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咱们国家的能源系统趋近于电力系统,这句话大家仔细品,我认为这是所有人都需要知道的一点。
发电和用电的新能源化,大白话就是少用甚至不用煤炭石油,能用电的都用电就行了。
但是随着高比例的新能源电力进入电网,和高比例电气化设备的大量使用,这种“双高”问题,会导致我们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挑战。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新能源电,它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你像太阳能,白天发电晚上不发电,晴天发电多,阴天发电少,像风力发电,风大发电就多,风小发电就少,这些电还都有季节性,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不像煤炭石油那么集中可控,因此它会快速消耗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
另外一头的用电端,随着数量众多的新能源、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等接入,电力系统信息感知能力不足,现有调控手段没法做到全面可观、可测、可控,调控系统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要求。
再一个,咱们现在的电力调度还是以常规煤电为主的计划调度机制,还不能适应电力市场环境下,交易计划频繁调整,不能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条件下源网荷储“多向互动”的灵活变化。
那要怎么解决这个双高难题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电力系统要有非常强的调节和消纳能力,因此就得对现有的电力系统进行深度改革。
在2021年3月15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电力发展作出了系统阐述,首次提出我们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
新型电力系统要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个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
具体要如何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我强烈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解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这张图,咱们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路径,从现在一直持续到2060年,2030年、2045年、2060年是3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从现在到2030年是加速转型期,2030-2045是总体形成期,2045
发电和用电的新能源化,大白话就是少用甚至不用煤炭石油,能用电的都用电就行了。
但是随着高比例的新能源电力进入电网,和高比例电气化设备的大量使用,这种“双高”问题,会导致我们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挑战。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新能源电,它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你像太阳能,白天发电晚上不发电,晴天发电多,阴天发电少,像风力发电,风大发电就多,风小发电就少,这些电还都有季节性,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不像煤炭石油那么集中可控,因此它会快速消耗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
另外一头的用电端,随着数量众多的新能源、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等接入,电力系统信息感知能力不足,现有调控手段没法做到全面可观、可测、可控,调控系统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要求。
再一个,咱们现在的电力调度还是以常规煤电为主的计划调度机制,还不能适应电力市场环境下,交易计划频繁调整,不能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条件下源网荷储“多向互动”的灵活变化。
那要怎么解决这个双高难题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电力系统要有非常强的调节和消纳能力,因此就得对现有的电力系统进行深度改革。
在2021年3月15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电力发展作出了系统阐述,首次提出我们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
新型电力系统要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个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
具体要如何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我强烈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解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这张图,咱们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路径,从现在一直持续到2060年,2030年、2045年、2060年是3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从现在到2030年是加速转型期,2030-2045是总体形成期,2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