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中国新篇章:科技与再平衡》指出,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量增”向“质变”的关键转折点,科技突破与结构再平衡将共同决定未来增长路径。
中美关系:有限缓和,竞争依旧
2025年以来,中美在关税、农产品及部分科技领域出现阶段性缓和,但对华科技封锁、供应链“去风险”基调未变。中国在稀土、锂电池等领域仍具主导优势,但在高端芯片与AI算力方面仍存短板。双方在科技标准、出口管制与产业政策上的博弈将成为常态。
十五五规划:转向创新驱动
“十五五”规划不再片面追求GDP增速,而是聚焦科技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半导体、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能源等被列为前沿方向。中国在部分大语言模型上已接近GPT-4水平,显示出快速迭代能力。报告强调,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与市场规模是推动“人工智能+”战略的关键基础。
结构失衡:高储蓄与低消费之困
中国国民储蓄率长期高企,家庭部门累积约30万亿元超额储蓄,其中6–7万亿为定期存款。其背后是社保体系不完善、城乡差距大、居民预防性动机强烈。若通过社保改革、稳通胀预期与资本市场引导,逐步释放这部分储蓄,未来五年消费增速每年可额外提升1–2个百分点。
反内卷2.0:从行政去产能到市场化整合
与2015–2018年“供给侧改革1.0”不同,当前政策更聚焦中下游行业与先进产能,手段也更趋市场化。但缺乏需求配合的供给整合,可能使下游利润承压,甚至重回“通缩—过剩”循环。
房地产:量稳价跌,收储托底
新房开工已见底,但价格调整仍未结束。报告预计,1–2线城市库存去化需约3万亿元资金,建议通过保障房收储与央行再贷款逐步消化,而非直接救助房企。
再通胀路径:缓慢而曲折
摩根士丹利提出“5R”框架:再通胀、再平衡、重组、改革、重振信心。在基准情景下,中国经济将于2026–2027年逐步走出通缩,但过程缓慢。若改革加速,特别是社保与财政转向消费支持,再平衡进程将显著加快。
结语
中国能否在“十五五”期间实现科技突破并激活内需,将决定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开启真正意义上的“新篇章”。#高科技企业 #行业研究 #股票 #投资
中美关系:有限缓和,竞争依旧
2025年以来,中美在关税、农产品及部分科技领域出现阶段性缓和,但对华科技封锁、供应链“去风险”基调未变。中国在稀土、锂电池等领域仍具主导优势,但在高端芯片与AI算力方面仍存短板。双方在科技标准、出口管制与产业政策上的博弈将成为常态。
十五五规划:转向创新驱动
“十五五”规划不再片面追求GDP增速,而是聚焦科技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半导体、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能源等被列为前沿方向。中国在部分大语言模型上已接近GPT-4水平,显示出快速迭代能力。报告强调,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与市场规模是推动“人工智能+”战略的关键基础。
结构失衡:高储蓄与低消费之困
中国国民储蓄率长期高企,家庭部门累积约30万亿元超额储蓄,其中6–7万亿为定期存款。其背后是社保体系不完善、城乡差距大、居民预防性动机强烈。若通过社保改革、稳通胀预期与资本市场引导,逐步释放这部分储蓄,未来五年消费增速每年可额外提升1–2个百分点。
反内卷2.0:从行政去产能到市场化整合
与2015–2018年“供给侧改革1.0”不同,当前政策更聚焦中下游行业与先进产能,手段也更趋市场化。但缺乏需求配合的供给整合,可能使下游利润承压,甚至重回“通缩—过剩”循环。
房地产:量稳价跌,收储托底
新房开工已见底,但价格调整仍未结束。报告预计,1–2线城市库存去化需约3万亿元资金,建议通过保障房收储与央行再贷款逐步消化,而非直接救助房企。
再通胀路径:缓慢而曲折
摩根士丹利提出“5R”框架:再通胀、再平衡、重组、改革、重振信心。在基准情景下,中国经济将于2026–2027年逐步走出通缩,但过程缓慢。若改革加速,特别是社保与财政转向消费支持,再平衡进程将显著加快。
结语
中国能否在“十五五”期间实现科技突破并激活内需,将决定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开启真正意义上的“新篇章”。#高科技企业 #行业研究 #股票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