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风暴强度不同以往!
据统计,全国已有至少155位院长、书记被查,数量已超去年的两倍。
申万二级行业跌幅前10中,医药及医疗相关占据5席。其中,恒瑞医药股价7连跌,7个交易日市值蒸发632.9亿。
有人说,风浪越大,鱼越贵!还有人说,风口上猪都会飞!
前提是,你能扛得住风浪,看得到风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隐蔽特点。
比如: 赞助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医药购销环节回扣、生产环节虚报药品价格、流通环节虚假交易等。
而以上费用都会以各种名目计入销售费用中,比如,医企在流通环节使用票据、虚构业务事项以及利用CSO空设等,导致医药销售费用远高于其他行业。
Wind数据显示,申万医药A股生物医药类企业中,2022年销售费用超10亿元的有90家,其中有39家销售费用在营收中占比超过50%。
销售费用占比过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压缩了创新研发上的投入。这些年国药相比国际一流药企始终有较大差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前三的药企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161亿美元,147亿美元和138亿美元,而国内药企巨头百济神州,江苏恒瑞和上海复星分别为95亿元,59亿元和38亿元。
本轮反腐风暴将使销售导向的企业面临巨大挑战,治疗价值不高的伪创新药很难进院,一批安全无效药将被清理,必然会打击到部分企业;
同时,重研发创新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将扭转医药行业内“重销售,轻研发”的现状。
刮骨疗毒,行业阵痛在所难免!对医药企业和从业者短期内的影响肯定不小,但是长远来看,行业整顿洗牌之后,这几大方向会发展势头迅猛。
这一轮整顿,直接打击到销售导向的传统药企,间接利好的是创新药公司。
看一组数据,8月7日上午,健康元-8.8%,丽珠集团-8.7%,……,港股药也涨少跌多,康方生物-8.7%,微创医疗-4.8%。
但有一家公司逆势大涨——亚盛医药。
这家企业主要专注于肿瘤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已经上市的产品耐力克在2022 年纳入医保,同时还有24款国产重大创新药品被纳入谈判。
资本对于未来的动向是极其敏感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引发投资方向大转向,创新药研发会吸引来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传统销售驱动的仿制药市场空间将加速缩小,药物品种单一而仅依靠营销及渠道优势,这一传统抢占市场模式很难持续。
坚持开拓创新药业务获得高附加值的企业,更容易在行业寒冬里生存和发展,会有更多中国企业效法恒瑞,完成从仿制药企到创新药企的转变。
未来,创新药有望成为医药主要增长点。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约947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至2.1万亿元。
在权力发挥作用有限的海外市场,创新力和研发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中国医药起步较晚,相比海外龙头企业存在较大技术上的差距,所以多年来一直处在追赶者的位置,目前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屈指可数,多年来在从国产替代到海外竞争的转变道路上蹒跚前行。
由于国药极度缺乏研发创新力,很难跨过海外市场的准入门槛,企业只能通过伪创新扎堆瓜分国内市场蛋糕。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众多细分领域内各家产品相差无几,很难通过药物效果来获得市场竞争力,对营销和销售渠道的依赖则越来越强,仿制药市场这一现状更加明显。
当疗效没法成为攻城拔寨的第一要素,而医生手中权力又过于集中时(既诊断又卖药),利益输送便成为抢占战略高地的秘诀。
竞争同行在这条灰色赛道上越来越卷,营销费用在不断压缩研发费用占比,恶性循环由此产生,即便是有志于研发创新药出海的企业,也不得不为了生存随波逐流。
这次反腐力度如此之大,将有助于打破这一行业魔咒,限制研发创新的枷锁会被打开,药企进军海外的航道更加畅通,国药出海未来会走得更快更远。
近年来,国际医药巨头们都在抓紧入局人工智能,武田制药利用AI工具在生产制造方面,通过图像识别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罗氏也开发了自己的类似ChatGPT语言模型。
此前辉瑞建立机器学习研究中心并表示,配合超级计算机、AI和机器学习模型,将整体的计算时间减少了80%-90%,使得新冠用药Paxlovid能够快速上市。
除了上面三家企业外,还有赛诺菲、复星、强生等知名公司都启动了AI应用战略。
像AI对其他行业的变革一样,未来所有药物都能通过AI管理,有可能将发现药物的时间减半,并大幅降低药物上市的成本。
AI赋能医药是业内已经形成的共识,但是任何前沿技术都需要烧钱来研发,关键是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在以往销售导向的国内行业大环境下,企业在营销和公关上花费会严重压缩研发预算。投入大量资金到一个长周期的技术上,是中小企业不大愿意承担的风险,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并给到他们信心就成为破局的关键。
中国药物研发AI仍处于早期融资阶段,2022年全球AI+药物研发相关融资总事件达144起,总金额为62.02亿美元,其中中国43起,总金额5.58亿美元。
行业净化带来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不仅能释放出更大的企业创新力,同时引导资本关注和支持AI结合医药的科技型企业。
这一轮行业整顿后,势必有更多的资金进入AI+医药领域,将大大加快国药在这一领域内的发展速度。
如果说新形势下,创新药和国药出海能实现弯道超车的话,那么AI医药领域,中国企业则有可能抢占先机,走在世界前列。
结语
AI反过来还能赋能企业新药研发和出海,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和风险高,从早期药物研发到最终成功商业化落地,一般需要10年以上,研发成本超过10亿美元,而AI制药被视为解决这一痛点的有力工具。
如此,行业将进入到新药研发—出海—AI新技术的正向循环。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大大减轻,药物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重塑医药行业悬壶济世的良好口碑!
<END>
制作策划
策划:dawnnny、jeff / 审核校对:jeff
撰写编辑:dawnnny / 封面图来源:网络
媒体合作 | 微信号:GuideView2021
投稿转载 |13291812132(同微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参考文献如上,如对文中内容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留言讨论。如需转载,请邮箱guideview@guidechem.com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