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研究:Dior 迪奥 PIPL 违规事件 —— 外资企业在华合规教训✨
?背景介绍
时间:2025 年 5 月(事件曝光)→ 2025 年 9 月 9 日(官方通报)
主体:法国奢侈品牌 Dior 中国子公司(上海)
受影响人群:中国消费者(泄露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地址、购物偏好、消费金额等)
?事件经过
1️⃣数据泄露
2025 年 5 月,Dior 系统遭未授权访问,大量中国用户数据外泄。Dior 事后短信通知用户,提醒防范诈骗,并聘请网络安全专家介入调查。
2️⃣监管调查
上海公安网安部门介入,发现 Dior 存在多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的行为。
❌Dior 三大违规行为
1️⃣跨境传输违规
法律要求(PIPL):第 38 条:需通过安全评估 / 签订标准合同 / 获得认证
Dior 具体问题:未履行任何程序,直接传数据至法国总部
2️⃣未取得单独同意
法律要求(PIPL):第 39 条:需明确告知用途并获 “单独同意”
Dior 具体问题:未告知用户数据出境,未获同意
3️⃣安全措施不足
法律要求(PIPL):第 51 条:需加密、去标识化等
Dior 具体问题:未加密、未去标识化,内部控制薄弱
✅Dior 做得对的地方
泄露后及时通知用户和监管机构,聘请外部专家调查并启动内部整改,符合 PIPL 第 57 条 “事件响应” 要求。
⚖️法律后果
行政处罚(具体金额未公开)。PIPL 罚则参考:一般违规最高 100 万元罚款;严重违规最高 5000 万元或年营业额 5%+ 责任人处罚。
?关键教训(外资企业必看!)
1️⃣跨境传输必须合规:提前评估安全评估 / 标准合同 / 认证三选一流程,严格执行!
2️⃣“单独同意” 是硬性要求:普通同意无效!需明确告知接收方、用途、用户权利等。
3️⃣技术措施不能省:加密、去标识化是法律要求,不仅是 “最佳实践”。
4️⃣事件响应要快且透明:及时通知用户 + 监管机构,主动承担责任保护品牌信誉。
5️⃣合规是持续过程:定期审查制度、培训员工、更新技术,不能一劳永逸。
?总结
Dior 案例表明:
1️⃣再大的企业也可能因“程序疏忽”踩雷!
2️⃣PIPL是数据安全的“路线图”,而非可选指南。
3️⃣预防>补救,合规体系需扎根日常运营!
#数据合规 #PIPL #跨境电商 #Dior案例 #外资企业 #网络安全 #个人信息处理
?背景介绍
时间:2025 年 5 月(事件曝光)→ 2025 年 9 月 9 日(官方通报)
主体:法国奢侈品牌 Dior 中国子公司(上海)
受影响人群:中国消费者(泄露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地址、购物偏好、消费金额等)
?事件经过
1️⃣数据泄露
2025 年 5 月,Dior 系统遭未授权访问,大量中国用户数据外泄。Dior 事后短信通知用户,提醒防范诈骗,并聘请网络安全专家介入调查。
2️⃣监管调查
上海公安网安部门介入,发现 Dior 存在多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的行为。
❌Dior 三大违规行为
1️⃣跨境传输违规
法律要求(PIPL):第 38 条:需通过安全评估 / 签订标准合同 / 获得认证
Dior 具体问题:未履行任何程序,直接传数据至法国总部
2️⃣未取得单独同意
法律要求(PIPL):第 39 条:需明确告知用途并获 “单独同意”
Dior 具体问题:未告知用户数据出境,未获同意
3️⃣安全措施不足
法律要求(PIPL):第 51 条:需加密、去标识化等
Dior 具体问题:未加密、未去标识化,内部控制薄弱
✅Dior 做得对的地方
泄露后及时通知用户和监管机构,聘请外部专家调查并启动内部整改,符合 PIPL 第 57 条 “事件响应” 要求。
⚖️法律后果
行政处罚(具体金额未公开)。PIPL 罚则参考:一般违规最高 100 万元罚款;严重违规最高 5000 万元或年营业额 5%+ 责任人处罚。
?关键教训(外资企业必看!)
1️⃣跨境传输必须合规:提前评估安全评估 / 标准合同 / 认证三选一流程,严格执行!
2️⃣“单独同意” 是硬性要求:普通同意无效!需明确告知接收方、用途、用户权利等。
3️⃣技术措施不能省:加密、去标识化是法律要求,不仅是 “最佳实践”。
4️⃣事件响应要快且透明:及时通知用户 + 监管机构,主动承担责任保护品牌信誉。
5️⃣合规是持续过程:定期审查制度、培训员工、更新技术,不能一劳永逸。
?总结
Dior 案例表明:
1️⃣再大的企业也可能因“程序疏忽”踩雷!
2️⃣PIPL是数据安全的“路线图”,而非可选指南。
3️⃣预防>补救,合规体系需扎根日常运营!
#数据合规 #PIPL #跨境电商 #Dior案例 #外资企业 #网络安全 #个人信息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