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夷长技以自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质量发展既是一个理论的创新,也是一个实践的变革;既是一个创新的发展,也是一个传承的发展;既要充分借鉴国外奶业发展的经验和智慧,也要积极凝练国内奶业发展的典型和亮点,在互学互鉴、互促互进中实现共享共赢。


重点分析国外奶业发展的经营模式、产品供给和乳品消费,值得我国奶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学习借鉴。
1.经营模式一体化共享发展
奶业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链条长、环节多,涉及生产、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等多领域。以不同运营模式,建立各链条各环节利益紧密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奶业一体化共享发展。总结奶业发达国家的经营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欧美等国家的自有模式,奶畜养殖者兴办合作社、合作社创办企业开展加工销售。二是日本等国家的契约合作模式,奶畜养殖者兴办合作社,合作社同乳品加工企业通过契约建立合作关系。三是新西兰等国家的股东模式,奶畜养殖者单独或兴办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元,人股乳品加工企业,成为乳品加工企业的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产业链的整合与协调,减少或消除产加销不同环节的利益冲突,有效实现各链条、各环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产品供给多样化均衡发展
纵观奶业发展历程,国外乳制品结构和供给品类也都经历了由单一向多
元的发展过程。当前全球乳制品产量在持续增加、乳制品结构品类在逐步丰富。据全球乳业联合会资料统计,2021年全球乳制品产量2.1175亿吨,其中全球液态奶产量1.2287亿吨,占全球乳制品总产量的58.0%;全球发酵奶产量3135万吨,占全球乳制品总产量的14.8%;全球奶酪产量2289万吨,古全球乳制品总产量的10.8%;全球黄油产量1264万吨,占全球乳制品总产量的6.0%;全球奶粉(全脂、半脱脂、脱脂)产量989.4万吨,占全球乳制品总产量的4.6%;全球奶油产量479.8万吨,占全球乳制品总产量的2.3%;全球炼乳产量422.1万吨,占全球乳制品总产量的2.0%;全球乳清粉产量308.6万吨,占全球乳制品总产量的1.5%。总体来说,国外乳制品品类多样、结构比例合适。但我国乳制品结构比较单一,2021年全国乳制品产量3031.66万吨,其中液态奶产量2842.98万吨,占全国乳制品总产量的93.4%。
3.消费意识消费习俗完善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乳品是大自然赐予人类营养价值和免疫功能最为理想、最为完美的食品。奶业发达国家特别注重引领乳品消费。世界38个国家通过立法等各种各样的"牛奶运动"手段是强国之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基础工程。日本提倡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印度政府倡导"白色革命",美国政府倡导每天"三杯奶运动",芬兰将提供牛奶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泰国设有"全国喝奶运动委员会",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世界牛奶日"等。据国际乳业联合会资料统计,2021年全球人均奶类消费量折合原料奶达到118.2千克,其中,欧洲人均奶类消费量折合原料奶为283.0千克、北美洲人均奶类消费量折合原料奶为258.4千克、南美洲人均奶类消费量折合原料奶为164.5千克、大洋洲人均奶类消费量折合原料奶为217.3千克。

调研中国奶业20强(D20)及观察员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发现,D20及观察员企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举措有力,各有特色、各有亮点,调研组对其归纳总结,找其各企业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亮点做法,供高质量发展互学互鉴。

1.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伊利集团深耕奶源基地,加快推进"强链、补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技术服务、资金支持,产业带动、风险共担、优质饲草、奶牛品质、赋能提升"七个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帮扶奶业上游养殖牧场、饲草种植户发展壮大。卫岗乳业与南京市江宁区、淮安市淮阴区、洪泽区、新沂市棋盘镇等地签订联建协议、建设现代化、规模化循环农业综合体,总投资额逾44亿元。其中投资3.5亿元于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镇水丰村建设"卫岗洪泽现代奶业产业园",项目占地580亩,预计投产后可直接带动周边就业150余人,间接带动区内及周边农民500户就业增收。河南花花牛将总部和7座奶源基地建设在国家级及省级贫困县,以产业带动为主要切人点,积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构建有效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一鸣食品每年拿出部分收益为当地所有户籍居民缴纳一半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金;允许村集体以土地流转或资金人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和分红,并签订保底分红协议,确保每年每村可获得3.9-6万元保本收益。
2.注重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
蒙牛集团积极推进质量三年规划落地,重点通过质量文化、质量设计、体系一致性、对标管理、关键过程优化与改进等项目夯实质量管理体系3.0。聚焦开展1S09001、 HACCP 、 GMP 、 FS SC22000、 BRC 、 IFS 、 SQF 共计7大体系认证,覆盖60个工厂,认证通过率100%。君乐宝全产业链把控助力质量提升,奶粉率先通过欧洲 BRCGS (食品安全全球标准) AA +顶级认证和 IFS (国际食品标准)优先级认证,并成为首个在香港、澳门销售的国产奶粉品牌。长富全产业链严格依据其相关技术规范,生产出的巴氏鲜奶, B -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分别达到3368.4mg/ L 、43.5mg/儿,甚至优于欧美标准,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好牛奶。得益乳业积极对标国际,持续升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强化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建立完整的产品追溯体系,追溯每一滴鲜活好奶,给消费者看得见的放心。欧亚乳业以特色优质、绿色有机为切人点,统筹推进云南高原奶业品牌建设,让高原特色乳品走向全国,进入国际市场。
3.提升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能力
飞鹤在解决关键原辅料、工艺难题方面,逐渐打破国外对核心原辅料的垄断。在2021年5月获批乳铁蛋白生产许可,建设行业第一条乳铁蛋白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并正式投产,为中国乳制品深加工积累了技术。完达山乳业瞄准世界乳品前沿技术和智力资源,建立开放式创新研发管理模式,优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着力构建"基地研发中心+核心城市研发资源+全球研发智库"国际化创新研发体系。中地乳业集团完善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配套智能化管理系统,着力推进生鲜乳精深加工、新型乳品研发、冷链体系配套、市场销售布局等系统性环节要素建设。提升企业自立自强的经营能力。皇氏集团通过在繁育示范基地对胚胎移植技术的中试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开展,使用纯种尼里.拉菲胚胎,以广西土牛为受体,通过胚胎移植繁殖的纯种水牛顺利分娩,掌握了水牛跨亚种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妙可蓝多投入使用全新升级的研发中心,具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检测、国际交流等多种功能,为国内领先的奶酪研发中心。围绕乳制品深加工,不断拓展研发领域,与中国营养学会成立奶酪营养与创新研究中心。
4.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
中垦牧乳业建立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数据采集、传输和汇聚体系,加强生产现场、供应链协同、销售过程、渠道建设管理等环节业务流程规范,基本实现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经营管理效率明显提升。优然牧业建设智慧牧场,智慧生态共享价值平台,服务产业链伙伴。同时自主开发适宜中国牧场应用的"慧牧云"牧场管理系统,可实时掌握牧场奶牛的产奶量、采食量和运动量、发情等健康情况。澳优不断加快数字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依托大数据、移动装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不断发展,成功打造"智慧 e +"信息化系统,全覆盖质量控制从原料采购至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首农畜牧自主开发奶牛数智化管理平台,实现牛场信息录人、数据统计、查询、牛场管理、生产预警等多种功能,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实时监控奶牛整个生产过程、实时提供奶牛当前状态信息和生产数据。
5.实施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现代牧业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上关注全链条的减排效率,采用"树典型、创明星"战略,将不同牧场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和激励;搭建支撑体系以改善数据收集效率、提升双碳工作专业能力;开展碳减排和关培训,开发全生命周期( LCA )碳排放核算方法。贝因美积极推进各项清洁生产活动,对环保设施进行严格监控,确保达标排放。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优先考虑使用环保型材料,逐少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燕塘乳业在奶源端,加快推广生态循环农牧模式,实现种植﹣养牛﹣牛粪﹣还田资源化利用,逐步打造零碳牧场。在加工端充分发挥旗舰工厂"智能高效、节能环保"特点,通过应用低碳绿色包材、试点纸盒回收利用、试点能源管理系统等,深人低碳工厂建设。古城乳业在新建项目、既有项目的技术改造时,生产工艺设备选型都充分考虑设备自身的能耗、在途中间产品的回收、工艺用水、用蒸汽、用清洗液等的回收利用,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赢。
(来源:中国奶业战略发展重点课题研究报告2022-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