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80%的企业采用物理法对聚酯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加工,但值得注意的是,物理法仅能延长聚酯使用周期,推迟其被运往垃圾场的时间,并不能真正实现再生循环。物理回收首先也需要经过初级回收过程中分类步骤对原料识别后再加工,通常包括洗涤、干燥、熔融、切割、分离、挤压和再造粒。该方法简单、投资低、设备固定、原料灵活,但加工过程中的机械应力和高温加热会引发聚酯分子链断裂、增加副反应,造成再生聚酯特性粘度和分子量下降。当应用于有色聚酯纺织品时,染料等杂质的存在会在加工过程中加快产品质量的下降,严重限制产物的再利用领域,导致再生产物只能降级利用。例如聚酯瓶片通过物理回收可以降级到纺织品再到地毯、塑料填料、土工布、汽车内饰、水泥增强材料等对颜色和纯度要求不高的应用领域。
化学法相对物理法更有可能实现聚酯的闭环、开环或升级回收。化学回收通过溶剂对聚酯分子链进行解聚,将其转化为单体或低聚物,再提纯并重新用作化学原料,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循环。由于聚酯中酯键容易被很多亲核试剂解聚,根据溶剂种类,化学回收可分为水解法,醇解法和氨/胺解法。目前工业化最常用的聚酯化学回收方式为乙二醇醇解法,该回收方式反应温和、对设备要求低,以BHET为最终产物,在聚酯闭环回收过程中可以省去酯交换过程,易于连续化生产。
目前国内化学法做的最好、规模最大的企业,当属浙江佳人新材料,国内外一线品牌在聚酯涤纶板块基本都与其合作。不过有色聚酯的降解与脱色问题一直是废旧聚酯纺织品工业化回收进程中的阻碍,亟需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和高产率的聚酯降解与脱色方案。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实现降解与脱色一体化,将会缩短纺织品的回收流程,同时提高经济效益,缓解废旧纺织品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