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整定(AT)与PID调节
1. 自整定步骤
- 条件:首次使用或更换加热元件时需执行自整定。确保炉温降至室温,并将设定值(SV)设为目标温度的50%~80%(例如目标200℃,设为100~160℃)。
- 操作:按住左键2秒启动自整定,仪表显示“At”并执行2个周期位式调节,结束后自动生成PID参数。
- 注意:自整定后需运行数小时至参数稳定,若控制仍不稳定可手动微调PID或MPT参数。
2. PID参数调整
- P(比例带):减小可加快响应,但可能导致超调;增大则稳定性提高。
- I(积分时间):减小可消除稳态误差,但过小会引发震荡。
- D(微分时间):抑制温度波动,适用于惯性大的系统(如带导热油的加热装置)。
二、程序升温设置
1. 程序段编排
- 温控仪表支持50段程序,格式为【温度-时间-温度】。例如:设定升温至500℃并恒温2小时,程序为“500℃-120min-500℃”。
- 可设置跳转、暂停、循环等功能,满足复杂工艺需求。
2. 程序运行控制
- 启动程序前需确认输出模块(如可控硅移相触发模块K5/K6)与加热元件匹配(如硅钼棒需移相控制)。
- 程序运行中可实时监控剩余时间、输出功率百分比及温度曲线。
三、报警与保护功能
1. 超温报警设置
- 通过ALP参数设定超温阈值,启用二级超温保护(如切断电源),并连接报警装置(如继电器L1模块)。
- 事件输出功能可联动风机、警灯等设备。
2. 安全功能
- 启用开门断电保护(炉门开启时自动切断加热电源)。
- 检测热电偶断路(短偶保护)及过载报警。
四、注意事项
1. 控制方式选择
- 低温炉(≤1000℃)可采用过零触发(K1/K3模块),高温炉(>1000℃)需用移相触发(K5/K6模块)以减少元件老化影响。
2. 电源与接线
- 确认供电电压(220V或380V)与仪表电源模块匹配,避免可控硅模块过载。
- 三相负载需选用AIJK系列触发器(如JK6型)。
五、常见问题处理
- 加热缓慢:检查输出模块是否匹配、可控硅导通状态,或调整PID参数减少积分时间。
- 温度波动大:检查传感器屏蔽线,或启用滤波功能。
- 无输出信号:确认程序是否运行、报警功能是否触发,或检查模块接线。
#马弗炉 #PID #温控仪表 #马弗炉使用指南
1. 自整定步骤
- 条件:首次使用或更换加热元件时需执行自整定。确保炉温降至室温,并将设定值(SV)设为目标温度的50%~80%(例如目标200℃,设为100~160℃)。
- 操作:按住左键2秒启动自整定,仪表显示“At”并执行2个周期位式调节,结束后自动生成PID参数。
- 注意:自整定后需运行数小时至参数稳定,若控制仍不稳定可手动微调PID或MPT参数。
2. PID参数调整
- P(比例带):减小可加快响应,但可能导致超调;增大则稳定性提高。
- I(积分时间):减小可消除稳态误差,但过小会引发震荡。
- D(微分时间):抑制温度波动,适用于惯性大的系统(如带导热油的加热装置)。
二、程序升温设置
1. 程序段编排
- 温控仪表支持50段程序,格式为【温度-时间-温度】。例如:设定升温至500℃并恒温2小时,程序为“500℃-120min-500℃”。
- 可设置跳转、暂停、循环等功能,满足复杂工艺需求。
2. 程序运行控制
- 启动程序前需确认输出模块(如可控硅移相触发模块K5/K6)与加热元件匹配(如硅钼棒需移相控制)。
- 程序运行中可实时监控剩余时间、输出功率百分比及温度曲线。
三、报警与保护功能
1. 超温报警设置
- 通过ALP参数设定超温阈值,启用二级超温保护(如切断电源),并连接报警装置(如继电器L1模块)。
- 事件输出功能可联动风机、警灯等设备。
2. 安全功能
- 启用开门断电保护(炉门开启时自动切断加热电源)。
- 检测热电偶断路(短偶保护)及过载报警。
四、注意事项
1. 控制方式选择
- 低温炉(≤1000℃)可采用过零触发(K1/K3模块),高温炉(>1000℃)需用移相触发(K5/K6模块)以减少元件老化影响。
2. 电源与接线
- 确认供电电压(220V或380V)与仪表电源模块匹配,避免可控硅模块过载。
- 三相负载需选用AIJK系列触发器(如JK6型)。
五、常见问题处理
- 加热缓慢:检查输出模块是否匹配、可控硅导通状态,或调整PID参数减少积分时间。
- 温度波动大:检查传感器屏蔽线,或启用滤波功能。
- 无输出信号:确认程序是否运行、报警功能是否触发,或检查模块接线。
#马弗炉 #PID #温控仪表 #马弗炉使用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