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一季中稻高温热害防控技术建议
(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22年8月9日发布)
对于我省水稻生产而言,8月20日前,大部分一季中稻处于孕穗-抽穗期,对高温天气较为敏感。为降低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造成的影响,现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技术措施:
1、灌溉深水
抽穗开花期若遭遇日均平温度≥30℃,日最高温度≥35℃天气时,可采取深水灌溉(水层8~10厘米),调节田间小气候,降低冠层温度缓解高温热害。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日灌夜排的方式。高温过后,应采取湿润灌溉,起到养根壮秆预防倒伏的作用。
2、追施粒肥
适时追施穗粒肥,壮苗抗逆防衰。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补追1次粒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减少颖花退化,促进正常灌浆结实。
3、补偿栽培减灾措施
(1)喷施叶面肥
分别于抽穗扬花期及7天后喷施叶面肥,每次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30公斤叶面喷施,防止后期叶片早衰。
(2)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抽穗扬花期若遭遇高温天气,分别于抽穗前1天和抽穗后第3天两次叶面喷施0.15 mg L-1油菜素内酯或者500 μmol L-1水杨酸等外源调节物质,可防止功能叶和颖花受到损伤,稳定结实率。
(3)蓄留再生稻
对于高温危害较为严重,结实率在20%以下、亩产不到100公斤,栽插水稻品种再生能力较强的田块,应于8月20日前割茬蓄留再生稻。收割时应控制留茬高度,早割的留低茬,晚割的留高茬(不超过40厘米);割茬越早越好,同时要加强再生稻田间管理,确保再生季安全齐穗并获得较高的产量。
4、加强病虫害防控
要采取“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方针,加强病虫情测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强化抽穗期前后病虫的总体防治。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病虫害。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