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结构与混凝土基础连接灌浆详解
1. 灌浆料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
高强度与流动性:灌浆料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通常≥50MPa)和自流平性能,确保在狭窄空间内充分填充。
微膨胀特性:补偿硬化收缩,避免空隙,而普通混凝土可能收缩导致连接不密实。
快速硬化:早期强度高,缩短工期,适合快速承载需求。
2. 流动度测试方法
标准试验:使用截锥圆模(上口70mm,下口100mm,高60mm),灌满后提起,测量浆料铺展直径,需≥260mm(依据GB/T50448)。
3. 压力灌浆操作与设备
设备:采用螺杆泵或活塞泵,配合搅拌机。
操作要点:控制压力(通常0.2-0.5MPa),从低位注入,避免气穴,确保连续灌浆直至溢出。
4. 特殊环境养护措施
雨天:覆盖防水布,必要时暂停施工。
低温:使用加热毯、暖棚,或掺加防冻剂,保持环境温度≥5℃。
5. 密实度检测技术
敲击法:空洞处声音沉闷,需修补。
超声波检测:布置传感器测量声波速,速度异常表明缺陷。
6. 裂缝处理方案
细小裂缝:不影响结构时可密封处理。
较大裂缝:压力注环氧树脂或凿除后重新灌浆。
7. 灌浆料类型选择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通用型,适用于厂房、设备基础。
环氧树脂灌浆料:耐腐蚀、耐高温,用于化工厂、海洋工程。
8. 水灰比影响与优化
范围:通常0.12-0.18,过低导致流动性差,过高降低强度。
控制:严格按产品说明,使用量具准确配比。
9. 微膨胀的作用
补偿收缩:防止硬化过程中体积收缩,确保与基础及钢结构的紧密粘结。
10. 灌浆层厚度与荷载传递
厚度范围:一般20-50mm,设计时考虑荷载大小及分布。
荷载传递:通过灌浆层的抗压强度和与钢结构的粘结力传递至基础。
1. 灌浆料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
高强度与流动性:灌浆料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通常≥50MPa)和自流平性能,确保在狭窄空间内充分填充。
微膨胀特性:补偿硬化收缩,避免空隙,而普通混凝土可能收缩导致连接不密实。
快速硬化:早期强度高,缩短工期,适合快速承载需求。
2. 流动度测试方法
标准试验:使用截锥圆模(上口70mm,下口100mm,高60mm),灌满后提起,测量浆料铺展直径,需≥260mm(依据GB/T50448)。
3. 压力灌浆操作与设备
设备:采用螺杆泵或活塞泵,配合搅拌机。
操作要点:控制压力(通常0.2-0.5MPa),从低位注入,避免气穴,确保连续灌浆直至溢出。
4. 特殊环境养护措施
雨天:覆盖防水布,必要时暂停施工。
低温:使用加热毯、暖棚,或掺加防冻剂,保持环境温度≥5℃。
5. 密实度检测技术
敲击法:空洞处声音沉闷,需修补。
超声波检测:布置传感器测量声波速,速度异常表明缺陷。
6. 裂缝处理方案
细小裂缝:不影响结构时可密封处理。
较大裂缝:压力注环氧树脂或凿除后重新灌浆。
7. 灌浆料类型选择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通用型,适用于厂房、设备基础。
环氧树脂灌浆料:耐腐蚀、耐高温,用于化工厂、海洋工程。
8. 水灰比影响与优化
范围:通常0.12-0.18,过低导致流动性差,过高降低强度。
控制:严格按产品说明,使用量具准确配比。
9. 微膨胀的作用
补偿收缩:防止硬化过程中体积收缩,确保与基础及钢结构的紧密粘结。
10. 灌浆层厚度与荷载传递
厚度范围:一般20-50mm,设计时考虑荷载大小及分布。
荷载传递:通过灌浆层的抗压强度和与钢结构的粘结力传递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