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作为广告从业者,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定位可以塑造大牌,却塑造不了伟大的品牌。真正伟大的品牌,都没法用定位理论来解释。比如苹果、特斯拉、OpenAI……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些品牌有这么一个共性:他们都不是被定位驱动,而是被使命驱动,这样的品牌可以称为“使命驱动品牌”。因而主观一点的话,我们可以下一个看似很绝对的论断:未来,品牌使命一定大于品牌定位。《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把竞争分为水平竞争和垂直竞争。水平竞争就是说,所有的对手在一个层面争夺一个容量固定的市场,而垂直竞争是跳出原有的竞争维度,创造并引领新的市场。定位这个概念诞生在1969年,它诞生的原因是社会进入一种商品大爆炸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用户的心智是拥挤的,竞争赛道也是拥挤的。定位就是在教企业在用户心中找到一个空白点,从而赢得竞争。但不论是找空白、占第一,都是在既有的市场里、用户既定的思维里,发现机会点。所以,定位这个理论,本质上是一个竞争导向的存量思维。而使命呢?德鲁克有句话可以很好地理解企业使命,他说:“企业存在的目的,是有利润地解决社会问题。”相比于定位,使命更关注的是社会问题有没有被解决。企业能赢得多大的市场,取决于企业解决问题的大小。所以,使命本质上是让我们去创造社会价值,引领新的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增量思维。由此可见水平竞争和垂直竞争,几乎不能在同一个量级去讨论。因为一旦某个对手掀起了一场垂直竞争,你的行业可能就要亮起冥灯。比如,ChatGPT 的出现,已经肉眼可见地冲击到了很多行业:搜索、知识付费、在线教育、智能音箱、手机输入法、翻译软件、论文网站、问答社区、软件开发……一些拥有“垂直竞争”能力的企业,会打破原有的水平竞争市场,这才是当下真正的竞争角力点。
2014年,雷军到硅谷拜访马斯克,问到:“10年前你为什么选择做特斯拉?那时电动车根本没有这么火,能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你是怎样看待这个机会的?”马斯克回答:“我从没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它的失败率比成功率大得多,我只是觉得,这是应该去做的事情,我不想苦等别人来实现。”如果说定位是帮企业在现有的市场里,找到突围的路径。使命,就是驱动企业去选择艰难却正确的路线,进入“垂直竞争”的赛道。所以你看,那些使命驱动的企业,都有这个特点:他们似乎在做一件不那么聪明的事。定位驱动的企业,追求的是奋力霸占一个产业;而使命驱动的品牌,追求的是引领一个产业,带动整个产业发展。有了使命,品牌就有了血脉,也更容易驱动消费者的选购。当下的消费已经进从以前的填补式消费、炫耀式消费、悦己式消费,进化到了归属式消费。消费已经不再是单纯“取悦自己”这么简单的事,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消费,寻找人生答案和精神归属。比如,一个程序员天天骑哈雷上班,可能不是因为哈雷性能好,而是因为哈雷代表着他“不羁的灵魂”和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一些人旅游会选三亚,一些人会选阿那亚,选择本身没有对错,但背后代表的休闲观念是不同的。去三亚的人,可能是找一个休闲放松的地方,远离快节奏的生活。而去阿那亚的人,是抵达一个艺术社区,去感受生活。所以,使命真的已经可以做到“脱虚入实”,成为企业经营的发动机。传达品牌使命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到你的价值观代言人。这个人不仅代表了企业的气质,更应该代表企业所信奉的使命和价值观。当借助价值观代言人做营销时,我们要挖掘他们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力量,为我们的品牌理念代言。因为只有企业的价值观由真实相信的人去传播,用户才能信服。如果一家企业坚信他做的事,对这个社会、对用户是有价值的,你就完全可以找到和你拥有共同信念的人。找到价值观代言人,是帮企业找到布道者。下一步则是切入大众关注的社会议题,再次放大你的影响力。比如:海洋塑料污染、三胎、农村留守儿童、失独家庭、996……这些我们在现实社会中真正关心、但还没有得到良好解决的事,就是社会议题。企业关心社会议题,是在关怀这个世界,想去改变这个世界。所以,当企业在做一个社会议题时,它可以借助社会议题的关注度,去聚合和它拥有同样信念的人。真正使命驱动的企业,不会单纯地为了蹭社会热点,而发起社会议题。不会为了创意而随意更换社会议题,他们关注的议题往往都提倡了很多年。只要社会问题一直存在,企业所倡导的议题就应该一直延续。在你的带动下,致力于改变社会问题的人,就会越聚越多。对于使命驱动的品牌来说,达成使命是终极目的,让用户消费只是顺其自然的结果。乐高倡导的理念是“在玩乐中学习”,他们的推广逻辑,就是和玩家们一起行动。他们有个叫 LEGO Ideas 的平台,玩家在这个平台上传的创意,只要喜欢的人多,就真的有可能被做成产品。对于很多孩子而言,乐高不只是玩具,它代表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作为一个使命驱动的品牌,你不仅要持续地向用户渗透你的价值观,还要邀约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参与其中。只有人们的意识和行动同频,“使命必达”才会变成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所以你有结论了吗?定位的确能帮企业在竞争中突围,但使命却可以让企业走得更远。毕竟,相比竞争的胜利者,未来市场一定更欢迎社会的担当者。最后的最后,还是希望我们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赢得社会的担当者。
免责声明
本期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