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我国电力市场的模式选择
一、我国电力市场现状与挑战
1.电力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电力工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电网建设持续升级,装机容量逐步扩大,负荷需求稳步增长。然而,当前面临以下核心挑战:
(1)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多数省(区、市)电力供应与需求匹配压力较大。
(2)灵活性资源稀缺:电源结构灵活性不足,难以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运行。
(3)输电断面阻塞问题突出:电网中存在较多输电瓶颈,影响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
(4)“双高”局面:新能源高占比与高电力电子设备渗透率叠加,对市场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2.未来发展趋势
(1)局部市场扩大与融合:逐步推进区域市场互联,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2)国情结合国际经验:借鉴国外典型模式,同时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经济制度、资源禀赋及能源安全需求。
二、电力市场模式选择的六项统一原则
1.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
(1)市场机制主导:
① 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合理反映电力供应成本与供求关系。
② 推动省间市场壁垒开放,加强省间与省内市场协同。
(2)资源配置目标:
① 提升能源资源跨区域配置效率,增强市场整体效益。
2.政府主导下稳步推进,坚持统一规划与有效监管
(1)政府角色定位:
① 统筹制定市场建设方案,强化对市场主体竞争行为的科学监管。
② 确保电网公平开放,维护市场秩序。
(2)实施路径:
① 立足国情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注重平稳过渡。
② 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
3.促进新能源消费与电力系统高效协调
(1)“双碳”目标导向:
① 通过机制设计发挥新能源边际成本优势,激励常规机组调峰。
② 推动新能源充分消纳,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4.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市场与调度衔接:
① 强化电力现货市场运营与调度规程的协同性。
② 由电网调度机构主导市场实时运行,确保电网安全。
(2)信息安全保障:
① 高度关注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潜在风险。
5.增强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1)市场化调节手段:
① 扩大峰谷价差,引导火电灵活性改造、抽蓄储能应用及需求侧响应。
② 完善补偿机制,对市场主体因系统调整产生的成本给予经济补偿。
#电力交易 #电网 #电力 #电力交易员 #交易员#金融#转行#求职 #碳中和碳达峰 #电厂
一、我国电力市场现状与挑战
1.电力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电力工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电网建设持续升级,装机容量逐步扩大,负荷需求稳步增长。然而,当前面临以下核心挑战:
(1)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多数省(区、市)电力供应与需求匹配压力较大。
(2)灵活性资源稀缺:电源结构灵活性不足,难以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运行。
(3)输电断面阻塞问题突出:电网中存在较多输电瓶颈,影响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
(4)“双高”局面:新能源高占比与高电力电子设备渗透率叠加,对市场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2.未来发展趋势
(1)局部市场扩大与融合:逐步推进区域市场互联,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2)国情结合国际经验:借鉴国外典型模式,同时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经济制度、资源禀赋及能源安全需求。
二、电力市场模式选择的六项统一原则
1.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
(1)市场机制主导:
① 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合理反映电力供应成本与供求关系。
② 推动省间市场壁垒开放,加强省间与省内市场协同。
(2)资源配置目标:
① 提升能源资源跨区域配置效率,增强市场整体效益。
2.政府主导下稳步推进,坚持统一规划与有效监管
(1)政府角色定位:
① 统筹制定市场建设方案,强化对市场主体竞争行为的科学监管。
② 确保电网公平开放,维护市场秩序。
(2)实施路径:
① 立足国情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注重平稳过渡。
② 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
3.促进新能源消费与电力系统高效协调
(1)“双碳”目标导向:
① 通过机制设计发挥新能源边际成本优势,激励常规机组调峰。
② 推动新能源充分消纳,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4.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市场与调度衔接:
① 强化电力现货市场运营与调度规程的协同性。
② 由电网调度机构主导市场实时运行,确保电网安全。
(2)信息安全保障:
① 高度关注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潜在风险。
5.增强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1)市场化调节手段:
① 扩大峰谷价差,引导火电灵活性改造、抽蓄储能应用及需求侧响应。
② 完善补偿机制,对市场主体因系统调整产生的成本给予经济补偿。
#电力交易 #电网 #电力 #电力交易员 #交易员#金融#转行#求职 #碳中和碳达峰 #电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