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船特气作为全球电子特气龙头,核心分析如下:
一、核心业务与产品优势
1.电子特种气体(占营收88%)
· 三氟化氮:产能1.85万吨/年(全球第一),纯度5N,应用于5nm先进制程,客户覆盖台积电、中芯国际,2024年销量8440吨(+18.38%)。
· 六氟化钨:产能2000吨/年(全球第一),纯度6N,用于存储芯片钨导体沉积,2024年销量1205吨(+21.86%),受益AI驱动存储需求增长。
· 高端品类:光刻气、六氟丁二烯通过ASML认证,填补国产空白。
2.三氟甲磺酸系列(增长引擎)
· 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全球最大产能(600吨/年,2025年扩至1250吨),固态电池核心添加剂,供应LG新能源、森田化学,2025H1订单同比翻倍。
· 医药/显示材料应用:三氟甲磺酸替代传统强酸,2024年医药领域收入增超150%。
二、财务表现与经营趋势
· 营收增长:2024年营收19.29亿元(+19.33%),2025Q3营收16.07亿元(+14.9%),Q3净利润6766万元(+18.15%)。
· 盈利波动:
· 2024年毛利率29.74%(受原材料涨价影响),2025H1回升至30.38%(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
三、产能布局与技术壁垒
1.产能扩张
· 三氟化氮:呼和浩特7500吨项目2025年试产,总产能将达2.6万吨/年。
· 六氟化钨:邯郸二期3000吨项目2026年投产,总产能达5000吨/年。
· 高端特气:肥乡基地新增光刻气/六氟丁二烯产能,适配先进制程需求。
2.技术护城河
· 突破5N-6N纯度技术,金属杂质控制优于国际对手(如默克)。
· 累计专利318项(发明专利162项),研发投入占比7%-8%。
· 国内唯一通过台积电、美光等国际头部认证的电子特气企业。
四、客户与市场地位
· 半导体领域:覆盖全球80%主流晶圆厂,包括台积电、长江存储、美光等,2024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43%。
· 新能源领域:LiTFSI绑定LG新能源,固态电池材料市占率领先。
· 国产替代空间:当前电子特气国产化率不足20%,公司为国内市占率第一(三氟化氮30%/六氟化钨25%)。
五。风险与机遇
· 短期挑战:钨/氟原材料成本占比60%,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半导体周期下行可能压制需求。
· 长期机遇:
· 半导体国产化加速,3D NAND层数提升驱动六氟化钨需求年增14%。
· 固态电池产业化(2025年渗透率预计达25%),LiTFSI需求爆发。
> 投资策略:短期关注产能释放与产品提价(如六氟化钨),长期布局半导体+新能源双赛道技术壁垒。#中船特气
一、核心业务与产品优势
1.电子特种气体(占营收88%)
· 三氟化氮:产能1.85万吨/年(全球第一),纯度5N,应用于5nm先进制程,客户覆盖台积电、中芯国际,2024年销量8440吨(+18.38%)。
· 六氟化钨:产能2000吨/年(全球第一),纯度6N,用于存储芯片钨导体沉积,2024年销量1205吨(+21.86%),受益AI驱动存储需求增长。
· 高端品类:光刻气、六氟丁二烯通过ASML认证,填补国产空白。
2.三氟甲磺酸系列(增长引擎)
· 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全球最大产能(600吨/年,2025年扩至1250吨),固态电池核心添加剂,供应LG新能源、森田化学,2025H1订单同比翻倍。
· 医药/显示材料应用:三氟甲磺酸替代传统强酸,2024年医药领域收入增超150%。
二、财务表现与经营趋势
· 营收增长:2024年营收19.29亿元(+19.33%),2025Q3营收16.07亿元(+14.9%),Q3净利润6766万元(+18.15%)。
· 盈利波动:
· 2024年毛利率29.74%(受原材料涨价影响),2025H1回升至30.38%(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
三、产能布局与技术壁垒
1.产能扩张
· 三氟化氮:呼和浩特7500吨项目2025年试产,总产能将达2.6万吨/年。
· 六氟化钨:邯郸二期3000吨项目2026年投产,总产能达5000吨/年。
· 高端特气:肥乡基地新增光刻气/六氟丁二烯产能,适配先进制程需求。
2.技术护城河
· 突破5N-6N纯度技术,金属杂质控制优于国际对手(如默克)。
· 累计专利318项(发明专利162项),研发投入占比7%-8%。
· 国内唯一通过台积电、美光等国际头部认证的电子特气企业。
四、客户与市场地位
· 半导体领域:覆盖全球80%主流晶圆厂,包括台积电、长江存储、美光等,2024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43%。
· 新能源领域:LiTFSI绑定LG新能源,固态电池材料市占率领先。
· 国产替代空间:当前电子特气国产化率不足20%,公司为国内市占率第一(三氟化氮30%/六氟化钨25%)。
五。风险与机遇
· 短期挑战:钨/氟原材料成本占比60%,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半导体周期下行可能压制需求。
· 长期机遇:
· 半导体国产化加速,3D NAND层数提升驱动六氟化钨需求年增14%。
· 固态电池产业化(2025年渗透率预计达25%),LiTFSI需求爆发。
> 投资策略:短期关注产能释放与产品提价(如六氟化钨),长期布局半导体+新能源双赛道技术壁垒。#中船特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