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布局目的,在于将散乱无序的单个专利形成价值聚合与优势互补,从而最大化发挥专利对于创新的保护作用,达到“1+1>3”的效果。
“专利布局”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与“专利挖掘”息息相关,“专利挖掘”服务于“专利布局”,“专利布局”依托于“专利挖掘”,“专利挖掘”呈现最终所产生的专利数量上,“专利布局”反应在公司是否能够获得相关领域话语权的专利质量上,以达到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良好局面。专利布局与专利挖掘、专利撰写是融合关联的,不能强行割裂。
专利的本质就是竞争工具,是让竞争对手无法到达客户。专利申请就是在埋地雷,禁止敌人的机动车通行。专利布局的本质就是专利申请,只不过是有目标(扩展定理)、有前提(分析定理)、有手段(规避定理)、有组织(合作定理)的升级版的专利申请。
专利布局是指企业结合战略和市场竞争环境,申请合理数量和结构的专利组合的过程。专利布局是专利战略思想的体现和延伸,是为达到战略目标而有意识、有目的的专利组合过程。
专利布局是指企业综合产业、市场、法律等因素,对专利进行有机结合,涵盖企业利害相关的时间、地域、技术和产品等维度,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最终形成对企业有利格局的专利组合。
专利布局是为了对产品进行更好、更全面的保护,尤其是针对有多处改进点的产品,每一个单独的改进点均构成一个技术点,将一个产品上多个技术点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形成专利族,通过专利族中的一系列专利由点及面地围绕产品构成专利保护之篱笆,能够对产品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保护。

专利布局,就是搞清楚“何时、何地、申请什么专利”。

专利布局的“三个层面”:策略层、规划层和执行层。
策略层专利布局即专利的宏观布局,在这一层面上考虑的主要是区域布局和途径布局。
规划层的专利布局即专利的介观布局,在这一层面上需要考虑的主要是组合布局和时间布局。
执行层的专利布局即专利的微观布局,在这一层面上需要考虑的主要是专利类型布局和权利要求布局。

如何实施企业专利布局?
一、首先提炼出来,这个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什么,然后就这个技术问题,对当前的技术方案进行概括提炼,提炼出当前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与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再想想目前还有哪些技术方案一样可以解决,效果好的、效果不太好、自己目前使用的、自己之前想用的方案又放弃的、未来可能打算采用方案的都可以考虑纳入专利布局的保护范围。
二、针对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由专利代理人根据企业当前的技术方案撰写出权利要求。
三、分解当前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寻找技术特征替换特征,以及不同技术特征的不同作用,将这些技术特征构成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的比对逐一比对,用做规避设计的不同的技术方案,这样就可以形成多个专利。
专利布局是要紧随企业商业优势。首先分析企业现状,找到企业优势,用专利布局支撑企业发挥优势,才是专利布局价值最大化的思考路径。企业的全流程无非主要是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从这四个方面了解企业自身的情况则是第一步。完成了企业内部情况了解,还需进行外部信息的调研,产业链、专利分析、市场调研、竞争情报搜集、政策环境支持等。通过内外部信息调研,横向比对行业趋势、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结合企业商业模式,挖掘企业优劣势,优/劣势分别相对是什么。第三步才是通过专利布局,将相对优势转换为绝对优势,利用时间、地域、技术、产品、专利类型甚至专利运营规划,将企业的技术资产、运营优势做权利固化,对企业的商业优势扬长补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