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ang X等人开展这项研究还有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在美国(2017~2018年间),多达65%的成年人每天都会饮用含糖饮料[2]。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相信我国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也不在少数。
这项前瞻性研究纳入了98 786名50~79岁绝经后妇女,进行了长达20.9年的随访,受试者均来自由美国40家临床医学中心于1993~1998年建立的妇女健康倡议(WHI)队列[3],该队列随访至2020年3月1日。
含糖饮料摄入量定义为普通软饮料和水果饮料(不包括果汁)的总和。根据基线时进行的食品摄入频率问卷,评估受试者的含糖饮料摄入量。在之后的3年随访中,记录受试者的人工甜味饮料摄入量。
研究的主要临床结局终点是肝癌发生和慢性肝病相关死亡。慢性肝病相关死亡定义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酒精性肝病和慢性肝炎导致的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肝癌发生和慢性肝病死亡的多因素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并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和生活方式因素。
共计有207例绝经后女性罹患肝癌,148例死于慢性肝病。在基线时,6.8%的女性每天摄入1份或更多含糖饮料;在之后的3年随访中,13.1%的女性每天饮用3份或更多人工甜味饮料。
与每月摄入3份或更少含糖饮料相比,每天摄入1份或更多含糖饮料个体罹患肝癌[18.0 vs. 10.3/10万人-年(趋势检验P值=0.02);校正后风险比(HR):1.85(95%CI:1.16~2.96);P=0.01]和慢性肝病相关死亡的风险均显著更高[17.7 vs. 7.1/10万人-年(趋势检验P值<0.001);校正后HR:1.68(95%CI:1.03~2.75);P=004],详见图1。换言之,每天喝1份或更多含糖饮料使绝经后女性得肝癌的概率增加了85%,死于慢性肝病的概率增加了68%。
图1.据含糖饮料摄入量分层,肝癌和慢性肝病死亡的累积发生率[1]
与每月摄入3份或更少人工甜味饮料相比,每天摄入1份或更多人工甜味饮料个体的肝癌发病率[11.8 vs. 10.2/10万人-年(趋势检验P值=0.70);校正后HR:1.17(95%CI:0.70~1.94);P=0.55]和慢性肝病相关死亡率[7.1 vs. 5.3/10万人-年(趋势检验P值=0.32);校正后HR:0.95(95%CI:0.49~1.84);P=0.88]均没有显著增加,详见图2。换言之,每天喝人工甜味饮料对于肝癌和慢性肝病致死似乎是安全的。
此外,研究者还对肝癌的重要病因肝炎病毒(HBV和HCV)[4]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 2007~2018(n=23520)][5]和WHI亚组(n=214)数据。结果表明,含糖饮料和人工甜味饮料摄入与HBV感染状态(含糖饮料ρ=0.002,P=0.74;人工甜味饮料ρ=-0.003,P=0.69)和HCV感染状态(含糖饮料ρ=-0.001,P=0.87;人工甜味饮料ρ=−0.003,P=0.67)均无关。
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在绝经后妇女中,与每月摄入3份或更少的含糖饮料相比,每天摄入1份或更多含糖饮料的个体与更高的肝癌发生和慢性肝病相关死亡相关。研究者认为,未来应该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证实这一发现,并深度挖掘其中相关性的生物学途径。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分享、转载。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