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品需求与业务基石
大洋电机传统业务基本盘稳固:公司的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业务是坚实的“压舱石”。其客户覆盖格力、海尔、美的、大金、开利等全球暖通行业主要品牌,并在全球第三方HVAC电驱动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二,在中国及北美市场排名第一。该赛道需求稳定,预计全球市场规模到2029年将增至31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
· 新能源汽车业务持续扩张: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同时覆盖传统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动力方案的独立第三方供应商。2024年公司新增量产定点项目超30个,其商用车800V驱动电机系统也有望于2025年在欧洲量产。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新能源车业务在2024年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且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19.09%,规模效应正在显现。
技术研发与创新布局
· 核心技术持续迭代:公司在电机关键技术上有突破,例如已在重庆基地投产全球首款量产级(U+X)PIN定转子产品,能有效提升电机能效和性能。
前沿领域前瞻投入:人形机器人:已设立专项,并投资了工业机器人3D视觉龙头梅卡曼德,同时与同*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但需注意,该项目目前仅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短期内难以对业绩产生贡献。
氢燃料电池:公司重点布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前景广阔,预计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30%多。公司2024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0%,但当前基数较小。
核心优势: 全球化产能布局:公司在全球拥有15个生产基地,其中6个在海外。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已提升至47.7%,有效抵御单一市场风险并享受更高毛利。
第三方供应商定位:作为独立第三方,公司避免了与整车厂自研体系的直接竞争,客户合作空间更广。
面临的挑战:
巨头环伺:公司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第三方供应商中仅排名第五,面临尼得科、博世等国际巨头,以及比*迪(垂直整合)、卧*电驱(低价)、汇*技术(技术转化)等国内厂商的激烈竞争。
盈利质量有待优化:需注意,公司近年利润高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和投资收益增加等非经常性因素。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业务营收为7.25亿元,同比增长5.73%,增速低于行业水平。
综合来看,大洋电机是一家兼具稳健基本盘与高弹性增长故事的企业。
关于护城河与定价权:公司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全球化的客户与产能布局以及在特定技术路线上的持续积累。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其绝对的“定价权”有限,更多需依靠成本控制和技术迭代来维持和提升毛利。
大洋电机传统业务基本盘稳固:公司的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业务是坚实的“压舱石”。其客户覆盖格力、海尔、美的、大金、开利等全球暖通行业主要品牌,并在全球第三方HVAC电驱动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二,在中国及北美市场排名第一。该赛道需求稳定,预计全球市场规模到2029年将增至31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
· 新能源汽车业务持续扩张: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同时覆盖传统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动力方案的独立第三方供应商。2024年公司新增量产定点项目超30个,其商用车800V驱动电机系统也有望于2025年在欧洲量产。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新能源车业务在2024年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且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19.09%,规模效应正在显现。
技术研发与创新布局
· 核心技术持续迭代:公司在电机关键技术上有突破,例如已在重庆基地投产全球首款量产级(U+X)PIN定转子产品,能有效提升电机能效和性能。
前沿领域前瞻投入:人形机器人:已设立专项,并投资了工业机器人3D视觉龙头梅卡曼德,同时与同*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但需注意,该项目目前仅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短期内难以对业绩产生贡献。
氢燃料电池:公司重点布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前景广阔,预计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30%多。公司2024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0%,但当前基数较小。
核心优势: 全球化产能布局:公司在全球拥有15个生产基地,其中6个在海外。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已提升至47.7%,有效抵御单一市场风险并享受更高毛利。
第三方供应商定位:作为独立第三方,公司避免了与整车厂自研体系的直接竞争,客户合作空间更广。
面临的挑战:
巨头环伺:公司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第三方供应商中仅排名第五,面临尼得科、博世等国际巨头,以及比*迪(垂直整合)、卧*电驱(低价)、汇*技术(技术转化)等国内厂商的激烈竞争。
盈利质量有待优化:需注意,公司近年利润高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和投资收益增加等非经常性因素。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业务营收为7.25亿元,同比增长5.73%,增速低于行业水平。
综合来看,大洋电机是一家兼具稳健基本盘与高弹性增长故事的企业。
关于护城河与定价权:公司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全球化的客户与产能布局以及在特定技术路线上的持续积累。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其绝对的“定价权”有限,更多需依靠成本控制和技术迭代来维持和提升毛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