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子们!公司买设备不想一次性掏钱,选分期付款,分录可比直接付款复杂点~涉及 “未确认融资费用”(简单说就是分期的利息成本),3 步讲清全流程,收藏备用不踩坑!
? 先明确:分期付款核心逻辑
不像直接付全款记 “银行存款”,分期要先确认 “固定资产” 和 “长期应付款”(总共要付的钱),再把分期产生的 “利息成本”(未确认融资费用)慢慢摊销,别漏算这部分费用!
? 第一步:购入设备(取得发票时)
假设买一台设备,总价 10 万(含进项税 1.3 万),分 3 期付,当时就拿到发票,分录:
借:固定资产 — 设备 8.7 万(10 万 - 1.3 万)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 万
借:未确认融资费用 0.5 万(分期产生的利息成本,按实际利率算)
贷:长期应付款 10.5 万(总共要付的钱:设备款 + 利息)
? 小提醒:“未确认融资费用” 是 “长期应付款” 的抵减项,算的是分期比全款多花的利息,别忘记这笔!
? 第二步:分期支付设备款(每次付款时)
比如每月付 3.5 万(10.5 万 ÷3),银行转账付款,分录:
借:长期应付款 3.5 万
借:财务费用 0.17 万(当月摊销的利息,0.5 万 ÷3≈0.17 万)
贷:银行存款 3.5 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0.17 万
关键:每次付款都要冲减 “长期应付款”,同时摊销一部分 “未确认融资费用” 到 “财务费用”,别只记付款不摊销!
✨ 第三步:单独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若需按月摊销)
如果付款和摊销不同步,比如月底集中摊销当月利息,分录:
借:财务费用 0.17 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0.17 万
(直到 “未确认融资费用” 全部摊销完,余额为 0,此时 “长期应付款” 也刚好付完)
? 3 个避坑提醒
别漏 “进项税”:只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就能抵扣进项税,记 “应交税费”,别全算进固定资产成本;
“未确认融资费用” 必摊销:不管是付款时一起摊,还是单独摊,都要转到 “财务费用”,不然利润会多算;
金额要对齐:“长期应付款” 总额 = 设备款 + 未确认融资费用,每次付款 + 摊销后,两个科目的余额要同步减少!
#设备分期付款分录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财务费用 #会计干货 #企业采购做账 #职场会计
? 先明确:分期付款核心逻辑
不像直接付全款记 “银行存款”,分期要先确认 “固定资产” 和 “长期应付款”(总共要付的钱),再把分期产生的 “利息成本”(未确认融资费用)慢慢摊销,别漏算这部分费用!
? 第一步:购入设备(取得发票时)
假设买一台设备,总价 10 万(含进项税 1.3 万),分 3 期付,当时就拿到发票,分录:
借:固定资产 — 设备 8.7 万(10 万 - 1.3 万)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 万
借:未确认融资费用 0.5 万(分期产生的利息成本,按实际利率算)
贷:长期应付款 10.5 万(总共要付的钱:设备款 + 利息)
? 小提醒:“未确认融资费用” 是 “长期应付款” 的抵减项,算的是分期比全款多花的利息,别忘记这笔!
? 第二步:分期支付设备款(每次付款时)
比如每月付 3.5 万(10.5 万 ÷3),银行转账付款,分录:
借:长期应付款 3.5 万
借:财务费用 0.17 万(当月摊销的利息,0.5 万 ÷3≈0.17 万)
贷:银行存款 3.5 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0.17 万
关键:每次付款都要冲减 “长期应付款”,同时摊销一部分 “未确认融资费用” 到 “财务费用”,别只记付款不摊销!
✨ 第三步:单独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若需按月摊销)
如果付款和摊销不同步,比如月底集中摊销当月利息,分录:
借:财务费用 0.17 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0.17 万
(直到 “未确认融资费用” 全部摊销完,余额为 0,此时 “长期应付款” 也刚好付完)
? 3 个避坑提醒
别漏 “进项税”:只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就能抵扣进项税,记 “应交税费”,别全算进固定资产成本;
“未确认融资费用” 必摊销:不管是付款时一起摊,还是单独摊,都要转到 “财务费用”,不然利润会多算;
金额要对齐:“长期应付款” 总额 = 设备款 + 未确认融资费用,每次付款 + 摊销后,两个科目的余额要同步减少!
#设备分期付款分录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财务费用 #会计干货 #企业采购做账 #职场会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