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啥会有致癌风险?原因有三!
“捏捏”的制作材料通常为硅胶和色膏,以及聚氨酯(PU)、热塑橡胶(TPR、TPV)、聚氯乙烯(PVC)、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等化学材料。而部分市售“捏捏”属于“三无”产品,往往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1、甲醛超标:
2024年,测评博主“老爸评测”曾送检8款“捏捏”,其中6款甲醛释放量超标,最高达国标46倍,刺激性气味明显。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早已明确指出,甲醛是1类致癌物,即对人体具有明确的致癌性。长期吸入会增加鼻咽癌、白血病、肺癌、肝癌、淋巴癌等恶性肿瘤风险。
2、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超标:
2022年,河北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中心对线上线下购买的30批次“捏捏”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TVOC不合格率达76.7%,二甲苯不合格率则高达83.3%。
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常温下能够挥发成气体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主要有以下危害:
①刺激作用:导致眼睛干涩、咳嗽、皮肤过敏等症状。
②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抽搐、头痛、昏迷及恶心等症状。
③影响生殖系统: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生育能力下降等。
④损害肝脏、肾脏: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损害。
⑤致癌风险:如苯、甲醛等,长期暴露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3、增塑剂风险:
一些“捏捏”若使用的TPR材质不合格或者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可能导致邻苯超标,长期过量接触增塑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青少年生殖健康和生长发育。
?立即行动!三招远离“毒捏捏”
1、立即检查,果断丢弃:
检查是否拥有此类玩具,尤其是气味刺鼻、来源不明(无厂名厂址、无3C认证等)、价格异常低廉 的“捏捏”产品。
2、认准正规渠道和标识:
先查看包装上是否标有国家强制性标准号:GB 6675.1,GB 6675.2,GB 6675.3,GB 6675.4。标准号有缺失或错误标注,都说明产品可能是不规范的。
其次,查看是否有3C认证标识。
警惕颜色过于鲜艳和具有浓烈香味的“捏捏”。
3、掌握健康玩儿法:
玩捏捏时,最好找一个宽敞通风的环境;玩好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净双手,避免有害物质残留入口。
最好不要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亲手DIY制作捏捏。
?“捏捏”之外,这些解压方式很健康!
在捏捏之外,还可以选择以下健康的解压方式:
1学习冥想和肌肉放松法等减压技巧
2培养兴趣和锻炼身体,如运动、听音乐等
3调整心态
4专业帮助与支持:如心理咨询或治疗,提供个性化的应对策略。
“捏捏”的制作材料通常为硅胶和色膏,以及聚氨酯(PU)、热塑橡胶(TPR、TPV)、聚氯乙烯(PVC)、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等化学材料。而部分市售“捏捏”属于“三无”产品,往往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1、甲醛超标:
2024年,测评博主“老爸评测”曾送检8款“捏捏”,其中6款甲醛释放量超标,最高达国标46倍,刺激性气味明显。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早已明确指出,甲醛是1类致癌物,即对人体具有明确的致癌性。长期吸入会增加鼻咽癌、白血病、肺癌、肝癌、淋巴癌等恶性肿瘤风险。
2、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超标:
2022年,河北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中心对线上线下购买的30批次“捏捏”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TVOC不合格率达76.7%,二甲苯不合格率则高达83.3%。
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常温下能够挥发成气体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主要有以下危害:
①刺激作用:导致眼睛干涩、咳嗽、皮肤过敏等症状。
②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抽搐、头痛、昏迷及恶心等症状。
③影响生殖系统: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生育能力下降等。
④损害肝脏、肾脏: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损害。
⑤致癌风险:如苯、甲醛等,长期暴露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3、增塑剂风险:
一些“捏捏”若使用的TPR材质不合格或者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可能导致邻苯超标,长期过量接触增塑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青少年生殖健康和生长发育。
?立即行动!三招远离“毒捏捏”
1、立即检查,果断丢弃:
检查是否拥有此类玩具,尤其是气味刺鼻、来源不明(无厂名厂址、无3C认证等)、价格异常低廉 的“捏捏”产品。
2、认准正规渠道和标识:
先查看包装上是否标有国家强制性标准号:GB 6675.1,GB 6675.2,GB 6675.3,GB 6675.4。标准号有缺失或错误标注,都说明产品可能是不规范的。
其次,查看是否有3C认证标识。
警惕颜色过于鲜艳和具有浓烈香味的“捏捏”。
3、掌握健康玩儿法:
玩捏捏时,最好找一个宽敞通风的环境;玩好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净双手,避免有害物质残留入口。
最好不要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亲手DIY制作捏捏。
?“捏捏”之外,这些解压方式很健康!
在捏捏之外,还可以选择以下健康的解压方式:
1学习冥想和肌肉放松法等减压技巧
2培养兴趣和锻炼身体,如运动、听音乐等
3调整心态
4专业帮助与支持:如心理咨询或治疗,提供个性化的应对策略。


