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履带  带式称重给煤机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再制造产业加速前行,企业能力认证助力飞跃!让您的企业成为行业的领航者!

   日期:2023-08-09 14:15: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30    评论:0    

利好政策频出

再制造产业迎来新发展

加快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强化再制造企业认证

国家政策

发展现状

能力证书

01 / 




政策支持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1

如何理解“再制造”?

再制造是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设备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再制造目的明确,即通过报废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再制造产品与新品相比可以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曾说:“再制造可使废旧资源中蕴含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缓解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的矛盾,减少大量的失效、报废产品对环境的危害,是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最佳形式和首选途径,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再制造工程高度契合了国家构建循环经济的战略需求,并为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大力开展绿色再制造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再制造””≠维修、翻新

1.再制造不等于维修

维修的对象是有故障的产品,其设备和技术一般相对落后,维修后的产品多数在质量和性能上难以达到原机新品水平。”徐滨士院士指出,“再制造的最大特点是将大量同类报废产品回收,利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批量化修复,所获得的产品在技术性能和质量上都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机新品的水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再制造不等于翻新

再制造绝不是“翻新”,再制造产品不能冠以“二手货”。再制造是一个富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过程。借助专用设备、特殊的加工工艺,以及创新的表面工程技术,再制造与翻新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再制造产品是有标准的,而翻新没有。真正的再制造产品不仅产品质量完全等同于新品,还顺应了绿色、循环、低碳的消费理念和国际潮流。

以上这些误区的形成,一方面与正面宣传不到位、长期形成的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与行业的自律性不够有很大关系。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等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及再制造业的理解。

2

我国再制造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

全国再制造技术标准委员会秘书长张伟表示,再制造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估算超过2000亿美元,我国再制造产业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培育了上千家再制造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汽车零部件、冶金动力装备和工程机械是迄今为止最活跃的再制造行业,相应企业数量分别占我国再制造产业的34.3%、21.6%、15.6%。在“碳中和”目标下,再制造产业规模将会快速提升,给再制造产品带来全新的增长空间。

3

再制造产业获国家“接力”部署,产业规模将加速提升

国家层面先后出台50余项相关政策法规、近30项专项政策文件、40多个国家标准规范。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点领域。

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律范畴进行规范。

2010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 11 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再制造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实现再制造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努力将再制造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2021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部署了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等五大重点工程和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六大重点行动。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推进产品认定,促进再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均对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做出部署。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均对再制造产业做出安排。

政策支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国内再制造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为再制造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再制造产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02 / 




开展再制造企业能力认定工作有利于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引导再制造产品消费,推动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机电再制造发展现状


我国机电产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报废及老旧机电产品资源化利用的最佳形式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培育再制造产业发展,2009年以来,组织开展了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产品认定、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工作,逐步深化了业界发展再制造的理念和认识,规范了再制造生产,引导了再制造消费。当前,我国再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以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中国特色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

冶金设备再制造产业


随着国家对钢铁产能的总体控制,钢铁行业将由新建为主转向升级改造、提产降耗和新技术应用为的发展模式。这为我国冶金设备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必将催生冶金设备再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但是,目前对于再制造的认知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没有形成完整的再制造概念。在设备的性能方面研发投入较少,设备的再制造也停留在简单维修阶段。

冶金设备维修改造行业标准、规范不健全,对从事再制造行业企业来说,没有准入门槛,对企业规模、设备和技术能力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认证,导致不具备服务能力的企业残次项目影响整个市场,降低了客户的认可度。对于产品来说,由于再制造很难以原生产执行标准保持一致,从而导致产品质量、性能和价值无法统一认定,给制造商和用户都造成较大的困扰。很多用户宁可使用新的设备,也不愿意接受维修、翻新或者改造的设备。

一方面需要对从事该行业的企业设定标准门槛,对企业的人员结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设备加工能力、企业管理水平、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认定,颁布相应的行业或者国家认证标准,例如将中机维协冶金分会发布的团体标准 T/CAMER 005-2020《冶金设备运维、维修与改造企业服务能力评价规范》等企业能力评价规范上升为行业或者国家标准。为企业设定门槛,来提高再制造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技术含量;另一方面需要对冶金专用设备再制造编制改造要求、过程控制和验收标准,

给冶金设备的再制造做出清晰的解释,并对再制造应达到的目的进行界定,同时建立冶金设备再制造的过程控制和验收标准,确保再制造产品在性能、效率或者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全部或某一方面超过原产品。提高再制造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动新兴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推广应用。

通过协会联合政府推动建立千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优秀企业帮助和扶持,通过奖励优秀的企业,设立标准、树立模仿、建立标杆,并且对于优秀项目在开发资金上给予扶持和激励,引导企业进行深入开发和跨界发展。

再制造企业能力认证


从中国国内市场来看,再制造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国不缺再制造技术,缺的是社会认可度”。而社会认可度从何而来?优质的产品、诚信的企业是最好的宣传。

缺乏市场准入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合格的翻修产品冒充合格的再制造产品进入售后服务市场,不仅影响了正规再制造产品的销售,也使真正的再制造企业没有市场竞争优势,导致市场混乱。继续深入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工作,引导市场认知认可。加快建立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再制造标准体系,制订完善再制造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生产管理等标准。

支持信誉好、再制造能力强的企业,制定再制造产品质量评价及认证标准,开展再制造产品及过程认证技术研究和进行再制造企业的认证示范,可以保证再制造产品质量、规范再制造行业、保障消费者权益、为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认证采信。促进再制造行业规范发展。

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工作有利于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引导再制造产品消费,推动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各相关单位应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开展再制造企业、产品认定申报、推荐、认定评价等管理工作。

03 / 




关于中国机电装备再制造企业能力证书

中国机电装备再制造企业

能力证书介绍



为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技术水平、质量管理及企业能力提升,推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及工信部《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节〔2022〕88号)等文件精神,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与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机电装备再制造企业能力评定和再制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该认证是在再制造产品认定的基础上,对从事再制造行业企业能力的一项全面评价。认证将按照产品分类,对企业的再制造能力进行认证。

该认证是再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资质,能够为企业带来一系列的优势。提高企业形象:认证标志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加市场机会:认证可以打开新的销售市场。提高产品质量:认证可以规范企业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风险:认证可以防范企业的法律和商业风险。总之,再制造企业能力证书是企业规范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利益的重要手段。再制造企业能力证书就是对企业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行评估和认证的重要标志。相关企业应抓紧机遇,尽快申办!

申报条件及流程


(一)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覆盖申请的业务范围。 

(二)从事机电装备再制造3年及以上。 

(三)建立再制造质量管理体系,制订适合本单位需要的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管理体系文件。 

(四)应具有固定的从事再制造的生产场。具有旧件回收或在 役再制造渠道。 

(五)应有开展再制造必要的加工和检验手段、必备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设备,环境条件应满足要求。 

(六)人员能力应当满足下列条件:1、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应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对再制造质量、安全和技术性能负责。2、有相应的技术、管理等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应满足生产要求,质量检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证书,从事特殊工种人员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技术规范及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七)应具备满足再制造生产的标准及技术文件。 

(八)应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客户服务上有相应措施。 

(九)具有创新能力,满足绿色再制造要求等。

申报流程:申请→受理→评审(资料审查、现场评审)→审批→发证→公告(整体流程约1-3个月,需加急办理的可与协会协商处理)

证书样本


申报咨询:

刘老师:15031180999   15131150999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