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前几期的“商标近似判断”笔记,针对通过查询已经存在在先近似商标,但申请人不愿意调整申请商标实质构成要素的情况下,通俗易懂的说几个规避思路。
总体思路,就是结合商标审查规则,尽量放大申请商标与在先商标的不同之处,在不改变申请商标实质要素的情况下,通过不同之处,降低与在先商标的“混淆可能性”(商标审查的核心标准)。
汉字商标
通过拼音锁定发音
增加汉字的拼音,与汉字一并申请,通过拼音固定汉字商标的呼叫方式,对商标字形近似但读音不同的情况有一定帮助。
字体的艺术化设计
这里所指的艺术化设计并非是普通字体设计,而是尽量图形化的对汉字字体进行独创设计,增强商标的整体显著性和区分性。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针对单个汉字或汉字组成较少的商标改造效果优于汉字组成较多的商标。
排列方向
将横向排列的汉字设计为纵向排列、环形排列或错位排列,改变汉字的组合方式,降低与在先商标的“整体外观近似”。
英文商标
巧妙转化大小写
比如大写字母A与a,字形外观差异极大。如果在先商标与拟定申请商标在字母构成上近似度较高,可以通过大小写的变化,增加拟定申请商标与在先商标外观差异,已达到防止混淆的效果。
独创性的字体设计,思路和转化大小写一样,使用非常规的英文字体,如花体、哥特体、手写体,或者对字母进行艺术化变形、连接、添加装饰性笔画。
增加英文商标的翻译一并申请,固定英文商标的含义,使商标整体显著性增强。
图形商标
与文字商标组合申请,通过文字赋予图形固定的含义及呼叫方式。如果在先商标也同时由图形+文字构成,结合消费者的识别习惯,一般文字是识别标识的核心要素,由于赋予了商标固定的含义及呼叫方式,有可能视为不构成近似。即使初审中仍视为近似,此类商标在驳回复审中成功率极高。
指定特定颜色,增加图形的显著性(效果较弱)。
总结:
在不改变商标实质构成的前提下,一方面可以在“形”上做足文章,通过极具创意的字体设计、图形化处理或策略性调整,最大化地创造视觉区别度。另一方面,可以赋予商标固定的“音”或者“义”,以此与在先近似商标区分。
注意:
上述方法旨在增加成功概率,而非保证100%通过初审(实际效果很可能也并不理想)。其更大价值在于,即使被驳回,也能为后续的驳回复审或行政诉讼提供强有力的抗辩理由。
#商标 #知识产权 #法律 #品牌
总体思路,就是结合商标审查规则,尽量放大申请商标与在先商标的不同之处,在不改变申请商标实质要素的情况下,通过不同之处,降低与在先商标的“混淆可能性”(商标审查的核心标准)。
汉字商标
通过拼音锁定发音
增加汉字的拼音,与汉字一并申请,通过拼音固定汉字商标的呼叫方式,对商标字形近似但读音不同的情况有一定帮助。
字体的艺术化设计
这里所指的艺术化设计并非是普通字体设计,而是尽量图形化的对汉字字体进行独创设计,增强商标的整体显著性和区分性。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针对单个汉字或汉字组成较少的商标改造效果优于汉字组成较多的商标。
排列方向
将横向排列的汉字设计为纵向排列、环形排列或错位排列,改变汉字的组合方式,降低与在先商标的“整体外观近似”。
英文商标
巧妙转化大小写
比如大写字母A与a,字形外观差异极大。如果在先商标与拟定申请商标在字母构成上近似度较高,可以通过大小写的变化,增加拟定申请商标与在先商标外观差异,已达到防止混淆的效果。
独创性的字体设计,思路和转化大小写一样,使用非常规的英文字体,如花体、哥特体、手写体,或者对字母进行艺术化变形、连接、添加装饰性笔画。
增加英文商标的翻译一并申请,固定英文商标的含义,使商标整体显著性增强。
图形商标
与文字商标组合申请,通过文字赋予图形固定的含义及呼叫方式。如果在先商标也同时由图形+文字构成,结合消费者的识别习惯,一般文字是识别标识的核心要素,由于赋予了商标固定的含义及呼叫方式,有可能视为不构成近似。即使初审中仍视为近似,此类商标在驳回复审中成功率极高。
指定特定颜色,增加图形的显著性(效果较弱)。
总结:
在不改变商标实质构成的前提下,一方面可以在“形”上做足文章,通过极具创意的字体设计、图形化处理或策略性调整,最大化地创造视觉区别度。另一方面,可以赋予商标固定的“音”或者“义”,以此与在先近似商标区分。
注意:
上述方法旨在增加成功概率,而非保证100%通过初审(实际效果很可能也并不理想)。其更大价值在于,即使被驳回,也能为后续的驳回复审或行政诉讼提供强有力的抗辩理由。
#商标 #知识产权 #法律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