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科技投资需求大,增速快,但投资范围高度集中,亟需拓展。2023年, 我国针对气候科技的投资达到6.3万亿人民币,贡献了中国GDP增量的40%,但投资主要集中于可再生能源、电网、储能、电动汽车等领域,大量减排空间尚未被激活。
气候科技初创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将成为技术突破的主要动力。若在2050年实现零碳,那么届时需要部署和应用的气候科技,当前约有一半还处于研发阶段。初创企业作为创新生态系统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新生力量,对于所处行业的技术变革意义重大。气候融资市场基本建立,但初创企业资金来源仍存在拓展空间。我国已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方案兼备的绿色金融体系,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的气候融资市场机制日臻成熟。然而,当前主流的气候融资机制对于初创企业的适配性有限,更为灵活的融资渠道仍需拓宽。
气候科技初创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将成为技术突破的主要动力。若在2050年实现零碳,那么届时需要部署和应用的气候科技,当前约有一半还处于研发阶段。初创企业作为创新生态系统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新生力量,对于所处行业的技术变革意义重大。气候融资市场基本建立,但初创企业资金来源仍存在拓展空间。我国已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方案兼备的绿色金融体系,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的气候融资市场机制日臻成熟。然而,当前主流的气候融资机制对于初创企业的适配性有限,更为灵活的融资渠道仍需拓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