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深圳渔博会)将于5月11日至1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会场特设“深圳渔业发展建设规划展”。建筑师王子耕将担任渔博会总策展人和展览总设计师,PILLS工作室负责“深圳渔业发展建设规划展”的策展和总体设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内容策划,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三家单位合作,以博物馆级别的标准展示深圳渔业蓝图,挑战和突破传统会展策划与空间设计。
The 2023 Shenzhen International Fishery Expo (Shenzhen Fishery Expo) will be held at the Shenzhe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from May 11th to 13th, and the venue will specially set up the "Shenzhen Fisher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Exhibition". Architect Wang Zigeng will serve as the chief curator and chief exhibition designer of the Fishery Expo. PILLS Studi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uration and overall design of the "Shenzhen Fisher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Exhibi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planning. Shanghai Fengyuzhu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The three units cooperate to display the Shenzhen fishery blueprint with museum-level standards, challenging and breaking through traditional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space design.
Fisher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Exhibition
Shenzhen International Fishery Expo
---
“深圳渔业发展建设规划展”的展览设计以“百舸争流”的视觉特征为基础,通过勾勒船只络绎不绝、错落前行的动势,创造出宏大的空间效果。这个设计概念融入了“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积极意义,传达着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唤起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和谐共生联想,象征人与海洋的诗意联系。
展览空间平面概念是对深圳耕海牧渔发展历史的致敬,也呼应了深圳作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市和国际海洋城市的先锋精神,与本届渔博会主题“渔粤向未来”相呼应。



展览的空间设计以“海滨礁石”为墙体造型,通过梭形斜墙和展台创造出嶙峋的礁石外观。墙体转折处呈现清晰而锋利的形态,仿佛再现浪花击打的动态,传达海洋的力量。墙体和展台平面有序排列,形成自然的空间围合,将展区划分为四个主题廊道。每个展区的墙体支撑着顶部更大片状的楣石,相互连接、相互交织,共同构筑出庄严优雅的“巨石”景观。
©Pills Architects

展览分为“大潮耕海”、“生态永续”、“走向深蓝”和“未来圳来”四个章节,通过数十件实物展品、影像作品和多媒体互动装置,引领人们深入探索深圳如何从世代相传的“耕海牧渔”转变为现代渔业中心,创造出全新的沉浸式“渔”文化体验。展览还借助首届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平台,旨在激发渔业从业者和公众对海洋生态和“大食物观”的兴趣,共同展望可持续发展的深蓝未来。


序章 I 大潮耕海
深圳的地理条件得益于史前两次海侵海退,形成独特的优势,为渔城的发展奠定了自然基础。古代人借海而建城,塑造了珠三角特有的水乡格局。展览以三角洲地貌为起点,呈现深圳海岸线的历史图解,勾勒近七千年来“因海而生,因渔而兴”的城市演进。通道内的水波纹氛围灯与海浪荡漾的投影共同营造出浑然一体的空间氛围。

时间轴另一侧设置明亮狭长的展柜,集中展示具有历史价值的古代渔具和历史照片等博物馆藏品。展品旁边的屏幕播放疍民文化、东山采珠等纪录片,生动诠释了展品背后的渔业历史。展区“大潮耕海”通过实物展示和媒体影像,多角度展现渔城的发展历程,唤起人们对共同记忆的回忆。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的水生动物标本被悬浮陈列在一体化设计的展龛内,通过氛围灯光的烘托,呈现出美丽多样的水生生物,为观众创造了视觉盛宴。这些标本不仅在科研上具有高价值,也展现了水世界生命的奥妙和魅力,被视为真正的艺术杰作。


观众可从通道尽头步入“数境圳海”,沉浸在交错的光影之中。我们巧妙地结合投影和镜面,营造出浸没式的体验空间。投影画面采用古典海错图风格,呈现出颇具博物美学的视觉效果,展现深圳本地珊瑚、鱼类、藻类、贝类等生物插画,仿佛在来访者身边自由游弋。在此空间内还设有“潜望镜”,透过它,人们能够欣赏到全国首档线上不间断海底直播节目《深圳海底的365天》。真实的海底景象与数字化海洋相互呼应,为观众带来物质与虚拟世界的交织,展现出现代科技赋予传统艺术的独特体验。

第二章 I 生态永续
第二展区突显深圳以海为生命的特质,强调海洋生态对现代渔业的基础作用,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关系。在展厅一侧,通过大画幅地图可视化“深圳湾禁渔”与“南海休渔”等法定政策,搭配展示海关罚没的红珊瑚、鹦鹉螺等珍稀野生水生动物标本,突显渔业规划和执法行动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绿色贡献。展区还还原海底家园的生态样板,彰显了渔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展览携手海洋大学,展示2.4米巨型珊瑚缸,使观众近距离观赏专业照明下的珍稀活体珊瑚。利用灯箱展示国家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普及“增殖放流”对恢复生态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展览还还原“人工鱼礁”的设计细节,通过高精度实体模型和平面等高线,营造出逼真的海底家园,呈现蔚蓝世界的全新景观,让观众感受深海秘境的独特体验。


第三章 I 走向深蓝
第三展区以海洋到餐桌的渔业综合产业链为主线,展示种苗育种、装备制造、养殖工船等多个环节,同时探讨渔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通过多媒介展示,呈现深圳现代渔业发展的完整进程。

设计方案将图文平面与多媒体影片结合,展示产业上游的“蓝色种业”发展;现代渔业养殖工船和古代渔船模型被置于标注尺寸的线框内,突显技术进步对“蓝色粮仓”的重要性。四个代表性渔业工程项目通过嵌入墙面地图的电子相簿和立体化海洋牧场模型展示,呈现“陆-港-岛-海”联动发展格局,展现“渔城共荣”的美好构想。


深圳市在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引入了“圳品”标准体系,严格规范水产品质量管理。渔博会上,通过灯箱图片阵列首次展示百种通过“圳品”评定的产品,呈现海洋到餐桌的水产品形态,观众可通过互动屏幕查询详细信息,深入体验鹏城渔文化的新内涵。展厅内,展台模型与立体灯箱图文形成丰富的视觉层次,营造出引人入胜的进深感。


第四章 I 未来圳来
结语展区首先通过“意见+规划+政策”顶层设计解读,展示渔业产业布局蓝图,将政策文件生动传达。此外,互动画鱼打卡展台为观众提供趣味体验,留下充足渔业未来畅想空间。

展览终章回归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关怀,向耕海牧渔人致敬。设计了可旋转的群像墙,展示不同从业者肖像和故事,包括渔民、科学家、专家、企业家等,传达凝聚与希望的力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深圳在短短数十年中经历了百年历程,从小渔村蜕变为现代渔业示范区。通过沉浸式设计和创新展陈,展示了现代渔业之都的蓝图,以科技和文化为支撑,开启渔粤未来。


©王子耕
项目信息——
展览名称: 深圳渔业发展建设规划展
展览时间: 2023年5月11日-5月13日
展览地点: 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
主办单位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海洋渔业局)
策展人及展览总设计师:王子耕
总体设计: PILLS / 田宇馨,杜泓佚,姜星竹,邓玥珠,黄铭湲
内容策划: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任莲志,李茂,蔡芷宁,郑苒琦,王晓彤,张叶琳,刘娴
实施单位: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PILLS工作室——
PILLS是一个位于北京的研究型建筑工作室。我们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 建筑与室内设计、装置与展览设计、城市与景观设计、跨媒介生产与文化传播等思辨性实践。从装置到公共建筑,从文化项目到商业开发,PILLS在专业领域积极回应各类型城市与建筑设计服务的同时,也依靠多种媒介推动当代建筑文化生产。
喜欢的话欢迎转发!
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最大的动力
投稿 I 合作 I 交流
免责声明:
1、本公众号内所有的图片、素材、文件等均通过网络等公开合法渠道获取,仅作为学习交流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本公众号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3、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未经同意不得随意转载 ,若恶意侵权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欢迎将我们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