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电车圈炸锅了!特斯拉短短4个月狂诉30多家中国企业,清一色追讨新能源补贴款,全程零沟通直接上法庭,法理上站得住脚,却被网友吐槽\"太没人情味\"?
事情要从2019-2022年的补贴政策说起,当时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车企需先为企业客户垫付补贴,前提是2年内车辆要跑满2万公里,没达标就得车企自行承担。2025年7月核查启动后,特斯拉靠着实时联网的车机系统,快速锁定未达标企业,平均每月起诉10家,涉案金额多在7000-15000元,被告大多是中小微企业。
无忧传媒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买的Model 3只用于短途接送主播,两年才跑1万多公里,没收到任何提醒就被起诉,直到收到传票才知道合同里藏着里程条款,最终结清款项才了事。不少企业都有同款懵圈经历,翻遍合同才找到签字页底部的隐藏条款。
网友怒怼的点很明确:特斯拉明明能实时监控里程,发个短信提醒企业补里程不难,却偏要跳过沟通直接找法务,活像\"借钱到期不吭声,转头就公开讨债\"。对比比亚迪、蔚来等国产品牌,提前审核资质、里程预警、协商分期的操作,特斯拉的强硬显得格外刺眼。
支持者说合同白纸黑字,签字就得履约;反对者觉得几千块钱起诉老客户,丢了口碑得不偿失。补贴时代早已落幕,特斯拉依规维权没错,但冰冷的法律手段终究换不来客户信任。
毕竟做生意不止讲法理,更要讲人情,你觉得特斯拉这波操作合理吗?
#特斯拉起诉中国企业 #新能源汽车圈大事件 #车企维权争议 #法律与人情 #电车补贴那些事 #特斯拉口碑危机 #中小微企业维权 #车企服务大比拼 #新能源行业观察 #汽车圈热议
事情要从2019-2022年的补贴政策说起,当时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车企需先为企业客户垫付补贴,前提是2年内车辆要跑满2万公里,没达标就得车企自行承担。2025年7月核查启动后,特斯拉靠着实时联网的车机系统,快速锁定未达标企业,平均每月起诉10家,涉案金额多在7000-15000元,被告大多是中小微企业。
无忧传媒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买的Model 3只用于短途接送主播,两年才跑1万多公里,没收到任何提醒就被起诉,直到收到传票才知道合同里藏着里程条款,最终结清款项才了事。不少企业都有同款懵圈经历,翻遍合同才找到签字页底部的隐藏条款。
网友怒怼的点很明确:特斯拉明明能实时监控里程,发个短信提醒企业补里程不难,却偏要跳过沟通直接找法务,活像\"借钱到期不吭声,转头就公开讨债\"。对比比亚迪、蔚来等国产品牌,提前审核资质、里程预警、协商分期的操作,特斯拉的强硬显得格外刺眼。
支持者说合同白纸黑字,签字就得履约;反对者觉得几千块钱起诉老客户,丢了口碑得不偿失。补贴时代早已落幕,特斯拉依规维权没错,但冰冷的法律手段终究换不来客户信任。
毕竟做生意不止讲法理,更要讲人情,你觉得特斯拉这波操作合理吗?
#特斯拉起诉中国企业 #新能源汽车圈大事件 #车企维权争议 #法律与人情 #电车补贴那些事 #特斯拉口碑危机 #中小微企业维权 #车企服务大比拼 #新能源行业观察 #汽车圈热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