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闲鱼这些日子,本来是想赚点零碎钱,结果倒像蹲点观察了场“中国人消费心理大戏”,那些藏在下单里的小心思,说出来真挺有意思的——
1.让别人感觉占便宜比真便宜更有价值
就说“便宜”这事儿吧,我以前傻呵呵标100块挂着,三天没人理;改成“原价300,几乎全新,现100出”,刚上架就被拍了。后来才懂,没人真要“白捡”,是想要“占着大便宜”的感觉啊。那个划掉的原价,哪怕明知道有水分,也能勾着人心里的小算盘:“这波血赚!”
2.信任这东西,比商品本身还金贵。
主页放个真人头像,描述里带点“自用剩的”“买多了出一个”这种大白话,成交率噌噌涨。大家买的哪是东西啊,是“这人看着靠谱”。上次卖耳机,我特意拍视频指给买家看:“这儿有个小划痕,你瞅清楚哈”,人家反倒说“你这么实在,肯定没问题”,直接下单了。
3.“捡漏”简直是全民爱好。
我发现晚上10点后发东西,浏览量特别高。后来想明白了——那会儿大家躺床上刷手机,放松下来就容易冲动。好多人不是真刚需,就是享受“花小钱淘到宝”的快感。之前卖个九成新的烤箱,三个妈妈抢着要,最后那位说“我刚好明天要烤饼干给孩子”,立马付款,那种“刚好需要又刚好遇上”的缘分感,让她特满足。
4.现代人是真怕麻烦
但凡标题带“包邮”俩字,点击率至少高三成。哪怕我把邮费算进总价里,只要写上“包邮”,大家就觉得省心。有次遇个同城买家,离我就三公里,宁可多花快递费也不愿自提,我这才懂,为“省事”付的钱,大家其实挺乐意的。
5.最意外的是故事的魔力。
一把旧吉他挂了俩月没人问,后来我在描述里加了句“初恋送的,学会弹《同桌的你》就分手了”,突然好几个人来问,最后被个大学生买走了。他说:“感觉这吉他有故事。”东西还是那东西,多了点情感勾连,好像就不一样了。
6.从众心理挺明显的。
只要某个商品有俩人同时问,第三个来的人会特别急,甚至愿意加价。看到“想要”数多的东西,大家潜意识里就觉得“这么多人要,肯定不差”。
做久了发现,中国人买东西,哪是单纯看价格啊。骨子里还是讲究“人情味”,要的是那种“你懂我,我信你”的默契。讨价还价的背后,其实是在找一份安全感和认同感呢~
#消费心理观察 #闲鱼出货 #闲鱼出物 #闲鱼经历 #闲鱼捡漏 #消费者心理
1.让别人感觉占便宜比真便宜更有价值
就说“便宜”这事儿吧,我以前傻呵呵标100块挂着,三天没人理;改成“原价300,几乎全新,现100出”,刚上架就被拍了。后来才懂,没人真要“白捡”,是想要“占着大便宜”的感觉啊。那个划掉的原价,哪怕明知道有水分,也能勾着人心里的小算盘:“这波血赚!”
2.信任这东西,比商品本身还金贵。
主页放个真人头像,描述里带点“自用剩的”“买多了出一个”这种大白话,成交率噌噌涨。大家买的哪是东西啊,是“这人看着靠谱”。上次卖耳机,我特意拍视频指给买家看:“这儿有个小划痕,你瞅清楚哈”,人家反倒说“你这么实在,肯定没问题”,直接下单了。
3.“捡漏”简直是全民爱好。
我发现晚上10点后发东西,浏览量特别高。后来想明白了——那会儿大家躺床上刷手机,放松下来就容易冲动。好多人不是真刚需,就是享受“花小钱淘到宝”的快感。之前卖个九成新的烤箱,三个妈妈抢着要,最后那位说“我刚好明天要烤饼干给孩子”,立马付款,那种“刚好需要又刚好遇上”的缘分感,让她特满足。
4.现代人是真怕麻烦
但凡标题带“包邮”俩字,点击率至少高三成。哪怕我把邮费算进总价里,只要写上“包邮”,大家就觉得省心。有次遇个同城买家,离我就三公里,宁可多花快递费也不愿自提,我这才懂,为“省事”付的钱,大家其实挺乐意的。
5.最意外的是故事的魔力。
一把旧吉他挂了俩月没人问,后来我在描述里加了句“初恋送的,学会弹《同桌的你》就分手了”,突然好几个人来问,最后被个大学生买走了。他说:“感觉这吉他有故事。”东西还是那东西,多了点情感勾连,好像就不一样了。
6.从众心理挺明显的。
只要某个商品有俩人同时问,第三个来的人会特别急,甚至愿意加价。看到“想要”数多的东西,大家潜意识里就觉得“这么多人要,肯定不差”。
做久了发现,中国人买东西,哪是单纯看价格啊。骨子里还是讲究“人情味”,要的是那种“你懂我,我信你”的默契。讨价还价的背后,其实是在找一份安全感和认同感呢~
#消费心理观察 #闲鱼出货 #闲鱼出物 #闲鱼经历 #闲鱼捡漏 #消费者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