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能源转型是一场世纪工程,那么Quanta Services就是那个在幕后搭建骨架的工匠。它的名字不像特斯拉那样家喻户晓,却是全球能源基础设施里绕不开的角色。
这家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创始人约翰·科尔森出身农场,后来一路从工地干到电力承包商老板。他看准了一个机会:当时美国电力行业高度分散、设备老化严重,公用事业公司逐渐把基础设施建设外包出去。于是他把几家区域性承包商合并,建立了一个全国性平台,这就是Quanta Services的起点。
与很多大公司不同,Quanta的组织模式非常特别。它旗下有200多家子公司,但并不是简单的集中管理,而是保留各自的本地团队和文化,同时共享资金、技术和培训。这种去中心化让它既有大公司的实力,又能像小公司一样灵活。遇到极端天气或突发事故,它能迅速调动资源,在全美各地修复电网。
Quanta的主营业务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块:第一,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第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比如风电和光伏需要输电线路接入城市;第三,地下公用事业工程,包括天然气和通信管道。换句话说,它负责把电和能源送到该去的地方。
电网现代化对气候变化的意义,不亚于给地球换心脏。过去的电网是单向的—发电厂供电,用户用电。而如今,分布式能源快速增长:屋顶光伏、风电场、电动车充电桩,甚至未来的氢能和储能,都在冲击着原有系统。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电网,就无法稳定吸纳这些清洁能源,也很难应对极端天气频发的考验。
在这一点上,Quanta是执行者。它不仅建设高压输电线路,把偏远的风能、光伏送进城市;还在升级变电站和通信系统,让电网更智能,能够双向调节。比如,当太阳能发电突然下降时,智能电网可以调度储能电池或备用电力,避免重新依赖煤气发电。少一点波动,就意味着少一点碳排放。
当然,这不是一条没有风险的赛道。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周期长,审批复杂,政策变化都可能影响进度;供应链紧张,关键设备短缺也可能拖延建设。Quanta虽然已经通过收购和培训解决了部分瓶颈,但依旧需要和高利率、成本上升做博弈。
尽管如此,Quanta的优势很突出。大部分工程由自家团队完成,而不是层层外包,这保证了质量和交付速度。在劳动力短缺的行业里,它还自建培训体系,为全美培养电力工人,把缺人这个行业痛点变成了自己的护城河。再加上与政府政策和能源转型趋势高度绑定,它几乎锁定了未来几十年的大市场。
#气候变化 #电网 #投资
这家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创始人约翰·科尔森出身农场,后来一路从工地干到电力承包商老板。他看准了一个机会:当时美国电力行业高度分散、设备老化严重,公用事业公司逐渐把基础设施建设外包出去。于是他把几家区域性承包商合并,建立了一个全国性平台,这就是Quanta Services的起点。
与很多大公司不同,Quanta的组织模式非常特别。它旗下有200多家子公司,但并不是简单的集中管理,而是保留各自的本地团队和文化,同时共享资金、技术和培训。这种去中心化让它既有大公司的实力,又能像小公司一样灵活。遇到极端天气或突发事故,它能迅速调动资源,在全美各地修复电网。
Quanta的主营业务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块:第一,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第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比如风电和光伏需要输电线路接入城市;第三,地下公用事业工程,包括天然气和通信管道。换句话说,它负责把电和能源送到该去的地方。
电网现代化对气候变化的意义,不亚于给地球换心脏。过去的电网是单向的—发电厂供电,用户用电。而如今,分布式能源快速增长:屋顶光伏、风电场、电动车充电桩,甚至未来的氢能和储能,都在冲击着原有系统。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电网,就无法稳定吸纳这些清洁能源,也很难应对极端天气频发的考验。
在这一点上,Quanta是执行者。它不仅建设高压输电线路,把偏远的风能、光伏送进城市;还在升级变电站和通信系统,让电网更智能,能够双向调节。比如,当太阳能发电突然下降时,智能电网可以调度储能电池或备用电力,避免重新依赖煤气发电。少一点波动,就意味着少一点碳排放。
当然,这不是一条没有风险的赛道。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周期长,审批复杂,政策变化都可能影响进度;供应链紧张,关键设备短缺也可能拖延建设。Quanta虽然已经通过收购和培训解决了部分瓶颈,但依旧需要和高利率、成本上升做博弈。
尽管如此,Quanta的优势很突出。大部分工程由自家团队完成,而不是层层外包,这保证了质量和交付速度。在劳动力短缺的行业里,它还自建培训体系,为全美培养电力工人,把缺人这个行业痛点变成了自己的护城河。再加上与政府政策和能源转型趋势高度绑定,它几乎锁定了未来几十年的大市场。
#气候变化 #电网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