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经理的上半场大概是:在某个垂直领域熟悉基本的流程,有行业的浅层know-how,做出过几个落地的产品“作品”,有自己做事的一套流程。
但是上半场持续进行,一直做执行、接需求、浅层思考,可能就会一直停在这里了。
因为下半场,比拼的不再是落地执行,也是在复杂情况下能否理清【产品主线】、【生产关系】、【各方利益】,从而做到精准的判断。
【产品主线】:产品的真正用户是谁,为他们这个产品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比如,tob产品是真正用户是公司的管理层,他们需要将自己的意志用产品的方式刚性执行,从而保证一线人员可以完全按照制定的sop落地。所以和这件事相关的降本、提效都是有价值的,反之都是没有价值的。
【生产关系】:明确了主线,就要清楚谁才是真正代表了管理层的意志(因为大部分管理层不会自己提需求),以及需要和谁合作把这个局攒起来。
【各方利益】:有合作就有利益,各方都想在这里讲什么故事才能互利共赢,也是要慢慢磨合、拆解、讨论、达成共识的。
三者齐全才有可能让这个产品,用性价比最高的方式跑起来,再去螺旋向上迭代。所有的开发也才会在产品的指挥下,每一个工时都投入的有意义。运营也可以在最小闭环中暴露问题,为后续的迭代产生强有力的佐证。
和这个思路相反的就是【完美主义】,下篇继续说,为什么一个【完美主义】的产品经理很要命。
与君共勉!
#产品经理 #记录吧就现在
但是上半场持续进行,一直做执行、接需求、浅层思考,可能就会一直停在这里了。
因为下半场,比拼的不再是落地执行,也是在复杂情况下能否理清【产品主线】、【生产关系】、【各方利益】,从而做到精准的判断。
【产品主线】:产品的真正用户是谁,为他们这个产品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比如,tob产品是真正用户是公司的管理层,他们需要将自己的意志用产品的方式刚性执行,从而保证一线人员可以完全按照制定的sop落地。所以和这件事相关的降本、提效都是有价值的,反之都是没有价值的。
【生产关系】:明确了主线,就要清楚谁才是真正代表了管理层的意志(因为大部分管理层不会自己提需求),以及需要和谁合作把这个局攒起来。
【各方利益】:有合作就有利益,各方都想在这里讲什么故事才能互利共赢,也是要慢慢磨合、拆解、讨论、达成共识的。
三者齐全才有可能让这个产品,用性价比最高的方式跑起来,再去螺旋向上迭代。所有的开发也才会在产品的指挥下,每一个工时都投入的有意义。运营也可以在最小闭环中暴露问题,为后续的迭代产生强有力的佐证。
和这个思路相反的就是【完美主义】,下篇继续说,为什么一个【完美主义】的产品经理很要命。
与君共勉!
#产品经理 #记录吧就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