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自“十三五”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年实现翻番。

01
主要目标
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推动行业、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形成全国推进机器人应用的浓厚氛围。

工业机器人驱动因素
人工替代、国产替代、技术升级

产业链
上游核心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集成

五金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1.自动化生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生产在五金行业中越来越重要。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减少人为错误。
2.数据驱动的决策
数字化转型使得五金企业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通过实时监控生产过程、销售数据分析和市场趋势预测,企业可以做出战略性的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供应链优化
数字化转型使得五金企业能够更好的管理供应链,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和协同管理。通过物料需求设计、供应商管理和库存控制等功能,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减少库存成本、提高交付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4.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
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五金企业提供更灵活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通过连接设备和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和监控能力。云计算还提供了更便捷的数据存储和共享方式,方便企业的合作和协同。
5.客户体验升级
数字化转型使得五金企业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供在线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可以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增强客户忠诚度和口碑。
6.新兴技术应用
五金行业也积极探索应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设计和生产效率,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开拓新的市场机会。

01
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
鼓励产用共建机器人应用领域创新联合体、创新中心等创新机构。支持用户单位参与机器人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开展“一条龙”应用创新。鼓励产用共同参与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揭榜”推进活动。完善机器人技术支撑服务。

02
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
建设家用、商业等场景化应用体验中心和具备机器人应用技术标准试验验证、质量检测、创新孵化等能力试验验证中心。

03
加快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
依托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建立跨行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合作机制。针对待定行业准入要求,加强机器人特殊安全要求和检测方法标准规范,推动机器人应用标准国际化合作。

04
开展行业和区域“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各行业机器人产品创新和应用示范推广。指导和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地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本地起“机器人+”应用行动。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开发开放机器人成熟、新兴和潜在应用场景,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05
搭建“机器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
建设“机器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在成熟应用领域,遴选一批标杆企业和典型场景。在新兴应用和潜在需求领域,探索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征集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发布机器人重点技术和产品推广目录,推广线上应用展示样板间。
五金企业应积极采用这些趋势,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的变化。
▼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