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整体框架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架构由通信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两大核心构成,支撑\"人-车-路-云\"全域连接与协同。通信网络包含5G/5G-A蜂窝网络、C-V2X直连通信、卫星通信三大无线网络和基础设施数据传输有线网络,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连接能力。算力基础设施通过端-边-云分级部署提供协同计算能力,结合算网融合服务实现资源智能调度。
通信网络体系:5G蜂窝网络提供广域高速连接,C-V2X实现低时延直连通信,卫星通信弥补覆盖盲区,基础设施网络支撑路侧数据传输。
计算能力架构:端侧算力处理实时任务,边缘算力提供区域协同,云端算力承担复杂计算,三级算力通过网络协同调度。
二、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际组织加速标准协同,主要国家积极布局。我国在5G-V2X融合应用、路侧设施部署等方面全球领先,2025年乘用车新车网联渗透率超80%,5G基站达459.8万个,RSU部署超1.1万台。
国际进展:3GPP、SAE、5GAA等组织推动标准制定;美欧韩通过重大项目加速技术落地。
国内优势: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形成完整标准体系,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
技术趋势:网联通信从基础连接向服务化升级,与汽车发展形成螺旋上升的共生关系。
三、发展需求与挑战
面向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对网络提出\"长周期可用、稳定可靠、多场景适配、高安全可信\"的综合需求。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迭代与汽车长周期的匹配问题、高可靠传输要求、全域覆盖需求、算力协同瓶颈以及安全风险防护。
需求升级:从基础连接到支持L4/L5自动驾驶的高性能需求。
核心挑战:跨行业协同不足、基础设施覆盖不全、商业模式不清晰、安全防护难度大。
发展模式:采取\"成熟技术应用\"与\"前沿技术探索\"双轮驱动策略。
四、2030年总体发展目标
构建\"泛在接入、能力协同、安全可信\"的立体化网络体系,具体目标包括:
五、分领域技术发展路线
(一)通信网络发展路径
(二)算力基础设施演进
(三)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六、实施保障与产业协同
实现2030年目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跨行业协同、加速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开展标准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和安全性提升等工作,形成产业合力。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 #汽车 #报告 #行业研究 #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架构由通信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两大核心构成,支撑\"人-车-路-云\"全域连接与协同。通信网络包含5G/5G-A蜂窝网络、C-V2X直连通信、卫星通信三大无线网络和基础设施数据传输有线网络,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连接能力。算力基础设施通过端-边-云分级部署提供协同计算能力,结合算网融合服务实现资源智能调度。
通信网络体系:5G蜂窝网络提供广域高速连接,C-V2X实现低时延直连通信,卫星通信弥补覆盖盲区,基础设施网络支撑路侧数据传输。
计算能力架构:端侧算力处理实时任务,边缘算力提供区域协同,云端算力承担复杂计算,三级算力通过网络协同调度。
二、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际组织加速标准协同,主要国家积极布局。我国在5G-V2X融合应用、路侧设施部署等方面全球领先,2025年乘用车新车网联渗透率超80%,5G基站达459.8万个,RSU部署超1.1万台。
国际进展:3GPP、SAE、5GAA等组织推动标准制定;美欧韩通过重大项目加速技术落地。
国内优势: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形成完整标准体系,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
技术趋势:网联通信从基础连接向服务化升级,与汽车发展形成螺旋上升的共生关系。
三、发展需求与挑战
面向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对网络提出\"长周期可用、稳定可靠、多场景适配、高安全可信\"的综合需求。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迭代与汽车长周期的匹配问题、高可靠传输要求、全域覆盖需求、算力协同瓶颈以及安全风险防护。
需求升级:从基础连接到支持L4/L5自动驾驶的高性能需求。
核心挑战:跨行业协同不足、基础设施覆盖不全、商业模式不清晰、安全防护难度大。
发展模式:采取\"成熟技术应用\"与\"前沿技术探索\"双轮驱动策略。
四、2030年总体发展目标
构建\"泛在接入、能力协同、安全可信\"的立体化网络体系,具体目标包括:
五、分领域技术发展路线
(一)通信网络发展路径
(二)算力基础设施演进
(三)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六、实施保障与产业协同
实现2030年目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跨行业协同、加速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开展标准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和安全性提升等工作,形成产业合力。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 #汽车 #报告 #行业研究 #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