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大多数公司还在讨论如何用AI“辅助”PM、工程师和设计师时,一个根本性的误解已经产生。
我们普遍认为的“AI Native”,是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上“+AI”,让AI帮我们把重复工作做得更快。这只是“AI优化”,不是“AI原生”。
真正的“AI Native”是什么样的?
前几天,Palona AI 联创的分享给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答案:一个20人的团队,没有一个全职PM,90%的代码由AI编写。研发的Code Review环节,Google需要1-2天,他们用AI工具10分钟搞定。
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核心思想的转变:
从“AI辅助人”变为“人为AI提供上下文”。
在“AI Native”组织里,AI是默认的主力,承担95%的工作。人的核心价值不再是“执行”,而是成为一个高质量的“Context Provider”(上下文提供者),以及处理AI无法完成的最后5%。
我们最大的效率瓶颈,不再是执行速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那些无休止的“拉通对齐”。
播客里的一些核心洞察刷新了我对未来工作的认知,分享给大家~(细节看图呀)
大家有什么AI native实践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呀
#ai #人工智能未来 #创业 #未来工作趋势
我们普遍认为的“AI Native”,是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上“+AI”,让AI帮我们把重复工作做得更快。这只是“AI优化”,不是“AI原生”。
真正的“AI Native”是什么样的?
前几天,Palona AI 联创的分享给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答案:一个20人的团队,没有一个全职PM,90%的代码由AI编写。研发的Code Review环节,Google需要1-2天,他们用AI工具10分钟搞定。
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核心思想的转变:
从“AI辅助人”变为“人为AI提供上下文”。
在“AI Native”组织里,AI是默认的主力,承担95%的工作。人的核心价值不再是“执行”,而是成为一个高质量的“Context Provider”(上下文提供者),以及处理AI无法完成的最后5%。
我们最大的效率瓶颈,不再是执行速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那些无休止的“拉通对齐”。
播客里的一些核心洞察刷新了我对未来工作的认知,分享给大家~(细节看图呀)
大家有什么AI native实践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呀
#ai #人工智能未来 #创业 #未来工作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