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闲鱼店初衷是搞点零花钱,没想到卖货过程成了“消费心理观察日记”。那些看似奇葩的下单理由和砍价套路,其实藏着最真实的消费逻辑。
1、不是爱买便宜,是爱“占便宜”的感觉
刚开店时我跟风标低价,结果被“屠龙刀”砍到怀疑人生:399元的餐桌被问“99元行吗”,2000元的冷柜遭遇“500元自提带走”的请求。后来才懂,用户要的不是绝对低价,而是“赚到了”的满足感。
试过把同款数据线设成“1根9.9元、3根13.9元”,文案补上“丢一根还有备用”,结果三根装卖爆了——买家觉得“白送两根”,我实则多挣了利润 。还有次卖工具,10件套13.9元和40件套28.9元并列,明明后者成本只多5元,却因“多花15元多拿30件”的性价比感知被疯抢。
2、砍价不是为省钱,是种“仪式感”
砍价几乎是闲鱼标配,但不同买家心态天差地别。有的是预算有限型,诚心要但钱不够,聊两句适当让步就能成交;有的是砍价成瘾型,哪怕便宜一块钱也得砍,要的是“赢了”的快感;最头疼的是占便宜型,抱着“不砍就亏”的心态,上来就对半砍甚至更狠。
摸清规律后我改了策略:标价故意留10%-20%议价空间,买家砍价时先推辞“薄利多销没利润”,再勉为其难让几块,还得让对方点个关注才成交。这样一来,买家觉得砍价成功,我也没亏多少,反而减少了纠缠。那些直接标“不议价”的商品,吸引来的反而都是省心客户。
3、价格锚点一设,选择困难症自动买单
刚开始选品总纠结“定高价没人买,定低价没利润”,直到试过“价格阶梯法”才开窍。卖半身镜时设了5档价格:8元引流款、13元成本款、18元利润款、23元高利润款、28元顶配款,结果80%的人都选18元和23元的中间档 。
更绝的是“炮灰款”套路:卖手机壳时故意加个“普通款9.9元”,再主推“防摔款19.9元(摔碎屏幕赔100)”,其实成本差不了多少,但买家觉得“贵的更靠谱”,高端款销量反而是普通款的10倍。
做闲鱼越久越明白:搞钱的核心不是卷低价,而是让用户觉得“自己做了最划算的选择”。那些藏在下单背后的小心思,才是真正的生意密码#闲鱼经历 #闲鱼出物 #消费心理观察
1、不是爱买便宜,是爱“占便宜”的感觉
刚开店时我跟风标低价,结果被“屠龙刀”砍到怀疑人生:399元的餐桌被问“99元行吗”,2000元的冷柜遭遇“500元自提带走”的请求。后来才懂,用户要的不是绝对低价,而是“赚到了”的满足感。
试过把同款数据线设成“1根9.9元、3根13.9元”,文案补上“丢一根还有备用”,结果三根装卖爆了——买家觉得“白送两根”,我实则多挣了利润 。还有次卖工具,10件套13.9元和40件套28.9元并列,明明后者成本只多5元,却因“多花15元多拿30件”的性价比感知被疯抢。
2、砍价不是为省钱,是种“仪式感”
砍价几乎是闲鱼标配,但不同买家心态天差地别。有的是预算有限型,诚心要但钱不够,聊两句适当让步就能成交;有的是砍价成瘾型,哪怕便宜一块钱也得砍,要的是“赢了”的快感;最头疼的是占便宜型,抱着“不砍就亏”的心态,上来就对半砍甚至更狠。
摸清规律后我改了策略:标价故意留10%-20%议价空间,买家砍价时先推辞“薄利多销没利润”,再勉为其难让几块,还得让对方点个关注才成交。这样一来,买家觉得砍价成功,我也没亏多少,反而减少了纠缠。那些直接标“不议价”的商品,吸引来的反而都是省心客户。
3、价格锚点一设,选择困难症自动买单
刚开始选品总纠结“定高价没人买,定低价没利润”,直到试过“价格阶梯法”才开窍。卖半身镜时设了5档价格:8元引流款、13元成本款、18元利润款、23元高利润款、28元顶配款,结果80%的人都选18元和23元的中间档 。
更绝的是“炮灰款”套路:卖手机壳时故意加个“普通款9.9元”,再主推“防摔款19.9元(摔碎屏幕赔100)”,其实成本差不了多少,但买家觉得“贵的更靠谱”,高端款销量反而是普通款的10倍。
做闲鱼越久越明白:搞钱的核心不是卷低价,而是让用户觉得“自己做了最划算的选择”。那些藏在下单背后的小心思,才是真正的生意密码#闲鱼经历 #闲鱼出物 #消费心理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