安装质量和设备性能等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706.单体试运行前必须具备的条件(P420)
(1)单机试车责任已明确
(2)有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3)施工过程资料应齐全
(4)资源条件已满足
707.单体试运行需施工过程资料应齐全,主要包括(P420)
(1)产品合格证书或复验报告。
(2)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和各种检验、试验合格文件。
(3)与单机试运行相关的电气和仪表调校合格资料。
708.单体试运行后应处理的事项(P420)
(1)切断电源和其他动力源。
(2)放气、排水、排污和涂油防锈。
(3)对蓄势器和蓄势腔及机械设备内剩余压力,应泄压。
(4)空负荷试运转后,应对润滑剂的清洁度进行检查,清洗过滤器;必要时更换新的润滑剂。
(5)拆除试运转中的临时装置或恢复临时拆卸的设备部件及附属装置。
(6)清理和清扫现场,将机械设备盖上防护罩。
(7)整理试运转各项记录
709.压缩机空气负荷单机试运行后,注意事项(P421)
(1)应排除气路和气罐中的剩余压力
(2)清洗油过滤器和更换润滑油
(3)排除进气管及冷凝收集器和气缸及管路中的冷凝液;
(4)需检查曲轴箱时,应在停机15min后再打开曲轴箱。
710.离心泵试运转后注意事项(P421)
(1)应关闭泵的入口阀门,待泵冷却后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的阀门;
(2)输送易结晶、凝固、沉淀等介质的泵,停泵后应防止堵塞,并及时用清水或其他介质冲洗泵和管道;
(4)放净泵内积存的液体。
711.起重机试运转要求(P421)
电动葫芦、梁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和悬臂式起重机安装工程施工完毕,应连续进行空载、静载、动载试运转,合格后应办理工程验收手续。
当条件限制不能连续进行静载、动载试运转时,空载试运转符合要求后,亦可办理工程验收手续。
712.输送设备负荷试运转要求(P422)
(1)数台输送机联合试运转时,应按物料输送反方向顺序启动设备;
(2)负荷应按随机技术文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逐渐增加,直到额定负荷为止;
(3)额定负荷下连续运转时间不应少于1h,且不应少于1个工作循环;
(4)各运动部分的运行应平稳,无晃动和异常现象;
(5)润滑油温和轴承温度不应超过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
(6)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和操作及控制系统应灵敏、正确、可靠;
(7)停车前应先停止加料,且应待输送机卸料口无物料卸出后停车;
(8)当数台输送机联合运转时,其停车顺序应与启动顺序方向相反。
713.中间交接时建设单位生产管理部门确认下列情况:(P422)
(1)工艺、动力管道耐压试验和系统吹扫情况;
(2)静设备无损检测、强度试验和清扫情况;
(3)确认动设备单机试车情况;
(4)确认大型机组试车和联锁保护情況;
(5)确认电气、仪表的联校情况,确认装置区临时设施的清理情況。
714.中间交接的内容(P423)
(1)按设计内容对工程实物量核实交接。
(2)工程质量的初评资料及有关调试记录的交审与验证。
(3)安装专用工具和剩余随机备件、材料的交接。
(4)工程尾项清理及完成时间的确认。
(5)随机技术资料的交接。
715.中间交接前后的保管(P423)
(1)中间交接前的保管。中间交接前,承包商应对合同范围工程实体、施工过程技术文件等妥善保管。
(2)中间交接后的保管。中间交接后的单项或装置应由建设单位或承担试运行的合同主体负责保管、使用、维护
(3)中间交接后不应解除施工方的施工责任,遗留的施工问题仍由施工方解决,并应按期限完成。(孙军老师微信号:hqjdsj)
716.联动试运行前必须具备的条件(P423)
(1)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
(2)单体试运行全部合格
(3)工艺系统试验合格
(4)管理要求已完善
(5)资源条件已满足
(6)准备工作已完成
717.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三查四定”(P423)
三查:查设计漏项、未完工程、工程质量隐患;
四定:对查出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
718.负荷试运行应符合的标准(P425)
(1)生产装置连续运行,生产出合格产品,一次投料负荷试运行成功。
(2)负荷试运行的主要控制点正点到达。
(3)不发生重大设备、操作、人身事故,不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4)环保设施做到“三同时”,不污染环境。
(5)负荷试运行不得超过试车预算,经济效益好。
719.竣工验收的依据(P429)
(1)国家、中央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当地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环境保护、消防、节能、抗震等有关规定。
(2)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调整概算及其他有关设计文件。
(3)施工图纸、设备技术资料、设计说明书、设计变更单及有关技术文件。
(4)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招标投标文件及其合同。
(5)引进或进口和合资的相关文件资料。
720.施工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工作。(P431)
(1)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查项,看有无遗漏未安装到位的情况,发现漏项情况,必须确定专人逐项解决。
(2)对已经全部完成的部位,要组织清理,做好成品保护,防止损坏和丢失。
(3)拆除施工现场的各项临时设施、临时管线,组织材料及各种物资的回收退库工作。
(4)做好电气线路各种管道的检查,完成电气工程的全负荷试验和管道的各项试验。有生产工艺设备的机电工程,要进行设备的单体试车、无负荷联动试车等。
721.正式验收的流程(P432)
(1)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发出《竣工验收通知书》。
(1)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及有关方面共同参加,列为国家重点工程的大型建设项目,由国家有关部委,邀请有关方面参加,组成工程验收委员会,进行验收。
(3)签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并办理工程移交。在建设单位验收完毕并确认工程符合竣工标准和合同条款规定要求后,向施工单位签发《竣工验收证明书》。
(4)进行工程质量评定。
(5)办理工程档案资料移交。
(6)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722.专项验收的一般规定(P434)
(1)建设工程项目的消防设施、安全设施及环境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建设单位应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项目的专项验收。
(3)消防验收应在建设工程项目投入试生产前完成。
(4)安全设施验收及环境保护验收应在建设工程项目试生产阶段完成。
723.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的条件包括(P434,2022新增)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并主持
(1)分项工程应全部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资料应单独组卷。
(3)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4)建筑外窗气密性能现场实体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5)供暖节能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安装调试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系统节能性能检验并出具报告。
(6)受季节影响未进行的节能性能检验项目,应在保修期内补做。
(7)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结果应合格。
724.建设工程中安装工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最低保修期限(P441)
(1)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2)电气管线、给水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工程保修期为2年。
(3)供热和供冷系统为2个供暖期、供冷期。
(4)其他项目的保修期由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约定。
725.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P441)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对工程质量承担相应责任,称为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
726.保修证书的内容主要包括(P441)
工程简况,设备使用管理要求,保修范围和内容,保修期限、保修情况记录(空白),保修说明,保修单位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等。
727.工程保修程序(P441)
(1)建设单位或用户发现使用功能不良,或是由于施工质量而影响使用,可以用口头或书面方式通知施工单位,说明情况,要求派人前往检查修理。
(2)施工单位必须尽快地派人前往检查,并会同建设单位做出鉴定,提出修理方案,并尽快组织人力、物力,按用户要求的期限进行修理。
(3)在发生问题的部位或项目修理完毕后,应在保修证书的“保修记录”栏内做好记录,经建设单位验收签认,以表示修理工作完成。
728.工程回访的内容(P442)
(1)了解工程使用或投入生产后工程质量的情况,听取各方面对工程质量和服务的意见;
(2)了解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新设备的使用效果
(3)向建设单位提出保修期后的维护和使用等方面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4)处理遗留问题,巩固良好的合作关系。
729.工程回访的方式(P442)
(1)季节性回访。
(2)技术性回访。
(3)保修期满前的回访。
(4)信息传递方式问访。
(5)座谈会方式回访。
(6)巡回式回访。
730.器具的分类(P446)
(1)计量基准器具
(2)计量标准器具
(3)工作计量器具
731.衡量计量器具的指标(P446)
衡量计量器具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它的准确度等级、灵敏度、鉴别率(分辨率)、稳定度、超然性以及动态特性等,这也是合理选用计量器具的重要依据。
732.计量基准器具具备的条件(P446)
(1)经国家鉴定合格;
(2)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3)具有称职的保存、维护、使用人员;
(4)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733.计量标准器具条件(P447)
(1)经计量检定合格;
(2)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3)具有称职的保存、维护、使用人员;
(4)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734.计量器具使用管理的规定(P447)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在教学示范中使用计量器具不受此限)。
(2)检测器具的测量极限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被测对象所能允许的测量极限误差,
(3)检测器具必须具有技术鉴定书或产品合格证书。
(4)按规定对计量器具实施周期检定。
(5)计量器具应有明显的“合格”“禁用”“封存”等标志标明计量器具所处的状态。
(6)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资格。
(7)使用计量器具前,应检查其状态标识。
(8)不在检定周期内、检定标识不清或封存的,视为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9)每次使用前,应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复位检查后,方可开始计量测试。
(10)计量器具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
(11)计量器具在安装和搬运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2)计量器具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针对不同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35.A类计量器具有(P450)
一级平晶、水平仪检具、千分表检具、兆欧表、接地电阻测量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736.A类计量器具的管理规定(P450,2021新增)
(1)A类计量器具中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的检定管理办法,执行强检。
(2)属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按有关的检定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检定周期定期进行检定;
(3)对准确度高、量值易变、使用频繁的计量器具列为抽查重点,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4)A类计量器具的配置数量,应能确保计量器具按期检定,检定与维修期间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5)A类计量器具原则上由计量管理部门统一控制管理。
737.B类计量器具的管理(P450,2021新增)
(1)对列入B 类管理范围的计量器具,如符合国家检定规程要求的应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2)对无检定规程但需要校准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校准;
(3)B类计量器具的配备数量,应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738.C类计量器具的管理(P450,2021新增)
(1)一般工具用计量器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实行一次性检定和有效期管理使用;
(2)对准确度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改变的低值易耗计量器具和工具类计量器具可在使用前安排一次性检定;
(3)对C类计量器具要进行监督管理,如采用不定期抽查和比对的方式对其进行校对。
739.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应根据什么编制“计量检测设备配备计划书”(P451)
(1)项目质量计划
(2)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方案对检测设备的精度要求
(4)生产需要
740.工程建设项目地处偏僻,虽用电申请已受理,但自电网引入的线路施工和通电尚需一段时间,而工程又急需开工,如何处理(P453)
(1)总承包单位通常是用自备电源(如柴油发电机组)先行解决用电问题。
(2)总承包单位要告知供电部门并征得同意。
(3)同时要妥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防止自备电源误入市政电网。





淘宝店铺-华启学院

感恩,怀念,祝好,欢迎!
真题解析及空白卷怎么领?



华启一建通信QQ群:909951396;华启一建机电QQ群:609192903;华启中级通信QQ群:699251298。欢迎,加油!



2022一建机电实务真题解析完整版
【通过率】2022华启一建成绩单!
【科普】一级建造师
【科普】一级建造师证书注册(初始&增项等)流程详解
【增机电】这是一建通信持证者增值的首选!
【一建机电】2021年度培训总结@我的学员们
《2020|2019|2018一建机电实务真题解析》2021版本@孙军
【增机电】信任华启,两年带我拿下两个证书
【一建经验】致增项机电考友的一封信
【一建机电】胡子哥看2021年机电
女神九点过机电:声临其境!
总结篇|2020华启学院一建成绩单
一建通信达叔|我的2020级学员,一起走过!
一建课程大起底|从【最优价格】到【私人订制】
点亮在看,防止走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