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55种药品全部采购成功,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斩获拟中选资格,标志着国内药品集采已累计覆盖490种药品。此次集采因规则优化与市场格局变动,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本轮集采中,本土药企表现亮眼,石四药集团以12个产品14个品规的中标成绩成为“大赢家”,涵盖二羟丙茶碱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多个临床常用品种。其中二羟丙茶碱注射剂竞争尤为激烈,48家企业参与竞标,最终石四药与石药系企业等12家入围,该品种2024年国内院内市场规模达6.5亿元。
此外,九典制药的达格列净片、华纳药厂的盐酸贝尼地平片、康恩贝的腺苷钴胺胶囊等均成功中标。以九典制药为例,其达格列净片2024年底才获批,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已达4693.59万元,此次中标将进一步打开市场。华东医药、齐鲁制药等6家企业则拿下卵巢癌治疗药奥拉帕利口服剂型的中选资格。
与本土药企的活跃形成对比,外资原研药此次普遍“陪跑”。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法博的罗沙司他等原研品种均未中选,其中罗沙司他作为肾性贫血治疗领域“销冠”,2023年销售额超20亿元,最终由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等12家国内药企瓜分市场。
雅培、诺华、拜耳等外企大多放弃报价或维持原价,主要源于集采规则优化——不再单纯以最低价中标,而是设定“低价声明”机制,要求最低价企业解释报价合理性,同时将协议采购量定在60%-80%,剩余份额允许医院自主选择。外资企业多选择退守非带量市场,保留部分定价权。
此次集采以“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为核心原则,首次允许医疗机构“按厂牌报量”,让临床需求与供应更匹配。竞争最激烈的9个品种竞标企业超20家,最终入围上限仅10家,淘汰率超50%。
值得关注的是,占据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七成市场的东阳光药业意外落选,其111.2万片的医院报量将由报价仅为市场价40%的湖南慧泽、成都第一制药承接,抗流感药市场格局将重塑。中信证券指出,随着质量监管加强,仿创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集中。
目前拟中选结果已进入公示阶段,采购周期将持续至2028年底。这场覆盖抗感染、肿瘤、糖尿病等多领域的集采,既为患者带来降价红利,也推动着医药行业向“质量优先、理性竞争”转型。
#第十一批国采 #医药行业动态 #药企中标 #原研药 #药品集采
本轮集采中,本土药企表现亮眼,石四药集团以12个产品14个品规的中标成绩成为“大赢家”,涵盖二羟丙茶碱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多个临床常用品种。其中二羟丙茶碱注射剂竞争尤为激烈,48家企业参与竞标,最终石四药与石药系企业等12家入围,该品种2024年国内院内市场规模达6.5亿元。
此外,九典制药的达格列净片、华纳药厂的盐酸贝尼地平片、康恩贝的腺苷钴胺胶囊等均成功中标。以九典制药为例,其达格列净片2024年底才获批,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已达4693.59万元,此次中标将进一步打开市场。华东医药、齐鲁制药等6家企业则拿下卵巢癌治疗药奥拉帕利口服剂型的中选资格。
与本土药企的活跃形成对比,外资原研药此次普遍“陪跑”。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法博的罗沙司他等原研品种均未中选,其中罗沙司他作为肾性贫血治疗领域“销冠”,2023年销售额超20亿元,最终由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等12家国内药企瓜分市场。
雅培、诺华、拜耳等外企大多放弃报价或维持原价,主要源于集采规则优化——不再单纯以最低价中标,而是设定“低价声明”机制,要求最低价企业解释报价合理性,同时将协议采购量定在60%-80%,剩余份额允许医院自主选择。外资企业多选择退守非带量市场,保留部分定价权。
此次集采以“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为核心原则,首次允许医疗机构“按厂牌报量”,让临床需求与供应更匹配。竞争最激烈的9个品种竞标企业超20家,最终入围上限仅10家,淘汰率超50%。
值得关注的是,占据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七成市场的东阳光药业意外落选,其111.2万片的医院报量将由报价仅为市场价40%的湖南慧泽、成都第一制药承接,抗流感药市场格局将重塑。中信证券指出,随着质量监管加强,仿创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集中。
目前拟中选结果已进入公示阶段,采购周期将持续至2028年底。这场覆盖抗感染、肿瘤、糖尿病等多领域的集采,既为患者带来降价红利,也推动着医药行业向“质量优先、理性竞争”转型。
#第十一批国采 #医药行业动态 #药企中标 #原研药 #药品集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