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电网,正在迎来一次真正的“结构性大升级”。高盛在最新报告中指出,未来几年电网投资的增长,不再只是靠政策刺激或周期波动,而是被两股强劲力量推动:一是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接入,二是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带来的新增电力需求。2025年,国家电网的投资预计将达到6,900亿,同比增加13%,创下历史新高。高盛预测,从2024到2030年,中国电网投资年均复合增速大约8%,是一条稳健、长期的增长曲线。
新能源是第一个关键。2023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占中国总发电量的15%,预计2030年会升到35%。这意味着更多不稳定、间歇性的新能源要并网,对电网的调度、输送、分配能力要求大幅提升。高盛拿德国举例:2011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只有11%,到2023年飙到39%,电网投资在这期间是起点的四倍。中国虽然电网更新,但新能源装机速度更快,要实现高比例新能源消纳,必须加速电网投资,尤其是特高压和智能调度体系。高盛强调,他们并不是在押注短期的“电力紧缺”题材,而是认为市场低估了这一轮中长期增长的持续性和确定性。
AI是第二个推手,而且可能更猛。高盛最新把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需求预测,从增长165%上调到175%,相当于全球再多出一个“前十耗电大国”。“AI大模型的尽头就是电力。”无论是大模型训练、推理,还是终端设备,都是“吞电巨兽”。在中国,数据中心用电占比预计将从2023年的1.6%提升到2030年的5%,其中AI要占到12%。字节的豆包模型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接下来国内AI企业会进入一轮算力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潮,用电需求可能超出市场想象。
高盛甚至认为,AI这波将开启一轮“史无前例的电力股超级牛市”。提出了一个“6P”的投资框架,主线围绕“可靠性、可获得性、效率”三大方向展开。简单说,就是谁能保证电力稳定供应、快速接入、提升用电效率,谁就有机会吃到这波红利。
站在投资的角度,电网升级的受益面也清晰。高盛最看好的是能提升电网“智能化+韧性”的技术和设备厂商【国电南瑞】,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的软件硬件都有深厚技术积累,是他们的首推标的。阳光电源、时代电气、英维克、科华数据等企业,也会因为提供储能、温控、电能转换等关键技术而受益。这是一条从能源生产、输送到终端消费,全链条的长期结构性机会。
新能源和AI正在把电网变成未来能源和算力的底座,一场持续十年的基础设施升级大潮已经开启。
新能源是第一个关键。2023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占中国总发电量的15%,预计2030年会升到35%。这意味着更多不稳定、间歇性的新能源要并网,对电网的调度、输送、分配能力要求大幅提升。高盛拿德国举例:2011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只有11%,到2023年飙到39%,电网投资在这期间是起点的四倍。中国虽然电网更新,但新能源装机速度更快,要实现高比例新能源消纳,必须加速电网投资,尤其是特高压和智能调度体系。高盛强调,他们并不是在押注短期的“电力紧缺”题材,而是认为市场低估了这一轮中长期增长的持续性和确定性。
AI是第二个推手,而且可能更猛。高盛最新把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需求预测,从增长165%上调到175%,相当于全球再多出一个“前十耗电大国”。“AI大模型的尽头就是电力。”无论是大模型训练、推理,还是终端设备,都是“吞电巨兽”。在中国,数据中心用电占比预计将从2023年的1.6%提升到2030年的5%,其中AI要占到12%。字节的豆包模型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接下来国内AI企业会进入一轮算力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潮,用电需求可能超出市场想象。
高盛甚至认为,AI这波将开启一轮“史无前例的电力股超级牛市”。提出了一个“6P”的投资框架,主线围绕“可靠性、可获得性、效率”三大方向展开。简单说,就是谁能保证电力稳定供应、快速接入、提升用电效率,谁就有机会吃到这波红利。
站在投资的角度,电网升级的受益面也清晰。高盛最看好的是能提升电网“智能化+韧性”的技术和设备厂商【国电南瑞】,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的软件硬件都有深厚技术积累,是他们的首推标的。阳光电源、时代电气、英维克、科华数据等企业,也会因为提供储能、温控、电能转换等关键技术而受益。这是一条从能源生产、输送到终端消费,全链条的长期结构性机会。
新能源和AI正在把电网变成未来能源和算力的底座,一场持续十年的基础设施升级大潮已经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